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25年03月29日

钦工镇谷尹村:

党建引领破茧成蝶 三产融合点土成金

阅读数:313  

融媒体记者 于 伶

两年前,钦工镇谷尹村还戴着“省级经济薄弱村”的沉重帽子:村集体账上不足10万元,6位村民常年进京上访,考核连年垫底,村部大门冷清得连麻雀都不愿落脚。如今的谷尹村,千亩良田稻浪翻金,柏油马路穿村入户,豆制品工坊豆香四溢,村集体年收入暴涨24倍突破240万元,综合考核跻身全镇第一方阵。这场从“谷底”到“标杆”的逆袭,藏着乡村振兴的鲜活密码。

党建铸魂

锻造“头雁领飞”先锋队

故事要从2022年11月说起。当镇经发局干部王峰临危受命接“烫手山芋”时,面对的是铁锁冷挂村部、干部避民如虎的困局。“要破局,先得把人心焐热!”面对涣散的班子、复杂的村情,王峰打出一套党建“组合拳”:自掏1万元启动修路工程,发动群众凑出“百家银”。三个月间铺就2600米水泥路,不仅连通14个村民组,更架起干群“连心桥”;用“制度重塑”激活干部动能,开展30余场谈心谈话,建立周考核、月擂台机制,推动7名村干部从“旁观者”变为“急先锋”,在土地流转、防汛抗旱中从“躲着干”变成“抢着干”;借“银发治理”凝聚民心,12名老党员组建“五老”工作室,一年化解宅基地纠纷等矛盾43起,信访量断崖式下降80%。

党建“强引擎”催生裂变效应:党员带头参与公共事务比例从32%跃升至89%,党总支从“软弱涣散”逆袭为“五星支部”,鲜红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三产融合

激活“土地生金”新动能

公共空间治理收回的1367亩土地,成为谷尹村腾飞的“第一桶金”。累计流转土地2500多亩,采用村集体自营或打包租赁的方式,发展优质稻麦、特色林果、大棚西瓜、蔬菜种植四个特色产业,形成千亩连片规模基地,土地生金不再是梦想;200平方米废弃校舍“变身”豆制品加工厂,由村集体投入30万元购买设备,日产能4000斤豆腐、千张,年收入约15万元;村集体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将本村及周边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开设“京东助农馆”、京东自营店,上架销售钦工肉圆、条沿翠冠梨等农特产品32件,并定期开展直播带货,单场直播售出5.4万斤秋月梨,孵化“李三吉”等网红品牌,产品销售额突破30万元。

“三链融合”(土地流转收租金、加工增值提效益、云端带货拓销路)模式释放乘数效应。2023年6月,镇级乡村振兴公司挂牌成立,2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两年间,谷尹村集体收入从10万跃升至240.36万,黄金生态链越织越密。

民生为基

绘就“幸福满格”新图景

发展成果怎么“落袋为安”?谷尹村用暖心举措给出答案:265盏太阳能路灯把乡村夜晚照得亮堂堂,新铺的2350米柏油路直通田间地头;80万元专项投入清淤沟渠、购置垃圾车,环境考评从全区倒数逆袭进前三;专门设立扶危帮困基金,用于帮助特困家庭、高龄老人和高考金榜题名的学子,发放15万元使300余名困难群众、学子受益;允许和鼓励村干部、群众入股村级发展公司,让村集体和村民共享“致富果实”;率先兑现村集体增收奖励,对在推进村集体增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7名村干部兑现奖金13.5万元,实干担当蔚然成风。

从修路磨破的皮鞋到直播间沙哑的吆喝,从废弃校舍的机器轰鸣到电商平台的订单飞涨,谷尹村的逆袭密码藏在每个奋斗细节里。“过去上访讨说法,如今忙着算分红!”村民们不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当党建引领遇上产业创新,当民生温度撞上发展热度,这片曾深陷“谷底”的土地,正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产业创新激活力、民生温度凝人心的生动实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谷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