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的集聚

2021-07-20   阅读数:2213   本文字数:1526  

2021年4月12日,来自全国动力与储能电池全产业链的25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集聚溧阳参加“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对接峰会”,结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就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电动中国”示范,推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开展了深入交流。

动力电池产业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四大特色制造产业之一,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作为推进中关村高新产业合作项目的先导,波士顿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成为园区第一家动力电池企业。项目投资1.2亿美元,年产能装配4.5万辆纯电动车,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三元体系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客户包括北汽、福田、金龙、裕隆、东风、安凯、五洲龙等行业巨头,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工业项目。2016年8月,江苏科达利新能源锂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落户园区。项目总投资20亿元,占地面积32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设备投资9亿元。科达利溧阳基地主要服务宁德时代、LG南京、中航锂电、无锡松下等。这两家企业的落户,为宁德时代百亿项目最终落户溧阳,并撬动千亿级动力电池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9月,时代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长三角生产基地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工。项目建设用地近1000亩,项目年生产能力10GWh,年产品销售收入达200亿元,新增就业超过6000人。2017年6月,宁德时代跟上汽集团进一步合作,推动上汽时代先进动力电池系统产业化项目和时代上汽先进动力电池产业化项目在溧阳落地生根。时代上汽、上汽时代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建设总产能36GWh,总用地面积约2007亩,总投资200亿元,主要客户为上汽集团旗下整车企业。2017年10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联合签约创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溧阳市政府合作建立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联合投资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建设年产2000吨锂离子电池高端硅负极材料的生产线,满足约4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需求。2019年3月,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和中科海钠研发团队共同完成世界首座100KWh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溧阳正式诞生,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示范运行。2020年12月,溧阳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总投资120亿元的江苏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四期)落地,项目建成后新增产能40GWh,计划2021年9月底进行设备安装,11月厂房全面竣工,12月电芯线将可陆续投产。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在溧阳的集聚,形成了以江苏时代、上汽集团、璞泰来等为龙头的一批国内知名龙头动力电池企业集聚融合的特色产业,汇集了以动力(储能)电池为核心的动力电池装备、新能源汽车装备等全产业链,并搭建了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等开放融合的一批科创服务平台。推动了溧阳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的持续壮大,相继累计引进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近50个,其中璞泰来、科达利、天赐材料、卓高、紫宸等企业均排名国内相关企业前三强。2020年,全市实现动力(储能)电池产业产值251亿元,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全、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发展潜力最佳的动力(储能)电池产业集群。

2021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溧阳市委书记徐华勤提出支持以县域为单元、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建议。4月29日,以“绿色、低碳、智能、安全——一步跨入‘新’时代,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2021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在溧阳启动,提出了“电动溧阳 绿色出行”口号。此前,溧阳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电动溧阳”的行动方案(试行)》,出台了多项支持性政策措施。

溧阳作为以县城为单位开展电动中国示范区建设的先行者,以电能激发动能,沿着生态创新的清晰路径,不断发展“环境更友好、发展可持续、群众得实惠、政府有收益”的幸福经济,为区域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样板。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