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睦邻社、立睦邻约、发睦邻卡、选睦邻管家

塘马村村庄治理探索“睦邻体系”

2019-10-31   阅读数:1467   本文字数:1697  

(朱跃芳) 自从被确定为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以来,塘马村里大事、小事不断。近日,这个小村庄又发生 “大事”了,村里将给每户村民发放“睦邻卡”。有了这张卡,村民们可以在塘马村上任何经营点消费,比如买书、买工艺品、买土特产,或在“如意小食堂”吃饭等,凡是田园原乡公司在塘马村上的经营项目,都可以用“睦邻卡”享受打折优惠。

塘马村在整治环境、建设“文艺塘马”的同时,在乡村治理上也一并进行了探索,着力打造“睦邻体系”,培养“善、和、睦、谐”新时代村民,打造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村民共建共治

 

“想不到我们塘马会这么好。”说到如今的塘马村,谢荣祥满口都是夸赞,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大家生活舒心了,想法也变了,村里有什么事,大家不再一味反对,而是更理性地提供意见和建议。

这是别桥镇组织委员葛燕华非常乐意看到的情景。她说:“塘马村‘睦邻体系’建设,是坚持党建引领下的村民自治,依靠群众,充分组织、发动村民参与村居共建共治,让乡村治理更科学、更有效,从而加快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塘马村的实施和推进。”

据了解,“睦邻体系”包括成立“睦邻社”、建立“睦邻约”、推选“睦邻管家”和发放“睦邻卡”。目前,12句48个字的“睦邻约”已制订完成,是塘马村民共同制订并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也是所有村民明确方向、指导言行、评判是非的标准。所有塘马村的原住民、新村民及各类新乡贤都是“睦邻社”成员,自愿遵守“睦邻约”,并为塘马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每位“睦邻社”成员都可以获得村里统一发放的“睦邻卡”,享受村里特定的福利。据塘马村党总支书记王宇介绍,“睦邻卡”分为三类,村民卡、新村民卡和乡贤卡。目前,他们正在核定“睦邻卡”发放人员,第一批预计发放500张左右,年底前将全部发放到位,今后,依托“睦邻卡”,村里将进一步深化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创建评选工作,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共融共享和谐

 

塘马村现有常住村民159户、532人,按照家族关系、邻里关系等划分成9个区块,形成相对独立的“朋友圈”,每个“朋友圈”由村民自主推选有能力、有威信、能服众的人担任“睦邻管家”,负责开展政策宣讲、入户走访、组织动员等工作,把村民的建议呼声反映到村里,把村里要做的事推行下去。

刘中华是9个“睦邻管家”之一,“管理”着18户村民,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及平时关系较好的朋友,去年10月当上“睦邻管家”后,他有空就到村民家中坐坐、唠唠家常,说说村里的发展设想,问问村民们的想法和需求。“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平时能自觉维护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邻里之间有什么小矛盾也都能及时和我说。”在刘中华看来,“睦邻管家”给村民提供了一条与村委、与党和政府沟通的有效渠道,村民们有什么事知道找“睦邻管家”就可以解决了。

“目前,‘睦邻体系’还在启动阶段,还没有建设到位,但已经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王宇说,通过 “睦邻管家”,村委信息收集渠道、群众诉求渠道等更为通畅,村庄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据悉,塘马村委时不时都会收到村民们的意见、建议,内容涉及房前屋后的绿化、雨污水管道改造、闲置房屋安全隐患、健身器材设置等方方面面,村里一一进行了解决和落实。其中,关于设置健身器材的要求,村委与市文广体和旅游局沟通协调后,近期将设置到位;几间长久没人居住的闲置用房也根据实际情况得到妥善处置。

如今,走在塘马村,好像走进了年画。村庄干干净净,邻里和和睦睦,村民开开心心,整个村庄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村民们心气齐了,对村里事务、村庄建设的支持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王宇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什么事、要做什么,村民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9月13日,塘马村组织了一场中秋晚会,热闹又温馨。所有节目都由村民自导自演。“刚开始还担心没有村民愿意参加,生怕晚会办不成,但报名启事一发出,村里立刻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带着‘拿手本事’毛遂自荐,唱歌、跳舞、敲鼓、朗诵等应有尽有。87岁的老大爷刘慈汉上台展示了自己的画作,不少村民为了晚会天天排练,村民徐红娣还专门将在外打工的儿子喊回来参加演出。”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