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水利工程设施迎”大考“

全市:15座水库除”病号“ 城区:打通南片区堵塞环节

2010-05-12   阅读数:383   本文字数:795  

(史裕华) 为“病号水库”消除病灶,重新治理城区水系,并加强之间的衔接,经过多年努力,新型立体式城乡防汛抗旱新体系正在我市市域范围内逐步形成。

加紧15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燕山河整治等城市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主汛期来临之前,我市范围内一大批基础水利设施将建成。

汛期蓄水,旱时供水,在众多水利设施中,各类水库主平台的功能作用至关重要。

我市很多水库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大坝大多已过了50年最长安全年限的标准。对此,我市在五年完成30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基础上,于去年底又启动了沙河水库二期,大溪水库一期,前宋水库等15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工程。截至目前,前宋水库和1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水下部分在4月底已完工并蓄水,初步具备了防汛防旱运行条件,石坝水库也将于近日完成水下工程并进行蓄水,沙河、大溪两座大型水库主体工程水下工程部分将于本月下旬完工。

这些水库经过“强身健体式”除险加固建设,防汛抗旱作用将大大增强,而且受益年限久远。

随着近年来我市城区版图快速放大,城区大水系亟待重新治理,尤其是城市南片区较为脆弱的防洪功能。

针对近年来一遇连续暴雨,南片区必受水淹的状况,我市于年初启动了城市防洪基础性工程之一的燕山河整治工程。目前,已完成向阳渠、燕山湖和燕山河大部分工程建设,一、二标段已经通水,三标段正抓紧建设中,预计本月底可全线贯通并投入防洪运行。届时,在不出现连续特大暴雨的情况下,南片区将告别主汛期逢水必淹的尴尬局面,同时,城区综合防洪功能也得到大大提升。

虽然改善了水库等大型水利设施,完善了城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一些辅助性水利设施的建设也不可少。为此,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市共实施17座进排水涵、56座灌排泵站、46座塘坝等配套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进排水涵8座、灌排泵站17座、塘坝配套45座的建设任务,其余工程也接近完工。

眼下,今年主汛期即将来临,我市新建的这批防汛抗旱水利设施也将迎来第一轮“大考”。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