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萝卜刀”在学生圈爆红 安全隐患让人担忧
专家:其诱发的安全隐患、攀比心理亟待重视
市面上售卖的“萝卜刀”
(记者调查)
记者 陈俊 通讯员 王钰丹
最近,一款号称“解压神器”的“萝卜刀”玩具火了,其购买者不仅有中小学生,甚至还有部分成年人。记者走访发现,我县部分商超、便利店和文具店都有售卖“萝卜刀”,且销量不错。那么,“萝卜刀”究竟是否适合孩子玩呢?有老师、心理咨询师表示,“萝卜刀”流行诱发的安全隐患、攀比心理等亟待重视。
商家:
销量火爆 一度卖断货
在银河路的一家文具商超里,一盒盒“萝卜刀”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记者打开其中一盒看到,“萝卜刀”总长约12厘米,“刀刃”部分大概在4厘米左右,整体由塑料制成,“刀刃”两边较厚,刀尖有点尖。轻轻一甩“刀鞘”即可打开,“刀刃”也随即被甩出。“前段时间‘萝卜刀’卖得好,小学生十分喜欢。”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前段时间“萝卜刀”的销量很好,每天可以卖出二十来把。
记者又在正学路、兴工二路等地走访发现,中小学周边的文具店内均有“萝卜刀”在售卖。夜光款、加大款……款式多样,价格从5元到10多元不等。除了“萝卜刀”,像“胡萝卜蝴蝶刀”、“萝卜刀玩具梳”等也摆上了货架。当记者问及“萝卜刀”是否会伤人时,一家店老板表示:“这个刀头是钝的,没有杀伤力。”她说,很多孩子都在玩,这些材质都是塑料的,不会捅伤人。
除了在校园周边的文具店、便利店热销之外,“萝卜刀”在网上的销量也是居高不下。记者在“淘宝”平台上以“萝卜刀”为词条进行搜索,几乎都是销量过10万,就算是销量少的也有过万,单价普遍在2—6元左右。
家长:
孩子喜欢 多数跟风购买
“孩子在网上看到宣传视频,就一直想要买。”家长杨先生告诉记者,读一年级的儿子曾在网上看到“萝卜刀”的视频,之后在便利店看到实物就想买。杨先生表示,他检查过“萝卜刀”,发现这是塑料制品,觉得没有危险才同意买。“看起来和普通玩具差不多,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杨先生说。
“我家孩子有4把‘萝卜刀’。”家长王先生表示,孩子买的都是四五元钱一把,价格比较便宜。“都是塑料的,看上去没有太大危险性。”王先生认为,这就是一种玩具,就像前阵子流行的盘手串,“萝卜刀”也属于突然在学生中爆火的玩具,过段时间热度可能就会降低,不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太大影响。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担心,“萝卜刀”虽然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孩子们模仿捅人动作,会不会对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家长邵女士表示:“就怕他们在玩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就被暴力的动作影响了,一些暴力的想法可能会不知不觉就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担心他们把暴力的想法带到生活中。”“这等于在教孩子玩刀,现在是塑料的,下次换个真的怎么办?”家长程先生认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玩“萝卜刀”的过程中,会给孩子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玩的时候,会戳来戳去,模仿捅、刺、扎等动作,影响肯定不好。”程先生说道。
学校:
不允许带入校园
“萝卜刀”的流行也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我县金桥小学的一名老师介绍,“萝卜刀”色彩鲜艳、价格便宜,有学生甚至一次性买几把,容易诱发攀比心理。在小学生圈子里,不单单是买萝卜刀来玩,他们更喜欢像集卡一样,什么“夜光萝卜刀”、“巨无霸萝卜刀”,各种新奇款式统统收入囊中,谁集的“萝卜刀”更多更稀奇,谁就在同学中更有面子。该老师认为,一些商家将“萝卜刀”包装成时尚潮流的产品,推出各种限量版、联名款等,这些产品会造成未成年人为了追求时尚而盲目攀比,也容易让未成年人产生自卑感、焦虑感,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记者也采访了部分学校,大多数的学校都不允许学生将玩具带入校内。潘天寿小学的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在开学初就禁止学生带“萝卜刀”玩具,学校也有很多益智类玩具,可以让学生在休闲之余玩耍,锻炼手力和脑力。“设想一下,当孩子在课间拿着刀状的玩具跑来跑去,万一摔倒或者失控捅向同学,安全隐患非常大。”
专家:
存在风险 建议谨慎购买
“萝卜刀”为何迅速流行开来?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奚琼霄表示,“萝卜刀”的流行与孩子们的猎奇心理密切相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模仿周围人的做法,看到别人都在“玩刀”,自己也想尝试。
沉迷“萝卜刀”,又该如何应对?奚琼霄认为,作为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玩具,告诉他们使用时应该保持安全,避免将玩具带入学校或者其他公共场所。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可能存在的暴力倾向或行为。
奚琼霄建议,孩子玩耍期间,若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家长应及时进行制止和引导。同时,家长应在课后多陪孩子做些丰富趣味的活动,让他们降低对此类玩具的兴趣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