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10月12日
宋代文人画师、小说家廉布
阅读数:3248
刘怀玉
廉布,字宣仲,宋代楚州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人。生卒年不详,他入仕于北宋末,老于南宋,并曾与陆游(1125—1209)、王明清(1127—1194)等交往,故当生于十一世纪末或十二世纪初,卒于十二世纪中后期。汉代山阳为射阳县地,且有射阳湖在焉,故廉布晚年旅居吴越间又自号“射泽老农”,志不忘祖也。
廉布从小家庭比较富有,他生来很聪明,有着良好的读书环境。他很早就到楚州郡学读书,很快升入太学,而且在年纪很轻的时候考中进士,任武学博士。
宋洪迈《夷坚乙志》卷第15《京师酒肆》,记载了廉布一件冶游遇怪的轶事:
廉布宣仲、孙惔肖之在太学,遇元夕,与同舍生三人告假出游,穷观极宽,眼饱足倦,然心中拳拳未尝不在妇人也。夜四鼓,街上行人寥落,独见一骑来,驺导数辈,近而觇之,美好女子也。遂随以行,欲迹其所向。俄至曲巷酒肆,下马入,买酒独酌,时时与导者笑语。三子者亦入,相对据案索酒,情不能自制,遥呼妇人曰:“欲相伴坐,如何?”即应曰:“可。”皆欣然趋就之,且推肖之与接膝,意为名倡也。妇人以巾蒙首,不尽睹其貌,客戏发之,乃一大面恶鬼,殊可惊怖。合声大呼曰:“有鬼!”酒家奴出视,则寂无一物,嗤其妄。具以所遇告,奴曰:“但见三秀才入肆,安得有此?”三子战栗通宵,至晓乃敢归。
宋王明清《投辖录·楚先觉》记载廉布在太学的另一件轶事,他是听廉布对他说的:
亷宣仲布、吕安老祉,二人同年生,且极厚善。既中第,闻有楚先觉者,以命术闻都下。二公相率往问卜,各以八字叩之。楚笑曰:“俱新进士耶。”复问姓氏,云:“亷君目下又有小喜,不出明年,即官中都,然终身官爵止于此矣。吕君后数年始入朝,便须进用,又数年出而再入,为八座,将不得令终。葢五行全似徐德占也。吕君亡后二十年亷君始死。”二公以为一时孟浪之语,不足信。未几,宣仲为张子能婿,明年以博士征,已而坐妻党摈不用。安老数年后始被召,遂登言路,未久遭逐,又数年再召,浸为大戎提,而淮西兵乱,为其下所杀。宣仲虽以疾挂冠,今尚存,距安老之死殆十八九年矣。术者之言,有验如此者,无异于毛十八仙翁也。又秦桧之初罢右相,居温州,日尝邀街市卖卜者问之。云:相公明年再秉钧衡,二十年间位极人臣,古今罕俪,代公者永嘉知县沈该也。其后果然。此尤可恠。亷宣仲云。
这里有两个预言,一是关于秦桧的。秦桧(1090—1155)字会之,南宋初年宰相,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沈该字守约,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5)秦桧病死的那年召还,除参知政事,代秦桧为宰相。秦桧的事符合预言。
二是关于吕祉和廉布的。吕祉(1092—1137)字安老,建州建阳人。与廉布为同年生,即二人同年考中进士。吕先任右正言,因直言议论政事得罪,贬为明州通判。后召回,任吏部侍郎。绍兴七年(1137)在淮西军变中被郦琼杀害,与预言也相合。廉布的情况基本也与预言符合,曾官中都,或即官“左从事郎”。预言又说廉布二十年后方死,那么廉布当卒于1157年,为绍兴二十七年。考虑“二人同年生,且极厚善”,他们年龄应当相差不大,廉布生年也当在1092年前后。网上有说廉卒于1166年,不知何据。若此,当活了七十多岁。
