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桂珍
有读者说,余华这个行走的喜剧人,总是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他自己。读完《文城》,感觉这次余华很“慈悲”,他犀利的笔锋带了些许温柔,在密不透风的悲剧大幕中留了一道缝隙,漏进一线阳光,让人性的善良得以普照,让读者在经历一幕幕悲剧后,还能对生活心存希冀。
《文城》分为“文城”和“文城:补”两部分。故事发生在军阀混战、匪祸泛滥、生灵涂炭的清末民初,第一部分以林祥福的视角讲述他背井离乡,一路南下去“文城”寻找妻子小美发生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以纪小美的视角讲述了她的经历。“寻找”,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是主人公林祥福一生的使命,也是他逃不开的宿命。
《文城》这本书余华断断续续写了21年,他说他想尝试“写一个善良到极致的人是什么样子”。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他让我们认识了林祥福,也看到了许许多多和林祥福一样善良的人,看到了一种让人感动的“纯洁的力量”,书中很多角色都闪烁着有情有义的人性光辉。
故事缘起于林祥福收留了到他家借宿的纪小美和阿强,林祥福对小美无条件信任,而小美的初衷则是为了骗取林祥福的钱财。小美第一次不告而别,偷走了林祥福祖上传下来的金条;后来小美再次弃他而去,抛下了刚刚满月的女儿。林祥福,这个憨厚寡言的男人,他从来不会用甜言蜜语表达爱,但是他心里装着一份最深沉的感情,他爱小美,爱女儿,执意要给她们一个圆满、温暖的家。他把自己人生的意义都寄托在了小美的身上。他告诉小美:“如果你再次不辞而别,我一定会去找你。我会抱着孩子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为了这句承诺,他长途跋涉,风雨半生,一直寻找到死去的那一刻。
林祥福与陈永良一家萍水相逢,彼此赤诚相待,情深义重。林祥福毫不吝啬地用自己的手艺带动陈永良发家致富,并赠送他几十亩良田;陈永良的老婆把林祥福的女儿林百家视如己出,在林百家被土匪绑走后不惜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换回林百家;祸匪作乱,受乡人尊重的顾益民组织民团抗击土匪,民团的人在战斗中全部英勇牺牲,顾益民也被土匪绑架;林祥福孤身去赎顾益民,被土匪残忍杀害;陈永良全家出动与土匪抗衡,为给林祥福报仇,不惜一切手刃仇人,救出顾益民。
林祥福与管家田大兄弟是地主和佃户的关系,他们的相处却亦仆亦友,充满温情。林祥福外出寻妻,把土地和家产毫无保留地托付给他们;田家兄弟对林祥福极其忠心,精心替他守护着家业。林祥福不幸遇害,四兄弟长途跋涉迎抬着他的棺木返乡,让他叶落归根,而田大病死在接林祥福回家的路上。
小说中种种侠肝义胆的亲密关系,纯真质朴的情感双方并没有血缘关系,他们命如草芥,但每个人都心怀大爱,为节义不惧生死。社会动荡不安,灾难不期而至,但风雪之夜,总有人抱薪;落井之时,总有人伸手;穷途末路,总有人相助。这种来自陌生人的接纳,乡人的关怀,邻里的情意,让人深深动容。作家孙频如此感叹:“从乡绅、富家少爷,到管家、仆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人格里的高贵、温暖的光芒,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最优美的部分。”
掩卷沉思,审视着书名《文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城”,是林祥福终其一生苦苦寻觅的地方,然而,它本身就是一座不存在的城,这只是阿强为了掩饰自己和小美的信息随口捏造的一个地名。这个不存在的文城,实际上隐喻着林祥福和小美注定的悲剧结局,这一切的一切,原本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然而,在林祥福心中,文城有他深爱的女人,有他女儿的母亲,是他生存的精神支柱,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城又是一座希望之城、温馨之城,幸福之城。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