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党生 李金堂) 溧阳建安业发展创下历史新高,但对于业界而言却显得有些低调,多年的市场博弈,让他们过多领悟到角色转换的无情。
早在1991年,溧阳就成为江苏省政府命名的“建筑之乡”。此后的10多年中,溧阳建安人顽强拼搏,在国家众多重大项目中屡建功勋。1994年安装东方明珠电视塔工程,创下电梯安装提升高度296米、速度7米/秒及双层轿厢等多项国内第一纪录;2003年承接大连造船厂两台600吨龙门吊,无论重量、跨度、高度,在当时均属国内之最的难题……
经验不断积累,奇迹不断创造,使溧阳建安从土建到安装,从单一承包到综合承包,逐步形成了“高、深、快、省、奇、活”施工体系,施工产值年均保持10%增速,业务触角延伸到全国各地,至2008年,我市建筑从业人员剧增至9.2万余人。
然而,埋头于攻坚克难的溧阳建安人没有料到,一向顺畅的建安业会发生大逆转。一批新生代“建筑之乡”不经意间后来者居上。2005年,周边的宜兴、武进跻身全省建筑十强市行列,与其强劲升势相比,溧阳已逊了一筹。
“反思其中的关键因素,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缺乏资质平台支撑。”溧阳住建委主任蒋丰年这样分析。“资质是市场的敲门砖,宜兴的沪宁钢机就是有了过硬的资质,才在北京奥运会鸟巢钢结构竞标中一举胜出,而溧阳企业因资质达不到水平,只能分包工程。”
正因为少了资质平台,溧阳部分有了资本积累的建安企业出现“胜利大逃亡”。仅挂靠上海的企业,一年就流走产值百亿元。
痛定思痛之余,溧阳建设部门按照溧阳市委、市政府“建筑强市”的目标部署,在帮助企业资质升级的同时,全面整合优势,重振建安雄风。
“放下架子,当好配角,卧薪尝胆谋崛起!”从田野走出的溧阳建安大军,怀着纯朴的乡情,雄心勃勃走上了二次创业之旅。
分包“鸟巢”难度最大的钢结构架设、电梯安装业务,溧阳建安人不仅为宜兴沪宁钢机争得荣誉,还消化了其年产20万吨钢材的一半销售业务。承揽江苏建工集团等企业分包业务,溧阳建安人先后为这些企业创造了3个鲁班奖,过硬的实力让这些建筑巨头们顿生危机感。
至此,配角当到极致的溧阳建安人,已经在攀登“华山天险”的惟一路径上,开始东山再起。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