廉布做了武学博士以后,被当时的宰相张邦昌看中了,张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因为岳父是当时朝廷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加上他自己诗书画才名出众,他这个从八品的武学博士,顿时身价百倍:“公卿尽倾,名流彦士执贽求见者肩摩而袂属;车骑雍容,行者趋避;议论英发,闻者倾听;傲色不至于目,嫚言不接于耳。”(陆游《容斋燕集诗序》)奉承了他,就是奉承了宰相,得罪了他,便是得罪了宰相,谁敢不尊?他当年雄姿英发春风得意的境况,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好景不长。1127年,金兵打进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立了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廉布成为伪朝的驸马。未过多久,康王赵构称帝,即南宋高宗。宋高宗杀了张邦昌,廉布随即一落千丈。昔日奉承他的人一下子都改变了面孔,都说他是叛臣的女婿、伪朝的驸马,人们皆避之。廉布在汴京无法生活下去,就带着夫人回到楚州家中。当时楚州是宋金交战的前沿阵地,经常发生拉锯战,金兵常打过来,烧杀抢掠。因此,楚州的民众纷纷外逃。廉布全家在一次战乱中,向南逃到了临安(今杭州市),希望在南宋的新都城中住下来。
当时临安也不太平,王明清在他的《挥麈后录余话》卷2中说,他听廉布亲口给他说过样一段经历:当时杭州地方军队陈通等发生暴乱,到处抢掠抓人。他到杭州吴山之下刚住下来,陈能的乱兵就闯了进来,将他从山阳老家带来的金银财宝全部劫掠去,一簪不留。夫妇徬徨无奈之际,忽然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侍晨道士时若愚。廉布在汴京太学为官时,与时道士常来往,关系很好,听说他现在盗贼内部做事,不妨去找他想想办法。时若愚见到廉布,很重昔日的感情。当他知道廉布当时的窘况时,便对廉说,我当了盗贼以后,获得的宝物堆满了屋子,但是事已败露,早晚就要被官府没收了去。我可以将这些东西全都给你,但你拿不走,即使拿走了也难保得住。现在我给你两只箱子,你赶快离开这儿到别处躲起来。时道士给他东西以后,又派了两名士兵护送廉布出了城。廉布夫妇雇了一条船赶到吴兴,找到了王明清的外祖父曾纡。曾纡找了一个寓所将他安顿下来,他才结束了这一次的长途跋涉。等住停当了以后,廉布打开箱子一看,里面全是黄金,其价值与他从山阳带出来又失去的正好一样。曾纡是北宋副宰相曾布的第十个儿子,是文学家曾巩的侄儿。曾纡与惊魂初定的廉布开了个玩笑,说:“你真是个扫兴的徐德言啦!”徐德言是南北朝陈朝的太子舍人,陈亡前,陈后主将他的妹妹嫁给了他,旋即陈亡,成了一个背时的驸马,廉布也是一个过时的驸马。徐德言夫妇有过一段艰辛的悲欢离合的经历,古语破镜重圆就是讲的徐德言的故事。
廉布后来曾经回到京城杭州,此前得到了一个“左从事郎”的官职,希望到朝廷谋求发展。《续资治通鉴》卷,右正言巫伋言揭发“布乃张邦昌之婿,覆载所不容,而无忌惮若此,望赐处分。”绍兴十八年(1148)六月,皇帝下诏:“自今,尝於伪楚明受(“明受”为张邦昌的年号)伪命之人,不得辄至国门。”杭州不得落脚,只好移居渐江绍兴。
廉布的楚州同乡王洋仍常与他有书信来往。王洋(1087—1154)字元渤,宣和六年(1124)进士,绍兴初以右赞善直徽宣阁,历典三郡,后因忤秦桧罢归,著《东牟集》30卷。其第2卷有一首诗题为《寄廉宣仲》,诗中追叙了廉布离开山阳,以及他在吴越间的生活情况。诗云:
