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与“光华”

2013-02-22   阅读数:6526   本文字数:3410  

□芮金川

如今气象万千的光华校园

1985年光华中学校门,校牌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题写

光华高级中学的历史是一部传奇,在抗日烽火之中被誉为闻名一方的“红色学校”。

光华高中的前身是溧阳私立光华初级中学,于1939年8月,在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创建,校址在溧城镇新昌村蒋氏宗祠永思堂,首任校长为周宗姬。“光华中学”校名的由来,是遵照时任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后来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同志的意见而确定的。陈毅同志说:“光华中学这个名字很好,光华,光复中华,很有政治意义。”

学校创办后,中共溧阳县委先后派遣中共党员陶阜匋、林心平、房竹笙等同志到校工作,接受新四军和中共溧阳县委的领导。遵照陈毅的批示,在当年7月就召集了“光华社”执行委员会会议,密议将学校作为抗日活动的根据地,要把光华中学办成“红色学校”,推荐周宗姬为校长;同时,正式宣布解散“光华社”。“光华社”是由时任中共溧阳县工作委员会组织委员陆平东、联络员方克强、中共党员陶阜匋遵照党的指示,尽快形成“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的局面,与强苏生、周宗姬多次商议,于1939年春组织的进步群众组织,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开展宣传、发动、组织群众支持抗日的革命活动。“光华社”一度成为全溧阳、全江南很有影响的抗日群众组织。这被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视为心头之患,不久,“光华社”由江南行署下令取缔。陆平东将此有关情况向新四军一支队作了汇报,提出创办一所学校,作为抗日活动基地的设想,当即得到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并由此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见和指示:

办学地点。当时有一种意见,想把学校办在城郊或城里,便于招收学生。陈毅指示:“学校不一定办在城里,可以放在靠近新四军一支队驻地的水西村,便于联系,便利我们工作的地方。”

学校色彩。陈毅指示:“学校表面不要办成红色的,可请国民党的上层知名人士担任一定名誉职务。这样可减少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但我们的人一定要派进去,使其为我所用。”

办学宗旨。陈毅指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要为新四军输送骨干力量。”

学校校名。商议校名是否为“光华中学”时,陈毅说:“光华中学这个名字很好,光华,光复中华,很有政治意义。”

遵照陈毅的指示,决定于1939年8月,在新昌村创办光华中学,作为抗日活动的根据地,推荐周宗姬为校长,学校接受新四军的领导。

1939年8月,周宗姬辞去国民党溧阳县政府教育科长的职务,就任光华中学校长,立即到新昌村临时校舍蒋氏宗祠,积极购置校具,选聘教师,招收学生。经过积极筹备,于9月1日正式开学上课。当时,招收初一学生两个班100人左右,教职员工7人。早在7月,在陈毅、粟裕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光华中学校董会筹备委员会,推荐周宗姬、蒋廷鉴、强苏生为筹备主任。为了加强学校工作,中共溧阳县委遵照新四军一支队党委及司令员陈毅同志的指示精神,先后派原新四军一支队文工团副团长、共产党员林心平到学校任音乐教师兼女生指导;中共溧阳县委委员陶阜匋同志到校任教导主任,并执教音乐和美术;新昌中心区委书记房竹笙同志到校任会计;蒋德尧(万象)同志担任中共与该校的联络员,公开身份为校工。

由于周宗姬思想进步,工作积极,1940年4月,由陆平东、陶阜匋两人介绍,被中共溧阳县委吸收为中共党员,经陈毅、刘炎批准,周宗姬为特别党员,与陆平东同志单线联系。此时,陶阜匋、林心平在师生中发展先进分子入党,建立了光华中学教工党支部和2个学生党支部。房竹笙为地下党支部书记,陈德昌、吴福庚为学生党支部书记。1940年7月,周宗姬担任了学校教工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在学生中通过学生会、读书会、演讲比赛、推荐革命书籍,传播抗日进步思想,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抗日救亡运动的战斗集体。林心平在“唱游”课(今音乐课)上,尽情地教学生歌唱《五月的鲜花》,《小日本,心不公》等歌曲,课下给学生讲抗日斗争和不怕鬼子的故事,平时还与陶阜匋组织剧团与新四军一支队文工团在新昌、前马、水西等村,同台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唤起广大群众的抗日激情。1940年上半年,光华中学创作了校歌,歌词是“在这伟大的时代,我们战斗最前线,我们在艰苦中学习,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永不忘记战士的头颅,永不忘记战士的鲜血,到底为谁牺牲,我们要不断地战斗。把历史车轮推向前,高举起我们的旗帜,向着解放自由路上走,我们光芒万丈照耀中华。”学校还选了30多名学生参加新四军十六旅举办的青训班学习。许多学生参加了抗日的新四军,从此走上了抗战保家卫国的道路,日后有很多人成为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还有11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陶阜匋同志于1941年3月调往溧阳游击区工作,历任溧阳县指前标区区长、溧阳县文教科长、后周区区长、西塘区区长等职,于1943年7月在西塘区孙家小学活动时,遭日伪军袭击,壮烈牺牲,年仅25岁。林心平同志后来受党的委派,转入沦陷区工作。1941年,任金(坛)、溧(阳)、宜(兴)、武(进)、丹(阳)五县联合政府文教科长、县委妇女部长。1942年夏,不幸在金坛儒林镇被捕。林心平英勇就义时,年仅23岁。

