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日报
2021-02-02   第三版:文化时空

涟水方言里的人名用字

——涟水方言概说之四十五

■ 万洪勇

小时候,觉得街坊邻居和小伙伴当中,有不少人名字既好玩又奇怪,殊难理解。举例说,什么名字不可叫,而独独要叫“小虫”?中心街自不必说,就是南后街、北后街,东爬头街、西爬头街,街头街尾、圩内圩外,也都是几乎每隔几家就有人名叫“小虫子”,而且,按照涟水的习惯,只要大哥叫“小虫子”,那么下面的弟弟就跟着依次叫“二虫子”“三虫子”,这样一来,人们更是双耳时闻百“虫”声了。再比如,什么生肖不可以取名,而独独要取十二属之外的“鸭子”做名字?张家有“小鸭子”、李家有“小鸭子”,连姓陆的家里也有“小鸭子”,也不怕“水土不服”;男小孩叫“小鸭子”也罢了,女小孩居然也有叫“小鸭子”的。还有,“小救生”这个名字也是“呼声很高”,我家屋后、对门和斜对门,这三家都有“小救生”,我能勉强懂得什么叫“救星”,实在不懂得什么叫“救生”。很久以后才知道,人家根本不是叫什么“小虫子”“小鸭子”,也不是叫“小救生”,而是叫“小重子”“小压子”“小舅生”。

名字功用甚多,志喜即其一端。苏东坡早就说过:“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叔孙胜敌,以名其子。”中国人历来讲求人丁兴旺、多子多福,四世同堂被当做是一个家庭的大福大喜,焉有不志之理?第一个重孙子无论如何也得叫“小重子”。道理既明,回过头一了解,小“虫”们出生时家里果然都有曾祖辈亲人在世。即便重孙辈是女孩,也要名之以“重”,只不过要稍微低调一点,将“重”镶在名中,让人不易觉察,如“重梅”“重兰”“重芳”“重香”“重霞”之类。

名字可志喜,也可以志事。在过去,出嫁之女,“八八”不回娘家,但是,集镇上就不同了,集镇上的姑娘害怕嫁到乡下吃苦,嫁在“家团端”或干脆嫁在本集镇的居多,所以有人会长住在娘家,因为就便嘛。这样一来,在娘家(也就是小孩的舅奶家)生小孩的机会自然就会大增,而在涟水人传统的宗法观念里,娘舅家具有崇高的地位,娘舅家的恩情也是感不尽的,既然如此,将在娘舅家出生的小孩取名“舅生”,等于是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大程集才会有那么多的“舅生”。

名字还可以做护身符,这类取名意在驱鬼辟邪保平安,这个时候,名号就真是“符”号了。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非常差的时代,婴儿的成活率是非常低的,幼儿也不易长大,夭折当属常事,有不少人家,生了八九头十个,往往只落下一两个,有的更是一个不剩。人们为保小孩平安,难免要在名字上寄托心愿,“小压子”的“压”,意思就是要和神鬼抗争,把小孩压住,将其留在人世。明白了这个原委,就知道我们涟水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名字叫“扣子”“栓子”“网子”“罩子”“筛子”“罐子”“柱子”“留子”“成子”“留成”和“左子”了。“扣”是要将小孩扣住,“栓”是要将小孩拴住,“网”是要将小孩网住,“罩”是要将小孩罩住,“筛”是要将小孩留在筛子里而漏不掉,“罐”是要将小孩装在罐子里,“柱”是要将小孩像柱子一样生根立住,“留”是要将小孩留住,“成”是要让小孩存得住、养得成,“留成”是既留又成,双保险。而“左”者,实“捽”也,“捽( zuó)”与“左”涟水方言同音,意思是用力抓、拉,取名为“捽子”,是要将小孩捽住,亦即抓住。“捽”在涟水话里是个高频词,通常用来取代“抓”,如“抓住手脖子”(捉个现行)常常会说成是“捽住手脖子”。

天嫉英俊之才,鬼妒娇贵之命,这也是蒙昧时代的一条常识吧,所以呢,人们为了家里的小孩不让老天和老鬼成天惦记,于是想出破拆之道,就是纡尊降贵、自轻自贱,要把小孩的名字起得粗鄙浅陋、卑微土气,方可保小孩平安。不独无知无识之人会如此操作,学问宏博之士也是这般样范。据宋人述说,欧阳修给其幼子取小名叫僧哥,人问其故,欧阳公笑曰:“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名为小名,如狗、羊、犬、马之类是也。”问题是,僧人沾着佛光,怎么会低贱呢?鲁迅先生解释说:“和尚这一种人,从和尚的立场看来,会成佛——但也不一定,——固然高超得很,而从读书人的立场一看,他们无家无室,不会做官,却是下贱之流。”更有意思的是,据鲁迅自述,父亲怕他有出息,因此养不大,所以不到一岁,便将其领到长庆寺里去,拜了一个和尚为师,当了小和尚。苏东坡父亲也存有类似鲁迅父亲的思想,给小儿子取名为“辙”,还郑重其事地解释道:“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意思也是不让小孩太显眼,无须得福,能避祸就知足了。

我们涟水人也常常会讲,小孩不要娇生惯养,就当做是小猫小狗来养。可见,在这方面,我们涟水人也是坚守传统的。名叫“小狗子”不稀奇,名叫“小猫子”很平常,但是不属马而给小孩取名“小马子”,这个好像轻贱得厉害呢,因为“小马子”其实就是小规格马桶,功能相当于夜壶,有此一“壶”,保管无虞,估计神鬼是不愿意来提取的——大程集上确有不少“小马子”,似乎真是平安无事。

另外,受男尊女卑落后意识影响,为了落实自轻自贱保平安这道对策,人们会将男孩当女孩养,给男孩留辫子、戴耳坠,所以我们街上有不少人名叫“小坠子”, “坠”还有“坠住”“赖下”的意思,与“网”“筛”之类功能相似。有的人家非常直白、一步到位,干脆给男孩起小名叫“公丫头”。同样是受男尊女卑观念影响,巴望生男孩的人家,会将女孩取名“召弟”“来弟”。涟水还有个用得非常广泛而且比较独特的女孩用名,叫“小唤子”——我的堂姑、表妹和邻家姐姐当中,都有叫“小唤子”的。

家里最小的小孩,涟水人会泛称其为“小老巴子”“小殿巴子”“小老鸽子”。对这类“小子”,还有个专门的小名用字,叫“奀(ēn)”——会意字,音同“恩”,涟水话读起来可以是轻声,也可以是第二声。我家就有两个堂叔叫“小老奀”,一个是东隔壁大奶家的,一个是南隔壁二奶家的。

查看更多请扫码阅读

云报平台

路特数科 技术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