绕淮邑屋绵千区,画檐绮栋吐笙竽;
冶金合范结枢纽,冰销水释无须臾。
盗前乞死火中走,几人脱迹走江湖。
这是说战前楚州山阳是富庶繁华的,宋金战火带来灾难,他在山阳的繁华住宅焚毁于须臾之间,人民四处逃难。又云:
平生宣子富心事,先奉白发携童孥。
吴山越水好处所,饭炊香稻歌吴歈。
……
稻梁在世竟何物,与子各隔天一隅。
近闻诗章不减旧,昔日健笔争华敷。
……
隔江遥想思会合,安得两脚生双凫。
这说明廉布逃亡吴越后,生活还是安定的,诗歌绘画创作不停,同时表达王洋对廉布的思念之情,隔江相望,希望能够再见。事实正是这样,廉布“以联贵姻坐累”,“负才不得用”,便“绝仕宦之念”,晚年在绍兴专门从事绘画、诗歌和小说创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廉布在绍兴的生活是比较优闲自得的。整日优游山水之间,诗酒书画不辍。他与王明清的父亲王铚有交往,曾作一幅《子猷访戴图》给他。事见宋髙似孙撰《剡录》卷7《画·宣仲访戴图》:
王铚云:仆自会稽泛舟至剡中,是时雪迟,梅子烟,万枝来,幽香不断,盖非人间世也。友人亷宣仲在四明,闻之作《子猷访戴图》见寄,作长句谢之,仍书四绝句于图后:剡溪万壑千岩景,人境谁能识心境。君画山阴雪后船,始悟前人发清兴。眼中百里旧山川,荒林雪月萦寒烟。应缘兴尽故无尽,宾主不见宁非禅。当年戏留一转语,不意丹青能尽覩。更画人琴已两忘,妙尽子猷真赏处。白玉花开碧玉弯,戴逵溪上谢公山。若敎当日逢斯景,肯道扁舟尽兴还。越溪梅接剡溪滨,得意还成一景春。此日可怜高兴尽,扁舟处处作东邻。山回水转碧玲珑,月在群山四合中。香满一船梅胜雪,休夸访戴画屏风。梅英与雪一般色,不得北风香不知。懒咏左思招隐句,先生今有画中诗。
“子猷访戴”有个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子猷是王徽之(338—386),字子猷,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名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弃官后住在山阴。戴逵(326—396),字安道,东晋谯郡人,博学多才,善于鼓琴,隐居不仕。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县。廉布用这个典故来比拟他与王銍的关系,并作画寄赠。《宣仲访戴图》被记载在《剡录》中,今不知其下落。
廉布为自己建了一个书斋。他按《庄子》中田子方师东郭顺子“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的典故,取名“容斋”。容斋落成以后,他置酒宴请宾朋,宾朋们纷纷作诗歌咏。于是,他请陆游为之作了一篇《容斋燕集诗序》。此诗序载陆游《渭南文集》第14卷。序中记载了廉布的一段自白,大意说世间的人和事,凡能宽容的,我就以情理宽容他;不可以宽容的,我则以这个人而宽容他。所以,我待人总是高高兴兴的,遇到酒总是尽兴地喝。遇到有人对我怒骂诽谤,我就当作风将树叶吹到我身上,或者虫鸟在我耳边吵闹的一样。世上那些常行谗忌,阴隐为恶,习惯于做坏事,勇于为不义的人,是非常可恶的。但是我认为,他如果是个君子,肯定是不会做这些坏事的;因为他是个小人,他做坏事也是正常的事情。
廉布一生留给后人的有两大贡献,一是绘画,二是小说创作。
