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市融媒体中心的融合与创新

2021-10-12   阅读数:810   本文字数:1216  

(管倩) 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思维已经高度融入人们的生活,媒体融合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市融媒体中心是我市互联网行业党委成员企业,也是全省首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之一。近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编办主任俞军在调研我市融媒体中心建设时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溧阳市融媒体中心‘融’出了发展新活力,全面激发融媒体中心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继续发挥好媒体融合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务实高效、独具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

伴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短视频已成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标配和显性指标,并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构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主打原创短视频拍摄、制作、发布的融创部,在市融媒体中心应运而生。市融媒体中心融创部副主任徐福川表示,融创部的工作目标就是加大融媒产品创意研发力度,探索短视频、微直播等新型融媒体产品,着力提升传播效果。

目前,市融媒体中心融创部主要负责“融溧阳”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的运营。公众号还开设了一系列广受好评的栏目,如传播溧阳历史文化精神底蕴的《书香里的溧阳》、利用融媒手段助农惠农的《我是栗小农》,这些栏目一经推出便收获了好评无数。“融溧阳”公众号在常州地区微信指数也屡居前五,受众十分广泛。

不仅如此,融创部负责运营的“融溧阳”视频号和抖音号爆款短视频频出,最高点击量达到了300多万。精耕细作的新闻、民生、文化等各类短视频在方向引领、历史传承、文化传播、形象展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了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受疫情影响,我市很多优质农产品滞销。融创部发挥自身优势,因时而动,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公益助农行。采编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农户,体验产品,用短视频、海报、微信图文、云平台等形式为受疫情影响滞销的农产品做公益推销,帮助农户拓宽销路,破解销售困境,在打赢疫情攻坚战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今年以来,融创部已制作20余档节目,助农销售水果数万斤。今年8月,融创部助农公益行小组去往社渚镇韩爱萍蔬果种植家庭农场。这个家庭农场被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评选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也是常州市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示范单位。家庭农场的主人邢建忠和妻子都是勤劳朴实的农民,每天起早贪黑,种植的“晴王”葡萄品质很好,由于不懂利用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上佳品质的葡萄面临滞销,经过融创部的公益宣传推广,当天就卖掉了几百斤,助农效果立竿见影。

融创部还创新设计了“融掌柜”“栗小二”等特色卡通形象,推出了“融小栗”微信表情包,打造了一批具有“融媒”特色的文化符号,得到了广大受众的青睐。

不断抢抓“互联网+”新模式,传播中央声音,传递溧阳精彩,市融媒体中心表现亮眼。下一步,市融媒体中心将继续深耕媒体融合与创新,进一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完善适应互联网思维的体制机制,打通媒体融合技术渠道,以服务用户为中心,开发适应互联网思维的新兴媒体产品,获得新的创收机制,做强做优传播平台,助力我市互联网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