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黄山” 面向“沪苏浙”
泾县全力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目的地
本报讯 今年以来,泾县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立足“大黄山”、面向“沪苏浙”,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坚持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高质高效推进旅游资源转化和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后花园。
推进康养旅游目的地景区建设。打造生态景区,依托优美的生态资源,建成生态型景区18个,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网红打卡点皖南川藏线串起月亮湾、水墨汀溪、马头祥养生观光园等一批重点景区,高峰期周游客接待量突破30万人次。打造非遗景区,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拥有县级以上非遗名录100项,现存古建筑866处、居全省第3位,获评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在全省首创“非遗人家”理念,建成非遗综合体5个,建设宣州窑艺术研学区,陶窑研学体验区对外开放。打造红色景区,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为核心,串联皖南事变激战地、红色旅游体验区,实施红色旅游项目8个、总投资45.63亿元,积极打造全国知名党性教育示范基地。
丰富县域康养旅游产品业态。发展研学旅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三兔宣笔厂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桃花潭酒文化园成为工业旅游的新基地,宫廷木梳建成宫廷木梳文化艺术馆,成为木梳研学体验基地。中国宣纸文化园为全省唯一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发展商贸文创,打造“文房四宝一条街”,建成云岭路综合性特色旅游街区、绿宝街旅游商品购物街区、体育路特色餐饮街区,创建“泾喜”文创品牌,开设文创店9家。发展旅游新业态,滑翔伞基地、直升机观光等18个新业态项目对外开放,驿动加5号营地等7家露营基地、马头老街等4个沉浸式夜游项目投入运营。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以桃花、荷花、油菜花为特色的景观农田6500余亩,建成休闲农业观光农庄(园)106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8家,培育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3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2个、全省最美茶旅线路2条。
提升康养旅游服务品质。强化旅游设施配套,完善旅游交通环线,合福高铁、宣泾快速通道、芜黄高速相继通车,建成美丽公路245公里,实现主要干线、重点景区全覆盖。实施“微改造精提升”项目92个,新改建A级旅游厕所75座,建设景观节点、公路驿站等配套设施50余处。发展乡村精品民宿,形成以桃花潭、查济为主的“徽风皖韵”民宿群和以蔡村、汀溪为主的“秀水青山”民宿群,目前该县有民宿1072家、客房8177间,年经营收入达6.5亿元。打造精美旅游环境,近三年投入资金5.78亿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6个,创建村庄整治示范村34个、提升村22个。
聚力打造县域旅游品牌。围绕“泾县,宣纸上的山水画卷”城市IP定位,连续举办泾县宣纸文化艺术节等节庆活动,连续举办多届油菜花马拉松、山地自行车赛、桃花潭龙舟赛等品牌赛事。激发消费活力,推出马头祥樱花节、桃花潭景区赏桃、梦幻后山夜游,春节期间实行景区景点免大门票优惠等活动。
(项静 本报记者 刘畅)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