南宋前期的中国绘画,就作者而言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画院画师,其代表人物是李唐、萧照;一类是文人画师,其代表人物就是苏轼、廉布、杨补之。宋代文人画派的主要特点,一是水墨,二是写意。廉布的绘画是学的苏东坡的,擅长画山水,尤工枯木丛竹,奇石松柏,种种飘逸,清致不俗。有人将他的画与苏东坡比较,说他“几于升堂”(邓椿《画继》),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绘图宝鉴》)。此外,他的墨梅也很出名。陈师道(1053—1101)《后山先生大全集》说,墨梅盛于宋代,开始倡导的是文与可、李伯时,后来“廉宣仲、王清叔亦著名。”范成大(1126—1193)《范村梅谱·后序》说,杨补之画的梅虽笔法奇峭,但去梅实远,无韵味,格调低,“惟廉宣仲所作差有风致”。《松斋梅谱》云,廉布曾作墨梅赠云门云泉庵僧广勤,广勤能诗,答以诗云:“笔端造化如东君,着物不简亦不繁。”由此可见,廉布画的墨梅是传神有韵致的。
廉布的绘画在当时即很有名气,他的作品广被人们喜爱与收藏,特别是“越人多传其笔墨”(《松斋梅谱》)。宋陈郁《藏一话腴外编》卷下云:“本朝士大夫游戏笔墨者,自坡仙、叔党、文与可、杨补之、米元章、廉宣仲而次,遗妙皆为世宝。”古今各种关于绘画的书籍均有廉布的记载。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卷4记载,某医学樊教授家藏有他的《古柏寒泉图》等等。但是,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极少,现已很难看到他的真迹。
廉布的枯木竹石闻名于世,有许多粉丝和模仿者。元夏文彦撰《图绘宝鉴》卷4记载:“王清叔开封人,乾道间进士,号醒庵。学廉宣仲画枯木竹石,临仿逼真,但笔墨粗恶,少生意耳。官至太府卿,世称王经略之名特著。”卷5记载:“苏大年字昌龄,号西坡,真定人,居扬州。竹石师苏东坡,窠木师廉宣仲。”
廉布有一个儿子叫廉孚,也善于绘画,“颇得家法”,“亦有父风”。
廉布还能诗,现据宋代林表民编《天台续集别编》卷记载,流传下来的有5首诗。其中和别人诗2首:其一是吴说诗《避地白岩山中书怀》,廉布次韵云:“避地来何所,穷山沧海边。雄图今寂寞,吾道昔迍邅。晏食甘麄饭,偷生忍击鲜。乡闾重回首,挥泪入淮天。”其二是张说诗《山中元夕》,廉布次韵云:“当年对元夕,载酒向淮湾。寳瑟萦珠袖,青藜照玉山。蛮村当此夜,璧月独临关。尚忆追游胜,萧萧双鬂斑。”
另有《书事三首呈郎中机宜》3首:“避地意何适,同时得二贤。才名谁敢并,萧散或堪怜。浊酒宁非道,枯藤自会禅。尚须浮碧海,风月夜同船。”“地僻春将半,僧房客暂休。连山花雾暗,半岭竹云愁。将士戈犹枕,书生笔屡投。中原兵未戢,尚有自焚忧。”“山路入云烟,精蓝沧海边。岸沙留虎迹,石壁曳蛟涎。猿啸千山寂,鸟惊半月弦。忧来非一事,种种上华巅。”
文人作画必有题诗,廉布也不应例外。但廉布画多不传,无处谈题诗。惟宋袁文《瓮牖闲评》卷3记载一残句:“作画松诗云:‘独倚寒岩生意绝,任他桃李自成蹊。’读其诗则其人可知。” 这也反映出他绝意仕途的落寞情怀。
廉布还擅长创作笔记小说。他在这方面创作了多少作品今不可知,流传下来的只有《清尊录》一种。今未见原刻本,但此书流传颇广,被元末陶宗仪(1329—约1412)收入《说郛》卷34,陶字九成,号南村,台州黄岩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史学家。又曾被明代陆楫(1515—1552)收入《古今说海》卷101。陆楫明代经济思想家,文学家。字思豫,号小山,松江府人。据说原有73则,而此二种皆只有10则。清末吴曾祺编的《旧小说》,也收入其中7则。1921年,冒广生在淮安任淮关监督,编刻《楚州丛书》时,据《说郛》刻入。《说郛》所载《清尊录》有跋曰:“右《清尊录》廉宣仲布所撰。凡七十三则。”跋为“至大改元(1308)三月华石山人”作。
