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县老促会会长专题培训班在延安举办我市作典型交流

2024-08-02   阅读数:528   本文字数:2736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全国市县老促会会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重要论述”专题培训班在延安南泥湾举办。

会上,溧阳市老促会作了典型经验交流,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勇担使命,传承红色基因

 

推广红色成果。为弘扬老区精神,按照江苏省老促会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红色资源普查调研工作,将全市227处红色资源汇集成《溧阳红色记忆》《溧阳红色地图》。一是合力推进红色故事进学校、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五进”活动。二是向社会各界赠送红色刊物。其中向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赠送500多套,向市委老干部局离退休干部赠送近100套,向全市中小学校赠送了近1000套,向溧阳籍在外工作的部分精英赠送100多套。三是向来溧领导和嘉宾赠送红色书刊。利用上级领导来溧调研,新四军将帅后裔来溧寻访,铁军精神传承共建,兄弟单位来溧交流等各种活动,赠送《溧阳市革命老区发展史》《溧阳红色记忆》《溧阳红色地图》,大力宣传和推广溧阳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真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红色基因传下去。

组织授牌仪式。一是牵头市委党史工委、市教育局和茅山老区镇村,分别在红色光华高中、茅山老区龙峰村、红色官墩等地举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二是结合国家级“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的塘马战斗纪念广场和省级“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的宋巷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举行现场授牌仪式。三是要求各镇(街道)开展分级申报工作。在继续做好上级“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申报工作的基础上,将与市委党史工委一起,切实做好市级“老区精神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授牌工作,让全市红色资源普查成果生根、开花结果。

争创红色名村。红色底蕴既是我市乡村振兴得天独厚的精神财富,更是谋发展、促提升的资源所在和优势所在。一是积极推进溧阳水西村和塘马村成功入选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开国中将王必成曾经说过:“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二是成立溧阳市“红色美丽村庄发展同盟”。打造最靓“红色地标”,筑牢同心“红色联盟”,建设共享“红色村落”。三是开展唐家村、陶家村两个“红色名村”的创建工作,打造全市红色品牌。唐家村是溧阳特支成立所在地,也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溧驻训地;陶家村是溧阳反蒋暴动的发源地,“陶家革命的一家”已载入红色史册。

 

深入调研,当好参谋助手

 

建立三大基地。一是在城中医院增挂了市老促会爱心医院牌子,建立每年100万元的省级“健康关爱基金”。为革命老区镇村弱势群体进行医疗补助;协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对5000名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以及茅山老区有关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义诊服务和免费体检;二是完善提升新四军东进纪念广场。动员爱心企业进行爱的奉献,在市委领导的关心帮助下,投资400万元,在原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处建起了“新四军伙房”“东进桥”等红色教育基地。三是启动“众筹助老区·溧阳行”王家村食用菌基地开发项目。协调溧阳优鲜到家科技有限公司和革命老区5个村合作,在古县街道新联村规划2000亩食用菌项目,第一期500亩就投入500万元,每年为各村增收20万元。

总结先进典型。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的战略部署和常州市委、市政府的“百千万”帮扶工程,对接溧阳市委、市政府的“双挂双促”“领导挂钩、企业联村、干部帮户”美丽乡村的帮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树典型、推精品,大力宣传和总结推广爱心企业。撰写的《常州市委统战部精准帮扶茅山老区实现小石桥村真脱贫脱真贫》《科技创新铸就“中国第一”,上上联村联心“亮点纷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正昌集团为中梅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茅山老区南渡镇天然气进入八村万户寻常百姓家》《打好老区三张牌,唱响春天的故事》等200多篇调研文章,分别被《中国老区建设》《中国老区网》《西部都市报》《江苏老区》《铁军》《常州日报》《溧阳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推进项目落实。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若干措施》要求,推动细化落实各项支持措施。我市南渡镇列入全省支持29个革命老区镇之一,在省和常州市老促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及时与南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对接,深入实地调研座谈,形成《关于溧阳市南渡镇贯彻落实省政府80号文件的调研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与南渡镇政府一起,编制“南渡镇五年乡村振兴发展工作目标”和“南渡镇2024、2025两年内力争完成的项目(九类18项)”,及时上报江苏省老促会。与此同时,我们通过与安顺燃气协调对接,在旧县村天然气进村入户试点的基础上,投入5000万元,推动了该镇8村万户天然气的顺利安装工作。

 

尽心尽责,助推老区发展

 

打造红色基地。2022年,率先开展“携手助老区·溧阳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打造陶家村红色名村项目,公募资金突破100万元。2023年,启动“九村一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有3000多名爱心人士、社会贤达和20多个单位进行了爱心奉献,总金额突破100万元,其中线上公开募捐13.3万元。今年,我们又启动南渡镇平城村红色记忆馆建设项目,目前慈善公募基金已达340万元。尤其是农民企业家马英网投入1000多万元,精心打造了“溧阳北山抗日烽火陈列馆”,馆名由陈毅元帅长子、原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亲笔题词,并赋诗一首:“巨龙腾起正抬头,日月光华照九州;万里河山添锦绣,百年人物竞风流”。5月12日,我们会同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社和部分新四军名将后裔在荷花静园举行了陈列馆揭牌仪式,大家对马英网先生的红色情怀和执着精神深表敬意。

情系老区事业。为了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情系老区、奉献老区的优势,我们与有关部门单位、镇村合作,每年一个主题,连续多年开展了“红心向党,为老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活动。我们牵头建立了7家志愿者服务队,筹集资金2000多万元;健全了镇村爱心组织100多家,为1000多名老年人发放尊老金,为近100名大学新生发放奖学金;开展了示范项目企业助学帮困和“滴水筑梦”助学帮扶行动,共为500多名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赠送《中国老区建设》《江苏老区》《铁军》《大江南北》以及《溧阳红色记忆》《溧阳红色地图》等老区刊物和红色书籍1000多册。

加强自身建设。多年来,市政府分管领导经常听取老促会工作汇报,重视老促会班子和队伍建设;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每年年初转发市老促会的工作意见。全市12个镇(街道)都成立了革命老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提升镇(街道)老促会(分会)组织的基础上,逐步成立村(社区)老促会服务站,并在市级机关建立了“青年分会”和“教育分会”。围绕“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块好阵地、一套好机制、一批好成果”,开展五好五有竞赛活动。《中国老区建设》等红色刊物做到镇村全覆盖,发扬“责任、义务、奉献”精神,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生动局面。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