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长京:涟水籍“抗癌先锋”
■ 融媒体记者 朱惠莉
左长京,1966年6月出生于梁岔镇陈溪村,现任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核医学科、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被评为医院标兵、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入选上海市人社局“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新百人计划”、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
从事影像医学工作近二十年,左长京真正与核医学打交道也不过十年多一点的光景。虽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同属一个二级学科,但他从事核医学可谓半路出家,冷暖自知。
2006年,在影像医学领域已卓有成就的左长京,被调到核医学科担任科主任。当时的长海核医学科,虽然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一部分,但设备多年未能更新,医生人数少、青黄不接。左长京着力引进和培养人才,派送医技人员到兄弟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引进新设备,使得临床需求和检查量节节攀升。
核医学并不局限于单个科室,左长京还与中西医结合科、肿瘤科等多个科室展开合作研究,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多项CT引导下介入治疗新技术,为多个疾病的治疗开辟新途径。从事核医学工作,左长京擅长CT诊断、CT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他开展了多项CT介入治疗新技术,在螺旋CT血管造影、胰腺病变的综合影像诊断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并有一定的造诣。
左长京努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积极为患者排忧解难。工作中他冲在一线,处处起表率作用。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工作人员树立了正确的核技术临床应用观念,积极主动服务于患者。为了让临床医生更多地知道核医学的作用,他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多次到临床科室交流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核医学不仅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来治疗疾病。尤其在对付肿瘤组织之时目标明确,不会“错杀”正常组织或器官。
对患者,左长京从未有过拒绝,他说:“患者来找我,一方面是想确认此病做核放射治疗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想知道核射线的治愈效果,以及有没有副作用等。”
诸如此类的咨询,左长京在专家门诊时要反复讲到多次。但在左长京看来,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特殊的患者,只有实实在在的病情。因此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患者,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毕竟他们没有医学知识,需要帮助,还有许多是从家乡涟水赶来的患者。
左长京的身份不止是一名医生,他还是核医学科、核医学教研室主任、核医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时他还是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以及我国核医学学科带头人。因此,除了诊治患者,他还承担着教学任务,承担培养核医学继承人以及带领核医学学科向前奔跑的任务,这些任务对左长京来说,每一个都极其重要,丝毫不敢懈怠。
当白天的时间已被亟待诊治的患者排满时,左长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跟学科有关的其他事,因此,与他工作有交集的人们会发现,经常会在凌晨四五点收到他发出的电子邮件。
尽管如此繁忙,但在左长京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在攻克难题的道路上,左长京不但练就了过硬的临床技术,还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尽管如此,他仍不断鞭策自己,通过学习、交流,多接触临床,多阅读书籍、文献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临床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多发病、疑难病见多了,临床医生诊疗水平才能提高,并获得患者信任,避免医疗纠纷,所以这也是一个互补的过程。”知行合一,左长京的临床诊治水平和对患者的耐心,业内皆知。
左长京也是国内较早开展实体瘤的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人之一。而在这之前,他就已经做过许多有关放射粒子植入治疗的研究了。
左长京解释说,125I放射性粒子被做成4.5毫米长的铅笔芯大小,通过CT或B超引导用穿刺针植入到肿瘤内部,就像将炸药包送入碉堡内一样,由于125I的半衰期约为2个月,持续内照射可以有效消灭肿瘤。而125I粒子的有效作用距离只有1.7厘米,因此不会对邻近的其他组织造成损害。
永远走在前列,似乎已成左长京的风格,这或许得益于左长京细致的临床观察和敏锐的临床趋势感知。
云报平台
路特数科 技术支持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