今所存篇数虽不多,但大多故事结构完整,描写生动细致,继承了唐人小说的风格。廉布一生多在困顿中度过,对下层人士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其时的世风有多层面的体验。进入他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所属的层次范围也就相当复杂、广阔。从朝廷大臣,如韩富公,范祖禹,叶梦得,地土豪绅如杨广,贵家子女如狄氏、王生,到市井细民如孙助教父女,以至强盗,骗子,奸尼,等等,都曾出现在他的小说中,都很生动。
对于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小说也有颇为深刻的反映。比如集中有一则小说“兴元民”:
兴元民有得勾栏遗小儿者,育以为子。数岁,美姿首。民夫妇计曰:“使女也,教之歌舞,独不售数十万钱耶?”妇曰:“固可诈为也。”因纳深屋中,节其饮食,肤发腰步皆饰治之。比年十二三,嫣然美女子也。携至成都,教以新声,又绝警慧。益秘之,不使人见,人以为奇货。里巷民求为妻,不可,曰:“此女当归之贵人。”於是,女僧及贵游好事者踵门,一觌面辄避去,犹得钱数千,谓之看钱。久之,有某通判者来成都,一见心醉,要其父,必欲得之,与直至七十万钱乃售。既成券,喜甚,置酒与客饮,使其歌侑酒。夜半客去,拥而致之房,男子也。大惊,遣人呼其父母,则遁去,不知踪迹。告官,召捕之,亦卒不获。时张公子尹蜀云。
这篇小说揭露了骗子的鄙劣行径,深刻地讽刺了那通判的好色贪淫。有的小说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道德和对朝廷的态度。例如“石泉县民”,全文如下:
建炎初,关陕交兵,京西南路安抚使司檄诸郡,凡民家畜三年以上粮者,悉送官,违者以乏军兴论。金州石泉县民杨广,赀钜万,积粟支三十年,因是悒悒得疾。广故豪横兼并,其乡邻甚患苦之。既病笃,绝恶见人,虽妻子不得见。自隙窥之,则时捽所藉稻藁而食,三日,所食方数尺,乃死。敛毕,棺中忽有声若口蹋者,家人亟呼匠,欲启棺。匠曰:“此非甦活,殆必有怪,勿启!”其子不忍,启之,则一驴跃出,嘶鸣甚壮,衣帽如蝉蜕然。家絷之隙屋中。一日,其子妇持草饲驴,忽跳齧妇臂,流血,妇粗暴忿怒,取抹草刀刺之立死。广妻遂诉县,称妇杀翁。县遣修武郎王直臣往验之,备得其事。
那富翁吝啬,“豪横兼拼”,囤积大量粮食而不肯资助抗金的军队。所以作者讨厌那个富翁,让他发疯,嚼草而死,死后变驴,又被媳妇刺死。小说不仅讽刺那富翁铿吝,更谴责他的不义不忠。这是从侧面反映出廉布的爱国情感。
因为廉布的遭际颇为特殊,对一些人事的看法,也有不同于常人处。比如。有一则小说,写的是“剧盗”张遇与马吉:
建炎初,剧盗张遇起江淮间,所至噬螫无噍类。众且数十万。其裨将马吉者,状绝伟,善用兵。然颇仁慈,每戒军勿妄杀人。曰:“为盗脱饿耳,得食则已,奈何广杀?”凡获士人及僧道,辄条别善遇之,有疾病,视其起居饮食甚笃。士卒得女以献者,置别室,访其亲戚还之。无所归者,择配嫁之。於是,遇帐下谮之曰:“是收军情者。”遇怒,扫场欲斩之,呼至,数其罪。嘻笑自若曰:“贼杀贼,岂须有罪耶?何云云如是,我死固分耳。”既就地坐,瞑目合爪,视之死矣。遇虽残忍,亦为变色,左右至流涕。古称得道圣人,以至佛菩萨多隐盗贼、牢狱、屠钓中,以其救人如吉,殆是耶?
