闲来饮茶淡敲字

——读胡竹峰《闲饮茶》

□ 朱宜尧

2022-08-17   阅读数:1027   本文字数:1047  

 

人在草木间,茶也,道也。

由贾平凹题字,王祥夫作序,冯杰插画,且看哪里有半点“闲”意?字,浑厚于外,锋芒于内,抱朴见拙,好似甘苦茶枝,一杯盈水,尽可怡然丰悦。再看“平凹”二字朱文印章,哪里是“平”,又哪里是“凹”,应为左右,实则上下,完完全全,融二为一,阴阳镶嵌。喜欢。序也极好,有情真诚素茶,不惜抛琼引玉,实乃读者之幸。画,拙中见朴,见生气,见色彩,见生活。

胡竹峰的文字,通透,干练,耐读。如茶,省人。

人走茶凉,茶去杯空。可在作家笔下,凡夫俗世,却意蕴深远,别是一番滋味。“空杯低眉内敛又目空一切。低眉内敛是它的一无所有,目空一切是因为有白手起家的资本吧。”而作家紧承“凝视过空杯的人,更能感受握手充实的丰盈。”一语点醒手握茶去杯空仍存余温之人。我倒想来空杯,另有“悲”之痛,“悲”之情也。

空悲切,更容人懂得怜爱,莫到空时将恨晚。有茶,多想无茶。有有的日子,也就应该有无的日子。有与冇,就差两“横”,横不在心中,也就空空如冇。胡竹峰的文字大有品味,也大有生机。

品茗要慢,品读胡竹峰的文字,也要慢条斯理。茶之味,文之意,苦去甘来,才慢浮上来,直到空杯,直到掩卷,仍余甘袅袅,独见风味,氤氲其心。

读过王蒙老先生的《茶魂与茶韵》,读出了人世间的苍凉杂陈,他描述的“君山银针”“洞庭银毫”历历在目。茶梗竖立在杯中水中,像一片小树林。而胡竹峰笔下的茶舍,“炊烟一根根竖起来”,顿时有了静谧辽阔,日暖茶香之生机。他的《茶月令》,我看到作家俨然成了有着丰富采茶经验的茶农,行走在季节的茶园里,洋溢着收割的幸福。

作家白话语言,诗性叙述,干净澄澈。再观再品,如白话宋词,饶有意味,且深长隽永。

苏子美汉书下酒,胡竹峰亦是如此,读书佐茶。书读多少,茶品多少。书有意蕴,茶亦回甘。看起来,读书和喝茶有异曲同工之巧妙。这个胡竹峰书没少读,茶亦没少品,才情尽显。茶味有书,书香亦茶。

真所谓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不须花呀。喝过的茶都成了文字,成了芳香,成了日子的韵脚。

再名贵的茶,再稀有的茶,故乡,总要比茶多了一种味道。

一只杯子,专泡翠茶,晶莹剔透,清奇艳美,再泡铁观音,顿然裂成两爿,连一只茶杯都通灵,不待二茶。况人乎?

读书的人不行,喝茶的人也不行,只有读书喝茶的人,像胡竹峰,才能赋予茶的种种美好,韵致、况味,那种涩苦才有了斑斓。虚与实,空与灵,是与非,生与死,便在茶中尽显,才有了茶深不知处的玄妙。茶名有趣,茶味有灵,茶道有心。

说少女老成、说老成持重、说白衣秀才、说白袍将军、说探春、说尤二姐。其实,也无非一杯茶。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