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净水美溧阳

——来自中国水务溧阳公司的报告

2016-04-19   阅读数:429   本文字数:2819  

□ 马福友 杨建平 史德之

 

今年开春以来,全市环境攻坚之年各项工作正在广袤的溧阳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走进中国水务溧阳公司,一派繁忙景象。污水处理厂机声隆隆,污水有序进入该厂处理净化,装泥车一辆接一辆,将处理后的污泥运送到安置地。自来水厂一道道工艺流程将清澈、优质自来水送到千家万户。溧阳区域供水龙头项目中心水厂正在紧张有序地调试之中。

中国水务溧阳公司自2008年5月进驻我市以来,共投入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新建改造、中心水厂建设等项目资金近9亿元,其中垫资建设污水配套管网BT项目1.38亿元,中心水厂3.85亿元,污水处理一、二期工程2亿元,主城区老旧管道改造和燕山新区管网建设1.76亿元。目前,已建有日供水量5万吨的水厂两座,试运行15万吨新水厂一座,供水区域达600多平方公里,服务人口超45万,平均日供水量8.5万吨,服务区域涵盖城区和城郊镇区,区域供水普及率100%,并建有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污水厂一座,污水厂采用AAO工艺,出厂水水质达国家一级A标准排放。      

中国水务溧阳公司组建发展七年多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打造自然环境之美、景观风貌之美、水清气净之美,努力把政府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强基固本抓企业发展,加大投入保优质供水,科学管理促达标排放,服务至上树品牌形象,使我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让溧阳人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该公司多次获得全国节能减排达标先进单位、江苏省优秀污水处理厂、常州市环保教育基地等殊荣。

强基固本抓发展

一抹亮色耀明珠

水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一个家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水质安全不容丝毫懈怠。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我市就曾面临饮用水问题,当时有一个乡近千人上访并流传着“神仙打架鬼遭殃,政府纠纷民受伤,吵架不顺喝污水,上万群众成羔羊”的顺口溜。城乡供水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人民生活健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也是筑牢“中国梦”的根基,是落实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和实现“四个全面”的根本。

围绕这一主题,水务公司进驻溧阳之后立即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BT项目建设,从项目论证、施工到建成,水务公司领导和员工尽心尽职,日夜坚守在工程项目上,把握质量关、进度关,管网建设5个月就完成了52公里铺设。经过10个月的艰辛努力,工程项目投产运营,污水厂建成运行后,又与申特钢铁公司达成中水回用协议,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为节能减排和水环境保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水务公司高瞻远瞩,深度推进,新建污水二期,以配套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水处理激增的问题。水务公司加大对自来水厂设备设施及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确保供水水质、水量安全达标。时任省委常委、副省长的黄莉新对中国水务溧阳公司在水环境方面的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中国水务向溧阳人民交出了一份城乡安全供水和节能减排的喜人答卷,如一抹亮色照耀天目湖这颗明珠。

科学管理见实效

国企形象责任强

让老百姓喝上优质干净和放心的自来水是溧阳水务人的追求和奋斗目标,也是公司向全市用户的承诺。

首先,公司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对外服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供水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构建更高标准的管网配套等供水综合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供水抵御和抗风险能力。重点围绕生产科学化控制与运行、供水管网改造与延伸、用户管理系统升级与完善等,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行之有效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系统,达到节能降耗、高效运转、提高效益、服务社会的目的,确保供水更加安全、稳定、可靠。

其次,强化供水安全管理,奠定用水安全保障基础。一是按照《溧阳市中小河流域水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任务》和《天目湖水资源保护条例》等要求,配合水利(水务)局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为中心,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保障源水安全。二是配合市委市政府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头等大事,加强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力度,配合市政道路建设新建供水管网,启动区域供水一体化建设龙头项目,新建中心水厂。三是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水务公司建立省级化验室,从水源地、水厂到供水管网的生产全过程化验;从班组、水厂化验室到公司化验中心的多级化验;从日检、周检、月检到106项全面化验的多层次化验分析;从理化化验到生物预警的多方式监测。在建立内部水质监测体系的同时实现了与环保、水利的数据联网共享。为加强监督,保障群众知情权,对每日出厂水水质进行网上公示并同步上报江苏省住建厅,每周周报和每月月报按时上报主管局。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体系,为水质安全奠定了基础。 四是建立完善的供水生产、管网管理中心调度。一方面对管网运行进行实时的监测,包括管网断面瞬时水压、流量以及管网水质变化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从而有效控制和降低管网漏损;另一方面就管网运行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根据分析数据,依托目前水厂的自动控制系统,更加精确的实时自动调整水厂的生产供水量和压力,在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用水的同时,降低管网爆漏率,节约生产成本,也能对压力偏低区域更加准确的进行管网配套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通过上述举措,保障了全市百姓的安全优质用水,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至上建和谐

彰显民生新篇章

为做到水务制度透明化、供水服务人性化、供水服务多样化“三化”标准,水务公司在窗口服务以流程化的设定、精细化的管控和标准化的礼仪面向用户,并聘请了行风监督员,定期走访社区和用户。为扩大与市民的沟通交流,提升国企为民服务形象,公司在大厅设立了接水、查勘、验收、缴费一条龙服务,特别在服务延伸上,将二次供水纳入管理范畴。自接管以来,水务公司更新二次供水泵房老旧设备,设立数据监控、视频监控和人工监控,确保二次供水的规范运行,使二次供水四年来达到用户十分满意、物业十分认可、开发公司十分支持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溧阳水务民生聚集投诉由2008年的近百起,下降到近两年的3-4起,且处理后群众满意度达100%。今年1月,受极端气候影响,我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强寒潮雨雪冰冻袭击,对供水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大面积水管水表破裂,居民供水设施损坏,供水水压骤降,在这天灾造成“缺水荒”的严峻现实面前,公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抢修现场指挥部,利用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手段向用户宣传防冻常识,提醒用户做好水管水表的防冻保温工作,同时组织200多名抢修人员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奔走在冰天雪地中。由于公司领导职工率先垂范,一些市民也主动开着私家车自带工具参与义务抢修。市委书记蒋锋,市委常委、副市长夏国浩深入抢修一线慰问,并称赞抢修人员为“溧阳水务最可爱的人”。在这次寒潮袭击中,溧阳水务共接到用户求助电话8487个,为用户抢修水管口径管道378处,抢换水表7860只,修理工单5871份,溧阳水务损失近300万元。大灾进一步检验了中国水务溧阳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公司的良好表现得到全市人民的认可和赞许,进一步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形象。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