廉布以为,盗之所以为盗,不过是为了“脱饿”,有其不得已处。只要不是像张遇那样的“所至噬鳌无瞧类”,能戒妄杀,戒滥淫者,便不是十恶不赦之徒。而像马吉这样,虽身为盗首却心怀仁慈,不广杀,不淫人妻女,以救世为任,便是“得道至人,以至佛菩萨”了。廉布曾在杭州遇盗,有侍晨道士赠金的经历,若非有那样一类的遭际,不可能对世道有深刻的了解,不可能有这种认识和态度的。
另外,称得上上乘之作的,有“狄氏”、“王生”“大桶张氏”等小说。“狄氏”写明艳动京师的富家妇狄氏,本贞娴椒静,因为喜欢珠宝,被貌颇顽秀的青年男子滕生与一尼以珠玑设计,骗得失身。而膝生本是个小人,在获得狄氏后,又向其丈夫索讨珠值,将珠取回。但狄氏却迷上了滕生不能自拔。后来,丈夫有所知觉防范甚严,狄氏优郁而死。是个痴情的悲剧故事。
“王生”写贵家子王某,偶遇一欲与表兄私奔的女子,羡其明艳,且以为有缘,胁归逆旅。后生父探知,怒促生归。女财资用尽,南下寻生,流落广陵沦为妓女后,复意外地遇到王生。王生仍不嫌弃将她赎归,纳为妾,体现出一种负责的态度。后生子,让其仕至尚书。
“大桶张氏”写财雄京师的张氏,酒醉后以玉条脱聘孙助教女,逾年又议婚他族。孙女因气愤昏死,偶为一盗墓者郑某救活,胁而为妻。而孙女仍不忘张氏,趁郑母不防,找到张氏门上。张以为鬼,将其推仆于地而死。结果郑被流放,张死于狱中。
3篇小说较明显见出作者的态度。3个女人都不幸“失节”,廉布未作任何的谴责,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悲悯惋惜。看得出廉布思想开明,和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廉布的《清尊录》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有许多篇故事内容,为同时或以后的书籍、小说、戏曲所转录,或移植敷演成新的小说、戏曲。例如,第五则《狄氏》,被冯梦龙收入《情史》卷3情私类,后又被凌蒙初收入《拍案惊奇》卷6《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改写成入话部分,字数扩写了一倍以上。第6则“王生”,被收入《宋稗类钞》卷4《闲情》,又被收入《情史》卷3,《古今闺媛逸事》将它改名《将错就错》收入卷5,后又被收入《拍案惊奇》卷12《陶大翁大雨留宾,蒋震卿片言得妇》,改写为入话部分,文字也增加了一倍多。第7则“大桶张氏”,是后世小说中盗墓尸活成婚型故事的母本。宋王明清《投辖录》转录了此条,题为《玉条脱》,内容更为丰富。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4《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就是根据这则故事翻新改写的。宋洪迈的《鄂州南市女》(《夷坚支庚》卷1),故事情节与此大同小异,文末特地加了一句:“《清尊录》所书大桶张家女,微相类云。”此亦可见,《清尊录》在宋代即已流传甚广了。
《清尊录》著作权上有点纠纷。1986年7月,北京市中国书店据涵芬楼1927年11月版《说郛》影印,100卷,共12册,《清尊录》在第3册。共10则,前有书名“《清尊录》一卷”,下有作者名“宋廉布,字宣仲,射泽人”。末有华石山人跋:“右《清尊录》廉宣仲布所撰,凡七十三则。或谓陆公务观所作,非也。盖二公同时,后人因误指耳。至大改元三月华石山人识。”
次为王东跋,则称:“右此录实山阴陆务观所记也,前人误以为廉宣仲记述,半村俞则大亦承前误。予尝读王明清《挥麈录》,有云:‘近日陆务观《清芬录》载绍兴间老内侍见林灵素于蜀道。’此最切著。明清之父銍,字性之,务观曾携文谒之,备见于《老学庵续笔记》中,半村之言似无据。元统甲戌端阳王东识。”
《四库全书》本《说郛》,明陶宗仪撰,120卷。《清尊录》在第34卷上,前有书名《清尊录》,下有作者名“廉宣”。文末华石山人识,与前相同,唯少“凡七十三则”一句。后面没有王东的跋。《四库全书》本《古今说海》作者署“宋廉布”,余与此相同。实即不采取王东的说法,承认《清尊录》为廉布所作。
《清尊录》的作者是廉布,不是陆游。《清尊录》里《狄氏》一则中有“狄氏者家故贵,以色名动京师”,“海灯夕及西池春游,都城士女欢集”等语,显然故事发生在都城汴梁。文末,又有廉布“予在太学时亲见”的话,则事在南渡(1127)之前。陆游生于宣和七年(1125),当然不可能在北宋太学中亲见其事。又一则“某官妻”,明言是作者政和(1111—1115)初于冀州客次中亲听某官所言,其时陆游尚未生,作者非陆游明矣。而廉布北宋末即已登第,他当然可以在太学亲见此事,也有可能在冀州客次中听某官讲说此有关故事。
廉布的文名往往被画名所掩,这里特加赘述,以便我们对他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他是宋代的知名的画家和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