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乡愁

新西门和洋桥的来历

2016-04-13   阅读数:810   本文字数:1982  

□ 史邦晋

一九二四年即民国十三年,码头街工商业到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期,每日人流量激增……各商号向商会提议,要求开辟新西门,架设桥梁通到码头街,以方便往来群众。经费采用民助公办的办法来筹集。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工商业户迅即筹款兴工。开新西门,做好城内外的河工驳岸,辅好城内外的路面……建成后称洋桥。

 

溧阳县城池设置,原来四面环水(俗称护城河)。设东西南北四门,各有石拱水桥一座,在冷兵器时代,便于守城的将士出击和防守。四门均与城内大街衔接,唯西门外,因商业繁荣,既有西门前街又有后街和码头街,特别是从城里到码头街,如不通过大渡就必须绕一个大圈子,殊为不便。清末开始设渡船,名“大渡”。该渡从太白楼利涉桥下(俗称洪桥)渡至码头街大渡口。有渡船后,方便了来往行人。

太白楼水关洞东侧临河处有一座财神庙,俗称利市庙,洪、狄两姓为大施主。庙里香火旺盛。特别是在农历正月初五进香人较多。商人投资经营,总想发财致富,因而焚香祈祷求神保佑。

西门码头街商业繁荣、人烟稠密,规模较大的企业均集中在码头街。如绸缎棉布有同泰昌;酱园槽坊有升昌;南北杂货有聚源昌、义隆潤、汪德隆;还有振昌机器榨油厂等。他们资金充足,实力雄厚,兼营批发业务,另加上许多行商,如代客买卖的有,稻行、水果行、杂货栈、迷行、鸡鸭蛋行等等。菜饭酒馆林立,各商埠的定期航班和每日对开的班船均停靠在码头街河岸,每日到埠的有七、八十条之多,加上农村到城的船只自晨至晚,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当时码头街分为十个社,以九社的经济力量最为殷实。位置自小桥巷起(小桥巷口原有一小石桥)到振昌止,以下到双桥(即凤凰桥)为十社。每一社内民主推选负责人管理用于市政的经济收支。收入方面:每一间营业门面,每天出三个铜板,而后逐步增加到壹角。支出方面:如建立义勇消防队,购置许多消防工具和设施,并制定了一些简要的规章制度,兴办了社会上一些公益事业。当时因大渡年久失修,又因渡船偏小,不适合继续使用。为了安全起见,由九社定做一只大型的新渡船,交给撑管人王长松,负责运送来往行人。收过渡钱,作为撑管渡船人的给养。渡船要修整时,仍由九社出钱。据查开始过渡每人一个小铜钱,包渡的每人每月五十个小铜钱(九社里的工商人员免收过渡钱),而后逐步增加到每人一个铜板。当时烧饼二个铜板一块。

一九二四年即民国十三年码头街工商业到了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每日人流量激增,由大渡往来,诸多不便,各商号向商会提议,要求开辟新西门,架设桥梁通到码头街,以方便往来群众。经费采用民助公办的办法来筹集。立了方案报县政府,经批准后,工商业户迅即筹款兴工。地点在太白桥西侧,开新西门,并做好城内外的河工驳岸,辅好城内外的路面。后因经费短缺,桥梁工程曾一度停工。

一九二五年秋,有一产妇因产后有病求医诊治,其时由中医束某开方治疗,仅两贴药,病者一命呜呼!后经中医师多人汇集研究,查出处方所用之药与脉案多不对症,致使产妇死亡,死者家属要向政府起诉,旋经第三者出面调解,处罚中医束某硬币五百元(当时五元硬币可以买大米一斗石即一百五十斤),并征得死者家属的同意,将该款作为架设新西门桥的经费。

前因资费短缺而停工的桥梁,有了资金的支持,可以继续施工了。大家认为,根据经费条件不妨将该桥设计得美观大方些。即到无锡请建筑桥梁工头朱汉寅来设计建造。桥身用进口松木结构造成,两边铁扶栏,纯用竹节钢制成铁栏式,每根钢栏上端铸戟状图案。因美观牢固,用料考究,故称之谓“西门洋桥”。竣工通行后,城内与码头街之间往返畅通无阻,群众都喜笑颜开,交口赞扬地方办了大好事。遂将原有的渡船移交给财神庙负责,九社不再过问。

洋桥南端桥堍西侧,建筑了一幢“溧阳饭店”。由于基地面积小,房屋一半借河工支撑,是两层楼房。建筑式样比较新颖豪华,可与大华饭店媲美。该店请朱汉寅为经理,大老板是李学书。该地环境幽静,吃夜半餐又便当。靠城墙一边搭盖了房屋,有菜馆茶肆,形成半面街道。一九三〇年利涉桥西首河边又建了一座自流井。一九三四年溧阳大旱,从南渡到溧阳河底可推车,全城居民给水困难,仅靠一所自流井是不能解决问题,但在新西门一带的商店和居民却取水方便,增加了周围地区繁荣的条件。溧阳饭店和自流井都在抗日期间被毁。

解放后,洋桥年久失修,破残不堪,遂于一九六三年重建,改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桥梁,可以通行汽车,命名为“新华桥”。

人们毕竟要问,当时有大渡又有小渡,小渡是怎么回事呢?小渡先设在振昌码头,隔岸通垄坊场。一九一五年,振亨电灯公司建成投产,用户到公司联系,须绕道凤凰桥(双桥)来回二三里,极为不便。电灯公司才单独设立一个小渡。一九七六年,在碑亭巷口架设了钢筋水泥的团结桥。几十年的小渡,也就成为历史。

摘自《溧阳文史资料》,有删改。

1979年拍摄的洋桥(今新华桥)的东侧面

我市退休工人杨兆龙耗时两年,完成64米长彩画,还原溧阳码头街旧景。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