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韵良:码头街上的京剧名角

□ 任建中 邹文

2017-06-22   阅读数:3063   本文字数:2944  

《打渔杀家》剧照

 

四十年代尚韵良、郭玉华夫妇和子女合影

 

京剧作为国粹,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溧阳民众也是如此。50年代初,京剧大师荀慧生先生应邀前来溧阳演出,溧阳人民欢天喜地,如同过节一般,虽然票价昂贵,仍然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街头巷尾,处处热议荀慧生,户户侃谈花旦角。

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中唯一到过溧阳演出的名角。鲜为人知的是,荀大师的溧阳之行,和隐居在码头街的一位京剧名角有关,他就是尚韵良。

尚韵良的父亲是满族人,溧阳人称之为“满鞑子”,清末的一位七品武官,任职于金坛,随着清廷的衰落,后来弃官从商,在金坛开设了南货店,家境也算殷实。

1911年2月2日,尚老爷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取名尚翔飞。满族人受朝廷的影响,崇尚京剧。在家庭的熏陶下,尚翔飞自幼酷爱京剧,为看戏学戏不惜代价。由于日常开销巨大,家中三爿南货店被他费掉两爿。抗战期间一次义演,他对记者发表感言,学戏真不容易,为了学戏,我花掉了父母的所有积蓄,玩掉了老父亲精心开办的南货店,我不是个孝子,我是个玩胚,到头光。

尚翔飞的台容、身段、清脆甜润的嗓音都是唱戏的天赋条件,起先在金坛学唱,出于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二十年代后期尚翔飞前往上海,拜马昆山(京剧大师马连良三叔)门下学习余派,马昆山为其改名为尚韵良。

此时马连良已经辞去北京富连成社,名挂头牌挑班演出,在上海声名鹊起,灌制的唱片风行各地。逢年过节,马连良经常去看望三叔马昆山,一来二往,马连良与比他小十岁的师弟尚韵良结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深厚友谊。

有两件事说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一是1949年初,国共两党的大规模内战打得如火如荼,马连良多次催促尚韵良和他一起逃亡香港,面对一家老小,尚韵良拒绝了马连良的真诚邀请;二是1952年,马连良在周恩来的关照下从香港回归任北京京剧团团长,从此马尚两人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马连良根据同行的请求,写信给家住溧阳码头街碑亭巷口的尚韵良,希望他到江苏省戏曲学校任校长,秉性耿直的尚韵良婉言推辞了。

1932年春,尚韵良迎娶了上海的大家闺秀郭玉华为妻。尚韵良一家定居到溧阳码头街后,和我们家成了街坊,两家的直线距离不会超过100米,因孩提时代经常在汪德隆隔壁的姨妈家玩,与尚韵良家一步之遥,故而对他老人家印象非常深刻。那时的尚韵良中等身材,面庞清瘦,皮肤白皙,浓眉大眼,炯炯有神。

抗战之后,尚韵良正式登上京剧表演舞台,他的嗓音清朗圆润,唱腔委婉潇洒,念白嘴里有劲,咬字准确清楚,立刻受到观众好评。他的拿手戏是“三打”《打鼓骂曹》《打棍出箱》《打渔杀家》,三打中的绝招常常赢得观众阵阵掌声。《打鼓骂曹》不管天寒地冻都赤膊上场,把一个性格耿直,怀才不遇,欲求有所作为的祢衡演得惟妙惟肖。《打棍出箱》中的踢鞋,一脚踢上去鞋要正巧落在竹竿头。没有千日功,哪里会有这样绝妙的表演。

尚韵良在上海滩初露锋芒,以他的艺术功力,在上海这个大舞台完全可以一展自己的拳脚,然而1947年的冬天,他却突然之间离开了上海。坊间的传说,是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家里唱堂会做寿,邀请梅兰芳等各路京剧名家演唱,尚亦在被邀之列,戏牌也挂出了。但是由于尚韵良在澡堂洗澡,睡过头,未到场演出。黄金荣大发雷霆,逼迫他离开上海,从此不在上海滩唱戏。

70年后,我们拜访尚韵良先生的儿子尚宝新和女儿尚宝华,姐弟俩揭开了其中的惊天秘密。

当年作为上海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做寿演戏,受邀的演员岂敢怠慢,还洗澡睡过头,这是不可能的。真实的原因是另一位青帮大亨杜月笙从中作梗,在演出的前夜,许以重金,阻止尚韵良前往黄府演出。在黄金荣和杜月笙的政治斗争中,尚韵良成为了牺牲品。