陈毅同志对光华中学不仅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关心,而且在经济上也予以大力支持。学校为了筹措办学经费,还曾以“光华社”名义进行募捐。“光华社”社员首先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时任抗委会设计组组长强苏生带头捐了一大笔钱,时任国民党宜兴县长的溧阳人许闻天也为学校打了一大批课桌凳,蒋氏宗祠永思堂也从积谷经费中拿出部分款项打了一百多套课桌凳送给了学校。学校为了注册立案,方策(时任教导主任,非党同志)献给学校七十亩地契。该校终于1941年3月,由江南行署批准注册立案。

当时,光华中学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抗日的革命思想,在溧阳群众中影响越来越大,使国民党反动政府既担心又害怕,于是千方百计地企图迫使学校停办,从而扼杀光华中学。1941年,责令光华中学要筹足基金5000大洋。这相当于时值250担大米,占学校全部学生交费的一半以上。学校面临巨大的威胁,不是被迫停办,就是被迫取缔。此时,教职工的薪金已积欠3个月,校长周宗姬一筹莫展。就在此时,中共苏皖特委书记张世琦同志经过学校,得知情况后,3天之后就在陈毅司令处“借”来3000大洋,解决了学校经济危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取缔学校的阴谋。后据粟裕夫人楚青等老同志的回忆:“这笔钱是从部队指战员的伙食费中节省出来的。当时每人每天仅五分钱的伙食费。”

由于光华中学大部分师生倾向革命,大力宣传抗日,后来遭到了国民党特务分子的监视和迫害,终于在1942年10月16日将校长周宗姬、教导主任房竹笙、总务主任钱家谷等14名师生逮捕入狱,至1943年7月,国民党当局终因证据不足,先后将被捕的革命师生和周宗姬等人宣告无罪释放。周宗姬回校后,为了避免国民党特务分子的注意,自任教导主任,校长一职由教师王浩然担任。1944年冬,溧阳县城第3次被日军占领,由于汪伪军一个连驻扎在光华中学附近,经常来校骚扰,因此学校被逼于学期结束后停办。

如今,光华中学已办学七十三年,以衣钵传承革命传统,成为闻名一方的“红色学校”。七十三年间,光华中学虽历经磨难,六迁其址,十易其名,然固守优良传统,在每个历史的变革时期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就以担负民族兴亡为己任,培养光复中华所需的人才,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培养振兴中华所需的人才。在七十三年间,“责任、成才、奉献、拼搏”的光华传统不断积淀、弘扬,业已成为光华人

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的光华中学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气象万千,日新月异。学校笃行“诚毅”两字作为校训,这不但是激励和教育全校师生要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是向陈毅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上的充满深挚情感的一瓣心香!在传统文化的熏染下,在光华中学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指引下,“有责任、能担当、讲诚信、敢拼搏”的现代光华人正在不断地从光华中学走出,以他们的光华气质,不断地为光华中学添“光华”。

作者附言:本文中引用了1992年版《溧阳县志》、1983年版《溧阳教育志》和彭志良、童志坤、尹少鹏等同志撰写的文章中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链接

光华高级中学沿革

1939年溧阳私立光华初级中学

1956年溧阳县第一初级中学

1957年溧阳师专附中

1959年溧阳县第二初中

1960年溧城镇初级中学

1973年溧阳县第二中学

1981年溧阳县中学

1984年溧阳县光华中学

1990年溧阳市光华中学

1993年溧阳市第一(光华)中学

1999年溧阳市光华中学

2005年至今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