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文摄) “欢迎回家!”6月26日上午,在突尼斯举行的2025年世界残疾人田径大奖赛上夺得女子田径100米和200米决赛冠军的视障运动员刘一鸣,返回家乡天目湖镇三胜村。载誉而归的她,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欢迎。
在突尼斯世界级舞台上的“双金”突破,是刘一鸣运动生涯的又一高峰,也是对她多年如一日艰苦付出的最佳褒奖。眼下,这场比赛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但对于此番突尼斯之行,刘一鸣依然历历在目:“100米决赛的时候,我凭借不服输的信念,在最后关键阶段反超了所有人。这让我在200米决赛中更加放开手脚,强忍着腰伤的疼痛,用拼搏的心态赢得了冠军。”
刘一鸣坦言,拿到冠军那一刻的激动之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当被问及获奖后的感受时,她说:“我是幸运的。虽然我就是冲着金牌去的,但当我真的拿到金牌的时候,还是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然而,竞技体育哪有那么多幸运。刘一鸣所谓的幸运背后,是她微笑面对生活的自立自强,以及长达9年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出生仅3天,一场肺炎就夺去了她的视力,让她生活在仅能感知微弱光影的世界里。2013年,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机会,母亲带她来到南京盲人学校学习。2016年,学校体育老师发现了刘一鸣修长的双腿和出色的爆发力,认定她是田径运动的好苗子,这为她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自此,对体育充满兴趣的刘一鸣便与跑道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寒暑风雨,她都坚持乘坐单程50分钟的地铁,前往江苏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指导中心进行专业训练。
体育之路本就是用汗水铺就的,而这条路对于视神经萎缩近乎全盲的刘一鸣而言,更是困难重重。“在黑暗中奔跑,意味着方向感的缺失和平衡的艰难。我和引跑员之间10厘米的牵引绳,就是我感知赛场的一切。”刘一鸣说,刚开始训练的时候,不适应完全黑暗的环境,因此摔倒、磕碰、扭伤是家常便饭,自己也萌生出放弃的念头。但妈妈鼓励的话语和自己那份对体育的热爱,成为支撑她在黑暗中探索前行的动力源泉。
功夫不负有心人。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年复一年的不懈坚持,终于浇灌出成功的花朵。刘一鸣的运动天赋和顽强意志在赛场上不断绽放:2021年全国残运会上,她勇夺女子跳远T12级冠军,并在100米、200米及接力项目中斩获奖牌;2022年江苏省残运会上,她更是豪取T12级女子青年组1500米等项目的三枚金牌。凭借一系列耀眼战绩,刘一鸣于2023年成功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
看到女儿取得的一连串耀眼成绩,刘一鸣的母亲孙小云也湿了眼眶,她激动地说:“非常为她高兴,觉得这么多年的付出值了。当年南京盲人学校老师说的‘刘一鸣就是为了体育、为了跑步而生的’这句话,一直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条路,我们选对了。”
刘一鸣用努力诠释了“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真谛。展望未来,她坚定地说:“既然选择了体育这条路,不管再苦再累,我都会坚持走下去。我要争取站上奥运会的舞台,向世界展示我们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风采。”
刘一鸣,这个在混沌世界中奔跑的溧阳姑娘,正带着势如破竹的自信,准备在生命的赛道上绽放出最美的自己。同时,这个自强不息的姑娘也用行动告诉世人,失明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