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3年03月02日
《夷坚志》里话淮安之三
搜奇猎怪志异书
阅读数:2660
朱天羽
廉布《胡人相马图》
宋代磁州窑龙纹梅瓶
明清平山堂刻本《夷坚志》
宋徽宗赵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冠服图》
《夷坚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主要目的就是记录当时的奇谈怪闻,作者洪迈在其丙志序中也总结到本书“颛以鸠异崇怪”,因此记妖炫怪、志异搜奇是其主要内容。
南宋时期,淮安位于宋金两国对峙的前线,兵乱与各种灾害频发,这促进了各种民间信仰神灵及信仰行为的流行。官吏及广大民众参与到民间信仰活动中,直接影响到民间信仰的传播。《夷坚志》所记载的淮安故事大致可以分为神仙鬼怪型、报应型,轮回转世型故事。故事地域色彩分明,它反映了宋代淮安丰富的民间信仰。
遭遇神仙鬼怪型故事是《夷坚志》淮安故事中最多的一类,具体包括遇神遇仙型、遇鬼型、遇妖遇怪型等。
遇神遇仙型。《大伊山神》讲的是一个叫葛万的抗金义士在大伊山神的帮助下,逃脱追杀脱离险境的故事。大伊山在今连云港市灌云县。小说中,葛万看到的这位山神还是挺有派头的:身穿青袍,足登黑靴,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跟着十几个随从,看起来像个大人物。而且山神颇有些法术:在葛万饥渴难忍时,一指地面,就摆满了食物。《闻人氏事斗》讲的是一个叫闻人尧民的嘉兴人来楚州做官,他把积蓄兑换成纸币让仆人送给家中老母。结果钱被偷了。尧民焚香祷告北斗神,求神给他明示尽快捉贼起赃。果然,很快贼就被抓住了。太守审问时,犯人交代自己是因为被九个神将围起来挡在路当中动弹不得,才被抓的。北斗星属于二十八宿中的斗宿,为北方玄武七宿之首。在道教文化中,又称为北斗九星,所谓的“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那两颗隐星分别叫洞明星和隐元星。北斗在中国古代地位极高,一直存在“北斗信仰”。
遇鬼型。《京师酒肆》讲的是几名太学生遇女鬼的故事。几个小伙子在正月十五观花灯之夜,尾随一位美女到了一家酒馆。他们邀美女同坐一桌,喝酒聊天。借着酒兴,一个叫孙惔的太学生撩开美女的面纱,结果发现竟然是一张恶鬼的脸,把他们吓得一直坐到天亮,才敢回去。故事主人公都是有记载的历史人物,廉布更有名一点,他是楚州山阳(今淮安区)人,字宣仲,号射泽老农,人称书画“师苏轼而得其神”,尤工枯木竹石。廉布还有笔记志怪小说《清尊录》一卷,开淮安文言小说之先河。《吴太尉》讲的是一个叫李文的驶卒在路上遇到旌旗招展的大队人马,他正要到路旁避让,却听到有人招呼他的名字,抬头一看,原来是上司吴太尉。这位吴太尉叫吴超,曾在韩蕲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军队里做大将,后来做过楚州太守。吴太尉对他嘘寒问暖,并请他传话给家人:即将赴任昆山土地。等李文日夜兼程,赶到吴超家中,才知道吴超已经去世好几天了,他这才醒悟:原来那天在路上遇见的都是阴兵。《舟人王贵》讲的是内侍宦官黄述替行船中死去的两浙转运司的船夫王贵求情,让其长子入了兵籍,接替王贵的工作,保全了他全家人的饭碗。后王贵的鬼魂驾着小船,向他遥拜致谢。《盱眙道人》则是讲了一个鬼魂附体的故事,有一位能测吉凶祸福的道人,被盱眙太守杨抗敬之如神。有天夜里,杨抗的儿媳要生孩子了,杨抗的儿子出门找接生婆,路过东斋,听见道人在房间里跟人说话。等杨抗的儿子办完事回来后,又看到道人出门送客,隐隐约约好像有黑影往南走了。半个月后,衙门里有人发现道人在小竹林里用布带子把自己绞死了。这才知道,之前杨抗的儿子看到的黑影应该是鬼。
