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书法沙龙大讲堂”开讲

线上直播+线下教学 让更多书法爱好者受益

2020-01-21   阅读数:1890   本文字数:1335  

(吴叶飞) 1月14日晚,窗外小雨沥沥,室内暖意融融,“三和书法沙龙大讲堂”在位于天目湖畔的香樟茗岸小区一间雅室内正式开讲。与往常现场集中授课不同,此次沙龙第一次采用了手机直播的形式进行线上、线下同步教学,让更多书法爱好者受益。

 

   17年公益之路

        学员成绩令人瞩目

 

2003年,我市书法家朱国平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立了“三和书法沙龙”,开设书法公益课堂,今年已经是第17年个年头。每周沙龙都会举行活动,学员们汇聚一堂,由朱国平集中授课指导。

沙龙的组建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免费交流学习的平台和场所。虽然成员都是业余爱好者,但学习、创作的热情高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截至目前,有4名学员的作品入围国家级展览30余次,3名学员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余名学员成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学员沈爱琴2006年零基础入学,利用7年业余时间勤学苦练,于2013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8年,“三和书法沙龙”微信公众号上线,定期发表公众号文章,推送书法指导文章,展示沙龙成员的个人风彩与习书进展,并且通过公众号平台吸纳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加入沙龙。

“三和书法沙龙”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重视和认可,朱国平和学员们受邀出版了大学教材《大学课堂里听书法课》,很多学员的学习成果都被载入教材,成为鲜活的实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和书法沙龙”的微信群里共有176名成员。除了溧阳本地学员,还有来自北京、山东、福建及其他省市的书法爱好者。

来自上海的学员孙玫璐为了此次大讲堂冒雨驱车3个小时来到溧阳。孙玫璐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老师,去年3月在华师大图书馆开设的书法课上认识了主讲人朱国平,并通过3个月课程的学习,彻底爱上了书法这门艺术。“书法、篆刻是富有魅力的传统文化艺术,让我越学越想学。”孙玫璐笑着说。

现场还有一位远道而来的76岁老人,他就是苏裱专家和古旧书画修复传人孟咸昌先生。孟老一直想学习篆刻,他从一位朋友的朋友圈获知这次溧阳有篆刻公益讲座,于是专程从苏州赶来现场听课。

 

 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从溧阳向全国辐射

 

朱国平有一个大目标。他想把“三和书法沙龙”打造成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质公益文化品牌,“三和书法沙龙大讲堂”就是第一步——通过网络的力量提高知名度,从溧阳向全国辐射。

此次“三和书法沙龙大讲堂”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书法、爱上书法、学习书法,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讲堂第一堂课的主讲人是朱国平的学生芮念晨博士。芮念晨师从朱国平学习书法已近10年,目前是中国美术学院古典哲学与艺术理论方向的博士生。芮博士以《习印小传——从汉印讲起》为题,讲述了汉印的起源、发展等专业知识,以及篆刻的基础技法包括刻刀如何运用、印稿如何设计等。老师讲得生动,学员听得认真,网上反响强烈。“篆刻艺术与书法息息相关,篆刻更是拥有‘方寸之间见气象万千’的美誉,所以今年三和书法沙龙准备开设篆刻公益课堂。”朱国平说:“由从沙龙走出去的博士生作第一讲,其意义是非凡的,既展示了沙龙教学成果,又体现了沙龙骨干力量的反哺。”

朱国平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观点,三和书法沙龙的公益精神正是响应了这一点。把公益的目光投向大众,这也是在发挥我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的最大正能量!”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