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梦媛
“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春日胜景转瞬即逝,一夕风来雨至,落花遍地,留下万千思绪。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咏落花,借以抒发自己的丰富情感。
我业余喜爱书法,每到暮春时节,都会拿出文徵明的小楷《落花诗卷》临摹。不只为倾心那温润秀劲的小楷,更是因陶醉于这诗的内容。落花时节读落花诗,诗中之景与眼前之景重叠,诗中之情也与心中所感交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落花诗卷》是文徵明与老师沈周,友人徐祯卿、吕常等人的唱和之作,以咏落花为主题,共计六十首,文徵明以小楷抄录,并作题跋。书法的劲健挺拔、精美秀润自不必说,单看诗的内容,也是词采柔美,情调忧伤,婉转清丽,极为动人。
沈周初作落花诗十首时,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又值最易让人伤感的暮春时节,所作诗句多有对春残花落的惋惜,又借怜花惜花之情,流露出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如“一园桃李只须臾,白白朱朱彻树无。亭怪草玄加旧白,窗嫌点易乱新朱。无方漂泊关游子,如此衰残类老夫。来岁重开还自好,小篇聊复记荣枯。”满园的桃李粉白朱红,芬芳美丽,须臾之间便凋谢殆尽了。落花凄迷引人哀伤,由这阑珊春景联想到自己,身衰力残,垂垂老去,只能写诗记录花开花落。
后来经文徵明、徐祯卿、吕常等人和诗后,沈周十分高兴,又反和,这样一人各十首。哀伤之意渐消,多了几分圆融的理性思考。如“芳菲别我是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幸红。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相信沈周此时对于生命中的苦痛已坦然接受,直言伤春是徒劳的,留来留去都是一场空。万物死生终归于土,就如落花成泥般,人间的恩怨也如同忽来忽去的风,由它去吧。大自然的景象有令人忧愁的,也有让人欣慰的。花虽凋谢,香魂犹在,夕阳中数声啼鸟让人感到天地幽远又宁静。
文徵明的诗为唱和而作,正值壮年的他,诗中比沈周少了几分感伤,多是借美人惜花表达伤离怨别之情。如“扑面飞帘漫有情,细香歌扇鄣盈盈。红吹乾雪风千点,彩散朝云雨满城。春水渡江桃叶暗,茶烟围榻鬓丝轻。从前莫恨飘零事,青子梢头取次成。”多情的飞花扑面而来,甚至穿帘入室,美人用歌扇遮住盈盈粉泪。看着残红如雪如云,随风雨飘落满城,不由想起离别的场景,暗暗思念着心上人。
在这些文人墨客笔下,花开花落这一自然现象也变得缱绻深情,落花仿佛带着无限依恋和不舍,随着风四处漂泊,最终归于尘土。又暗含人生哲理,花开花落年复一年,花有重开之日,人却无法重回少年,时光不断流逝,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
落花之美,既美在形态,更美在意境。满地落花凌乱铺陈的景象,生动而凄美。而这美映在有了一定阅历的人眼中,不免添了几许失落,几许惆怅,几许寂寥,几许迷茫。落花时节读落花诗,景色美、书法美、诗文美,令人沉醉流连,陶然忘机。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