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副刊
2023年01月19日

春联,那浓郁的乡愁

阅读量:98

殷建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描写宋代人过年的这首古诗,不由勾起儿时老家过年写春联、贴春联的热闹欢快场景。

写春联、贴春联这一习俗据说起源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写春联是老家过年必备的一道“大菜”,每家每户对写春联,贴春联都极为重视。过年很多走亲戚的亲友来到小村,都会被各家各户门前、祠堂、社庙门口,乃至猪舍、鸡鸭舍等处的春联所惊讶,纷纷由衷地感慨当地文化积淀之深,年味之浓。

小时候,父亲喜欢写对联,也很擅长书法。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写的春联不仅字体苍劲有力,而且寓意非凡,耐人寻味。

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每到小年,乡亲们便带上红纸陆陆续续来到我家,不管谁来找他写对联都热情答应。父亲在桌子上摆上好几支大小不一的毛笔,在碗里倒上墨汁,不一会儿屋里就飘满了墨香味。落笔前,父亲边问乡亲的要求,边折叠对联纸。无论对联上要写几个字,父亲都能折得恰到好处,不浪费一丝一毫。

父亲选好对联内容后,就开始动笔了。只见他全神贯注,半伏着身体,柔软的毛笔起笔挥洒,一个个刚劲有力、飘逸洒脱的字就呈现在对联纸上。等到一副对联写好了,旁观的乡亲就开始啧啧称赞:“这一幅字,写得好!”乡下人淳朴善良,没有华丽的辞藻来褒扬,一句简单的“写得好”饱含了他们由衷的赞美。

几副对联写毕,父亲的额头上已沁出细密的汗珠。不一会儿,院子里便整整齐齐地摆满一副副墨迹未干的春联。

最忙碌的时间要数大年三十,从天刚亮一直到午饭后,小村上空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给乡亲们写春联期间,父亲顾不上休息,直到人们拿着春联都高高兴兴地走了,父亲这才匆忙地写起自家的春联。

贴春联,在我的家乡被称为“贴对子”,是流传有几千年的民间年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记得小时候,先在室内贴上“宜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在窗棂上贴上窗花;在屋门上贴上“抬头见喜”“见面发财”;不但屋内院内要贴喜条,就连车棚、水井、石磨、粮囤、猪圈也要贴上“满院生辉”“四季平安”“青龙大吉”“白虎大吉”“堆积粮仓”“肥猪满圈”等吉言。记得有一年,父亲边贴边对我说,春联要贴得正,做人啊也是一样,从小就要站得直、走得正。当时我似懂非懂,那句话我却记住了,使我受益一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些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渐渐淡去,年味也在消减,可只要红红的春联写出来,贴上去,年味顿时就会浓郁起来,让红红火火的春联如沐春风,迎接崭新的春节。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