为了不牵连别人,尚韵良从未将此事公开过,直到离世前,身体已经非常虚弱,时常吐血,他知道自己在世时间不长了,才向子女道出了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道出了当年学艺的艰辛,戏子身份的卑微,还有与梅兰芳、马连良等友人同台演出的美好回忆。

携家带口离开上海,尚韵良并未回到老家金坛,而是来到了邻县溧阳,居住在在灵官堂北端,一座非常幽静的小院,和沧浜巷紧邻,小院房子呈“U”字型,每间屋为5、6个平米,都为木结构,木窗、木门、木板壁。尚韵良一家子搬进来以后,占据了三间小木屋,全家暂时有了安身之处。

据说,小院是民国初年由上海一位商人建造,主要是做“皮肉生意”,就是我们常说的妓院,是溧阳城有名的“红灯区”,抗战胜利后,老板逃跑,小院一直闲置。后来他听说这小院原来是妓院,心里很不舒服,要求政府换房。1953年,尚韵良一家又搬到了灵官堂南侧的煤球店楼上。直到1959年,尚韵良一家才搬到了码头街碑亭巷口直至去世。

为了生计,这位年轻的著名余派须生参与组建了新民京剧团,为剧团主要负责人之一,巡回沪宁线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唱戏。尚韵良戏路较宽,演的传统经典戏相当多,大多担当主角。不仅唱功了得,击鼓也是尚韵良一大绝技,在《打鼓骂曹》中,配合着“夜深沉”曲牌的旋律伴奏,鼓点忽儿如雨点沙沙,忽儿如闷雷阵阵,轻重疾徐,节拍合度,很见功力。

当年真正看到尚韵良演出的戏迷和票友如今已经极少了,假如他们还健在的话,至少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

解放后,尚韵良任溧阳新民京剧团团长,演出重点在溧阳和周边地区。1955年5月,巡回演出于苏南及杭、嘉、湖一带的两个民间职业剧团(京胜京剧团和新民京剧团)在溧阳县文教科登记。

笔者手头有一份《新民京剧团演职员表》,以尚韵良为首,演职人员多达67人,队伍庞大,说明尚韵良带领之下的新民京剧团深受群众喜爱的剧团。

1957年的江苏省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尚韵良演出传统京剧《失、空、斩》,获得了“江苏省老艺人”奖项。

1958年年底,京胜京剧团和新民京剧团两团合并,成立溧阳县京剧团,以自编现代京剧《红旗大堰》参加江苏省第二届戏曲观摩大会,获剧本和演出二等奖。

1959年11月,尚韵良调入镇江专区京剧院任副团长。1962年负责扬中县京剧团组建。由于身体健康原因,1964年回溧阳码头街家中修养,单位挂靠大众剧场。

1966年随着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批判的升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文艺界成为批判的重灾区。尚韵良的挚友马连良被囚禁,家庭遭到洗劫,家属遭株连,在半年多时间里,马连良受尽侮辱与折磨,忧愤成疾,于1966年12月16日含冤去世,终年只有66岁。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迫不得已,尚韵良亲手烧毁了毕生所有的演出资料、剧照、奖状证书,也烧毁了所有和京剧界师友的来往信件。

1967年2月,尚韵良再次吐血,伴随着胸部胃部隐隐作疼,溧城联合诊所(今中医院)诊断为癌症,进行吃药和保守治疗。7月底转院到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二院的医生会诊认为病情非常危险,已到晚期,当即建议转院上海。但是,此时全国武斗已进入白热化程度,工厂、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几乎瘫痪,常州到上海的班车不通,最后没办法,由二院直接转到了常州第一人民医院。

此时,就是最高明的医生也无法挽回尚韵良的生命了。8月20日凌晨,这位中国京剧才子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58岁。从此以后,溧阳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像尚先生那样的京剧名家了。

尚韵良先生的二子一女和长媳原先都投身京剧, 文革来了,传统京剧取缔以后,儿子、儿媳转入锡剧团,女儿去河心公社插队落户。1970年11月,溧阳县锡剧团撤销,成立溧阳县京剧团,尚韵良长子尚宝连担任司鼓,小儿子尚宝新担任主要演员,先后排演了《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折子戏。

1978年12月溧阳县京剧团撤销,永久地退出了溧阳的地方艺术舞台,但是,京剧艺术仍旧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传唱不息。

 

尚韵良寄发的信札

本期推荐

NEWS RECOMMENDED

《溧阳日报》溧阳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

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801919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