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 肝

□ 谢 耀

2020-06-09   阅读数:1645   本文字数:978  

 

这一日,闲来无事,妻子从厨房中翻出去年购买的笋干。我们夫妻俩顿时心血来潮,起了兴致,打算自己动手扎一些扎肝吃。将笋干用开水浸泡后,我便与妻子一同前往菜场,买回主要的食材和其他一些香料。妻子系好围裙,我打下手,她洗,我切。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厨房虽小,却忙得充实快乐。

妻子细心地把猪小肠翻过来,将其内壁的油脂一一剥除,再用面粉和盐将正反两面反复抓洗、挤压干净,放入高压锅内蒸煮,约莫过了半个小时,捞起出锅,放在一旁冷却。我将洗净的五花肉、猪肝分别切成片状,然后焯水去除腥膻味。此时,笋干也已经发开,两人一起动手,将五花肉、猪肝、油豆腐、笋干各取一片,用小肠将它们紧紧围绕三圈,包裹捆扎打成结。

扎肝全部弄好以后,便可以开始做美食啦。先将扎肝上锅,加水烧沸后,轻轻撇去面上的浮沫,放进姜片、辣椒干、茴香、桂皮等天然香料;再加入料酒、白糖、生抽、精盐等调料精心炮制。细火慢炖一小时开外,待到卤汁快要收干的时候,揭开锅盖用老抽上色,鸡精增味,葱末添香。煮熟之后的扎肝经过烈火焖烧,卤水调和,将猪肉之肥、竹笋之脆、猪肝之香、豆腐之嫩、小肠之韧,荤素全部糅合在一起,充分叠加。整个厨房里浓香四溢。

小时候家里穷,第一次吃扎肝是高三即将毕业那年。去同学家聚会,同学的父母亲特意为我们做了这道菜。彼时,同学们筷如雨下,风卷残云,满满一钵的扎肝被我们吃了个精光,一个个直呼“过瘾!”可谓是唇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在溧阳话里,“肝”与“官”同音。小肠像是官老爷扎在腰间的“玉腰带”,油豆腐,谐音寓意“有头有脑”。猪肝之中再加上一块笋干,肝上加干,荤中有素,寓意“官上加官”。扎肝,扎官,扎中学子的功名官运,兆头好得不得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同学的父母做这道菜,也是希望我们这些孩子将来能够前程似锦吧。

当时我惊讶于世间竟然有如此的美味,回家说与母亲听,不料她竟悄悄地记住了。参加工作以后,每每去往外地,临行前夕,母亲总是非常体贴地将一盒烧好了的扎肝,悄悄地装进我的旅行箱里。儿行千里母担忧!即便是不愁吃、不愁穿,但老母亲仍然是希望远在他乡的孩子能够过得好一些,吃得好一点。乃至以后的许多年,我仍耿耿于怀,不能忘却当时的场景。

我与妻子将烧好的扎肝,装得满满一碗送去给母亲品尝,看得出母亲吃得很高兴。回家的路上,我同妻子商量,今后要多来陪陪老人家,做些拿手的菜肴给她尝尝。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