遇妖遇怪型。龙的信仰在民间广泛流传,深入人心。《夷坚志》记载了许多有关龙的故事。《楚场龙窝》中的郑伯膺在楚州盐场做官,有一天看到平地上忽然凹下去一个巨穴,像是龙的巢穴。大家跑近去看,没有看见龙的踪迹,但是满穴都是龟鳖螺蚌。这些蚌内有观音像,螃蟹壳内刻着鬼的样子。郑伯膺捡了一些收藏了起来。后来,郑伯膺做了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县令,还经常会展示给客人看。《张充家怪》讲的是张充之子得了不知名的怪病,有道士上门诊治,说是被妖鬼侵袭,便作法驱鬼。随着道士仗剑踏步,斥群鬼之名,忽有天神使者押解一怪物前来应命,斩之见一鼠……后又如是操作,又杀鸡、鹅、鸟、枭等一众妖物。王充家人暗自庆贺,道士却扔掉宝剑怒喝一声,随后变成一只白狼跑出门去。观看的人都吓得四散奔走。过后,王充家的妖怪还是和以前一样,直到王充的儿子死后,怪异才平息。《淮阴民失子》中的保正之子吃喝赌博花光了当地交租子的钱,不敢回家。后来,他跟着两个人上了山。饿了就随二人下山到农家偷东西吃。山下百姓不堪其扰,请来巫师设法,并将正在行窃的保正之子抓获。后保正之子带众人去看那二人的房子:不再是保正之子先前看到的大房子,而是乱石岗和悬崖峭壁,地上也尽是些柴火、灰烬、羽毛、血迹以及鱼骨、鱼刺等吃剩下的东西,一片狼藉。大家这才明白那两个“人”应该就是山魈。
报应型。佛教作为最为普遍的宗教信仰,向以戒杀为其基本教义之一,所以杀生往往会受恶报,如《尹二家火》中的尹二因打渔杀生,所以他们家被火烧了多次,直到十个家人死了八个。其实,尹二也没干过什么坏事,可是最后的结局很悲惨,这都是佛教戒杀思想在起作用。还有就是害人所得的报应。《于允升冤鬼》中的于允升用计把一个经常诋毁他的无赖活埋了。活埋以后,这个无赖的鬼魂就缠上了他,最后当然他也没有好下场。《张马姐》与此类似,太守牙哥因为怕张马姐走漏当初错信人险失海州城的事情,将其杀害。于是,张马姐的鬼魂缠了牙哥三年,直至牙哥去世。
轮回转世型。佛教宣扬的“轮回转世”观念强烈冲击了中国传统灵魂观念,而来生的形象与命运则是由“善恶报应”的原则支配,这在书中亦有所体现。如《董成二郎》中的董成性情阴险邪僻,街坊邻里没有不讨厌他的,后来他堕落为畜类(白鹅)。与此同时,很多人相信佛教的超度可以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淮阴民女》讲的是淮阴有户小百姓的女儿去世了,赶上一个寒食节,家里打算为女儿超度做佛事。因为家里穷没有钱,母亲只好把头发剪下来卖掉,换了六百钱,请来一位僧人持诵经文超度亡灵。佛事做完后,这名僧人在茶馆又遇到了之前同行的四位僧人。他被众人撺掇着买酒喝。正当大家落座,倒好酒,诵经僧人忽然听到窗外有女子的呼喊声,而且奇怪的是这声音只有这名僧人能听到。窗外女子向这名僧人哭诉,她就是那家去世的女儿,沦没在阴曹地府,承蒙僧人念经精专的功德,已获准超脱。但如果饮酒破斋,刚才诵经的功德就没有了,她也就不能轮回转世。女子恳请僧人忍到明天再喝。僧人大感恐惧,把刚才听到的话跟其他几位僧人一说,大家也都害怕了,喝酒之事作罢,众人起身离去。
《夷坚志》淮安故事的讲述者,很多是在淮安为官之人,如盱眙军的通判蒋德诚,朝廷派来楚州管理屯田事务的官员朱从龙等。朱从龙是《夷坚志》很大的贡献者,有些卷整卷都是朱从龙说的,他是洪迈的朋友。讲述者所讲的故事,有些是自己亲历、亲见之事,有些是讲述自己亲友之事。由此可见,从地方精英人士到普通百姓,都没有远离“怪力乱神”,他们的故事讲述,力证了鬼神不虚。尤其是故事讲述者很多是为官之人,且故事本身也是以精英人士为多,以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及民间影响而信神奉神,说鬼说怪,更可见民间信仰传播及接受者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