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史料馆里,陈列着一幅“萃昌豆行”的照片。“萃昌豆行”是个什么地方?它是1939年冬,新四军设立的一个神秘地下交通站,位于常州西门外怀德桥旁的豆市河畔。这里水陆交通方便,来往客商众多,既便于掩护,又容易转移。1940年4月,时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的谭震林经水西去东路时,就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左右。
抗战时期,苏南东路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初,那一带虽然有江抗东路司令部等抗日武装,但力量比较薄弱,陈毅深感东路急需一名能独当一面的领导干部主持工作。于是,他向军部建议派时任第三支队副司令员的谭震林到东路主持全面工作。3月下旬,谭震林就与廖海涛、俞炳辉等及教导总队的30余名学员一起向水西村出发,经过18天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水西,见到了陈毅、粟裕和正在这里视察工作的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袁国平就是我的父亲。
在水西稍作休整之后,谭震林和随行人员就又匆匆赶路。为了确保安全,他们都进行了一番伪装,又用特殊手段,制作了通行证,堂堂正正写上去东路“检查工作”。
谭震林经过一番乔装打扮,俨然一副“大老板”的派头。他还借用延陵镇一个绸布店老板李明的名字,搞了张“良民证”。几天后,这位“李老板”就住进了这家“萃昌”。之后,“老板”的买卖越做越大,改行经营起豆类来了,由日本人签发的通行证上,他变成了豆行老板。有了这张通行证,在苏州一带活动就畅通无阻,也为向东路发展赢得时间。
这家神秘交通站——萃昌豆行,在沿街众多的店铺里很不起眼。然而,这个不起眼的豆行自建立后,不仅为新四军采购和运送了大批药品、布匹等紧张物资,还巧妙地转运了一批批过境的党政军干部,秘密散发了许多新四军宣传品。在新四军的革命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扫码看《水西百忆》
讲述人:中共党员 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之子、海军指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振威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