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溧阳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品质城市突破年”工作主题,锚定“创成国高新、迈向科产城”目标愿景,聚焦“以升促建、创新突破”,进一步真抓实干、争先进位,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56亿元,同比增长15.2%;征收期工业应税销售2888.5亿元,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总产值224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1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3%,在溧阳加快建设苏南绿色崛起品质城市中勇挑大梁、贡献力量。
这一年,我们坚持不懈抓发展,重大项目攻坚突破
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以更多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百亿项目再度突破,彰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全年实现签约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37个,其中百亿项目1个、3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项目5个、1亿元以上项目13个。43个重点工业项目高效推进,其中23个续建项目投产率100%,20个新建项目开工率95%,其中时创光伏产业园项目6条电池生产线、60台切片机投产,电池产能达到3GWh。
这一年,我们凝心聚力促提升,产业集群成型成势
主导产业承压向前、支撑有力,宁德时代第5个百亿项目落地开工,动力电池产业2024年全口径产量超100GWh,同比增长15.2%,分别占常州、全省的比例为83.5%、38.5%;先进金属材料产业规模达千亿,产销增幅同比超30%;智能电网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2.3亿元。
大力培育内河新能源船舶、智能网联汽车、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智能网联测试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助力溧阳入选江苏省首批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先行先试区;成功举办2024年江苏省新能源船舶发展推进大会,成为全省首个成功立项备案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携手江南大学共建合成生物产业转化中心,扶强引新相结合,共同擘画合成生物产业发展蓝图。
着力增强产业服务能力,成立新型储能行业协会、检验检测行业联盟,开展供需对接、融通发展系列活动,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树立溧阳港绿色低碳新名片,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启动建设,成功取得第九类危货作业许可证,上港集团ICT项目合作进一步打通上海港的绿色物流通道,实行新能源货物水路出运“一箱制”,加速新能源产业驾船出海。
这一年,我们积极探索开新局,场景创新拔得头筹
构建场景创新矩阵,重点打造“两网一中心”场景创新体系,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冷热协同”产业园型微电网和省内规模最大、常州首条光伏道路,创智园已形成近5.2MWp装机规模,实现光伏发电100%就地消纳、绿电占比超40%、微网用户能源成本下降20%,入选“2024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组领导的充分肯定。
这一年,我们牢记使命抓创新,科技平台能级跃升
全力推动天目湖储能院和上海交大节能环保研究院股改,其中储能院已与央企绿发集团完成签约,深入开展战略投资合作,大幅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储能院入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库(下一代先进电池研究领域),并被优先推荐为工信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创成江苏省先进动力和储能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园区在创新科技平台体制机制方面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相关厅局的关注和肯定。
这一年,我们持之以恒优环境,城市更新成效显著
片区更新加快推进,东部片区以肇庄为先行区,与苏高新集团合资成立开发运营公司,加速推动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余桥片区确定开发行动计划,完成基础设施与功能配套提质升级规划设计;古渎片区持续推进企业“出清+提升”。方里班竹融合片区建设提速,方里水街楼栋主体已全部封顶,2025年1月水街首开区对外试运营,4月正式开村运营。
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提服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推动优质资源倍增,常机电溧阳校区2024年9月正式投用,超4000名学生顺利入驻,其联合牵头组建的“新型电力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入选省级培育单位,南师大初中、小学、幼儿园扩班增效,开设托育班3个,满足企业职工子女的入学入托需求,高新区综合医院项目稳步推进。全面优化形成101个综合网格、29个专属网格的精细化管理格局,23个小区全部推行物业市场化运作,深化胥泊社区基层治理场景应用试点,农村人居环境考评位列全市第一。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