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 日前,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全省首批15个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地区名单,我市成功入围。
今年3月,江苏省组织开展了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申报工作,旨在支持各地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举措,引领、带动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将制造业作为“脊梁骨”经济来打造,一手抓增量扩大,一手抓存量调整,走出一条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支撑的创新转型发展道路,溧阳高新区新能源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入选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市把握发展导向,努力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溧阳模式,着力聚焦动力电池及绿色储能等“2+2+X”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加强政策集成、创新推进举措,着力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规模明显扩大。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速均列常州各辖市区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上下扎实有效做好企业防控、畅链保供,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186.7亿元,同比增长20.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实现工业应税销售1358.5亿元,同比增长29.4%,三项增幅均列常州第二。
“智改数转”加速赋能
市工信局等部门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推动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步伐。该局组织南钢数院、中软国际、阿里云等顶级智能制造服务商来溧举办专题讲座,以典型案例提升企业家“智改数转”的信心,增强“智改数转”工作氛围;启动330家企业的“智改数转”免费诊断工作,同步开展“智改数转”专家行活动,以专业建议帮助企业解决面临的“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问题;征集“智改数转”项目117个,纳入常州“智改数转”项目库,帮助企业争取专项贷款贴息及投入补助;深入推广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接入企业1223家,标识注册量2.48亿个,解析量超3.1亿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智能车间(工厂)43家,星级上云企业73家(其中五星上云企业8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3家,互联网标杆工厂2家。今年6月20日,我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培大育强精准有力
我市聚焦高成长型小微企业,出台《关于实施工业经济跃升行动的若干政策意见》,促进企业快速做大上规,2021年净增规上企业107家,净增数量创历史新高,规上企业数超600家;围绕专业基础好、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优质企业,鼓励专注细分行业,瞄准产业发展前沿,集中攻关“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精特新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有各类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47家;在全省首创精准扶持政策,围绕企业上市、做大做强、智能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其他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项目,给予“一企一策”支持,有效推动上上电缆、科华控股、铭丰电子等一批优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
对于推进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我市制定了明确的规划。“我们将充分发挥基础条件和产业优势,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力争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成托举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标杆,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溧阳产业力量’。”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表示。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