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一带一路” 繁荣建筑强市

——我市举办2020年度第二期企业家焦尾琴沙龙

2020-06-30   阅读数:1877   本文字数:2891  

(杨文静)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6月29日下午,2020年度第二期企业家焦尾琴沙龙的麦克风交到了溧阳建筑业的手中。此次沙龙特邀请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忠、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方志斌与苏华建设集团董事长宋小华、江苏正昌集团董事长郝波、江苏天目建设集团董事长周天喜、龙海建设集团董事长张龙海、江苏金马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等我市本土建筑企业的掌舵人一起借焦尾琴美音之名,论建筑业发展之道。

市领导潘云芳、狄立新、邵钦华、陈波涛出席沙龙。

 

敢为人先 打响了溧阳品牌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后疫情时代”,作为溧阳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以领航者的姿态率先在困境中乘风破浪、扬帆出海,是建筑行业近百年来的“传统”。

上世纪30年代初期,百废待兴的中国社会迎来发展的一段黄金时光。怀揣着朴素的愿望——吃饱肚子、养家糊口,第一批溧阳人走出田头闯进上海滩,“不知天高地厚”地去参与完成了一些同行不敢做的地标建筑的建设:黄浦江边摩天大楼——24层的上海国际饭店、17层高的三马路巡捕房打桩工程、上海大舞台戏院50吨楼台承重梁、商务印书馆30吨大梁的就位安装……

新中国成立后,秉承“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祖训,溧阳的能工巧匠们更是在安装方面大显神通:上海中苏友好大厦顶端3吨重的五角星、新安江水电站1600吨高空拉索起重机、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屋架、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海大中华橡胶厂30吨进口锅炉等许多工程都打上了“溧阳安装”的印记。

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深入,越来越多的溧阳人坐不住了,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放下锄头、寻找致富门路,很多人都选择了外出搞建筑安装,“一只‘葫芦’闯天下,一把泥刀走四方”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溧阳的建筑业队伍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凭借专业的技艺和拼搏的精神,泥刀起家的“泥腿子”们打出了名气,从“江苏省建筑之乡”到“江苏省建筑强市”,再到“中国建筑之乡”,经过他们的努力,在全国,建筑安装行业成为了“讲溧阳话”的行业;在溧阳,建筑安装行业更是成为了富民强市的脊梁。2019年,溧阳建筑行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占据常州“半壁江山”,高层电梯安装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常州3家特级资质企业2家在溧阳,拥有年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全市建筑从业人员超10万人,40%的农民收入来源于建安产业。

 

响应倡议 主动走出舒适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首倡“一带一路”,这是旨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人心相通等“五通”,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作为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城市,溧阳紧抓历史机遇,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沿“一带一路”拓展发展新空间、为“一带一路”这幅宏大的“工笔画”增墨添彩,更是成为溧阳建筑企业的新共识。

“‘一带一路’给建筑企业在当前疫情导致的困境中带来新的机遇,但是机遇意味着挑战,创新意味着转型。”苏华建设集团董事长宋小华在交流时表示,海外市场与国内有着天壤之别,既有外部环境风险,也有融资、采购储运等内部风险,但苏华将凭借敢为人先、啃硬骨头的工匠精神,不惧挑战、率先作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跟上去、走出去”,努力形成国内国际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作为溧阳较早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的本土企业之一,正昌集团可以说是溧阳农牧饲料机械产业的“黄埔军校”。由正昌集团负责承建的白俄罗斯农工综合体项目,作为中国与白俄罗斯经贸合作的重点项目,是目前行业范围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项目,得到了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充分展现了中国建造的实力。交流中,企业掌舵人郝波也将多年来正昌集团在海外发展的经验与大家作了热情分享。

面对海外疫情的蔓延趋势,天目建设集团在稳步推进海外在建项目实施的同时,也严格做好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天目建设集团董事长周天喜表示,企业将积极跟踪和分析海外市场形势,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专业市场拓展的研究以及风险评估与防范机制的完善提升等方面不断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紧紧依托“一带一路”,通过“科学审视,全新定位,合理布局,抢抓机遇”,力争在海外市场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组团出海 乘央企东风之势

 

随着交流气氛愈加热烈,企业家们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关注:百舸争流中,应该如何摆脱“借船出海”意识不强、“组团发展”意向不明、“抱团取暖”意愿不足等问题,推动溧阳建安企业勇于“出海”、抢占“蓝海”?这已成为溧阳建筑行业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

“龙海经历了借船出海、造船出海,再到今天我们就在海外成立了自己的产业园。”龙海建设集团董事长张龙海说,企业一定要主动与央企、龙头企业深化合作,接受“出海”的历练,获得“出海”的经验,并把这种经验不断总结提升、吸纳运用,融会贯通到独立承揽工程项目中去,与央企、龙头企业一道,做强“中国建筑”的发展矩阵,确保工程项目做一个成一个,在更好“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快地“强起来”。

作为溧阳建筑行业的“黑马”,江苏金马工程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是全市建筑企业中唯一一家承揽海上风电项目、大型游乐设施项目的企业。董事长马亚平表示,金马将加大与央企、龙头企业的合作,进一步向先进企业学习、向行业标杆看齐,在交流互动中共谋转型之策、共话高质量发展。

此次沙龙还邀请到了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左忠和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总经理方志斌,两位“央企大咖”围绕推动建筑业“走出去”,深化合作扬帆“一带一路”主题,分别从现实状况、综合形势、发展前景等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提出了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建筑业化危为机、错位发展的应对之道,为溧阳建筑企业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把建筑业打造成溧阳“生态创新、城乡融合”的地标产业增添了动力。

溧阳建筑行业要“走出去”“走得稳”,就要以“稳”为前提,以“进”为方向,以“合”为路径。其中,“合”就是要借势借力推动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央企深化合作,“组团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既有利于积累经验、提升资质,同时也有利于规避多重风险。

以“合”为贵更要以“合”求进。沙龙活动中,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与我市江苏天目建设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东北电力一公司与我市苏华建设集团签订了越南南定燃煤电站项目协议书;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市龙海建设集团签订了河南中原城市群城际铁路网项目协议书。“溧阳建筑企业将会带着满满的诚意和过硬的本事,用我们的‘金刚钻’和央企一起揽一揽海外的‘瓷器活’!”对于此次签约,企业家们这样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瞩目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喻之以“工笔画”:“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一带一路”为溧阳建筑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天空,希望溧阳更多的建筑企业能够走出去,参与到“一带一路”画卷的绘制中。我们相信,溧阳建筑业的未来一定令人充满期待。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