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认识颅脑损伤护理的那些事儿
从医学角度来看,颅脑损伤又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是由于外部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造成的损伤。根据损伤后脑组织与外界是否相通而定分为头颅损伤和颅脑损伤。头颅包括头皮和头颅,脑颅是指包括脑组织、脑血管和脑脊液在内的颅内部分。颅脑损伤常见的有头皮裂、头皮血肿、颅骨折断、脑震荡、脑挫裂等。病人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症状表现,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思维和感觉障碍等。一些患者需要进行外科手术,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复杂,极易造成不良后果。那么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我们应该怎样正确护理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识别颅脑损伤?一般根据当时的损伤情况,如根据患者是否昏迷以及头部CT检查结果作出初步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不能马上稳定,一般需要在3-4天后再次进行颅CT检查,在了解颅脑内部病变的进展情况后予以判断,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性期都需要住院治疗,昏迷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要注意供氧,对于缺氧引起的脑二次损伤需要格外重视。
常规护理措施有哪些?心理护理。颅脑损伤的病人往往在早期处于昏迷状态,持续时间较长,观察病情变化通常需要家属和陪护人员共同完成。此外,对于那些已经恢复清醒的患者也需要重点关注,以保证得到妥善照顾。患者可能会在疼痛、残疾威胁甚至死亡的危险中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因此,要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增强其身体的抵抗力,从心理上给予安慰和鼓励。处于康复阶段的病人可能会出现小便失禁的情况,造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常常因此沮丧烦躁,要及时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饮食指南。持续昏迷后24小时要用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应,鼻饲流质时要少量多餐,每次以鼻饲量200毫升为宜,饮食上应以营养丰富的高热量、高蛋白为主,确认胃管确实在胃内后再进行鼻饲,以免食物进入呼吸道造成窒息。为了保证伤后清醒的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促进损伤的修复,应摄入容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为了不使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出血情况加剧,应禁止进食。当出现恶心呕吐时,应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使气管内的呕吐物无法进入而避免引起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
情志护理。叮嘱少想复杂问题,减少看刺激的影视节目等避免大脑过度活动。可以选择适当的轻音乐来缓解紧张的情绪。出现一般常见的头痛、恶心、耳鸣、失眠等症状,应在医生指导下按需服用镇静剂和催眠药物缓解,一般在几个星期到几个月内逐渐消失。如果持续3-6个月以上仍不见好转,出现头晕、失眠、烦躁、精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建议继续去医院检查。先消除顾虑,放松心态,培养信心,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这是脑外伤后症候群患者必须要做的第一件事,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适度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果患者有颅骨缺损,则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到医院进行颅骨修复手术,对缺损的部位进行适当的保护。
机能练习。对于有颅脑损伤的人来说,进行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关节从小到大,先轻后重,从被动到主动,从近心端到远心端,这是四肢瘫痪康复训练需要注意的顺序。循序渐进先从下肢练起,再到上肢。刚开始可先在床上做运动,再逐步离开床铺,接着就开始走路运动。训练时身边需要有人保护。针对失语患者的康复训练,将从最基本的“啊”音开始,再逐步引入生活中的实用词汇,如吃饭、喝水、上厕所等,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直至语句能够完整运用,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表达出来。针对小便失禁的患者,每隔2-4小时开放一次导尿管,每次排尿量最好控制在200-300毫升。为了早点拔除尿管,需要逐渐培养排尿能力。平时要多饮水,使尿液保持清澈明亮,同时要注意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对呼吸系统的调养。保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持续给患者吸氧,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可遵医嘱雾化吸入来帮助稀释痰液。对痰液不能自行咳出者,应及时给予吸痰,确保有效通气。可以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手术,使那些在短时间内气管功能受损严重不能清醒的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如果有必要,可以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气道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进行辅助性呼吸。
(望江县医院神经外科 陈小芳)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