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11月03日
《十五贯》与淮安
阅读数:6136
刘怀玉
从文学作品的样式来看,《十五贯》有话本小说、拟话本、戏曲传奇、弹词、鼓词、宝卷、昆曲和各种剧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故事的核心道具是十五贯钱,且都与鼠有关。在故事情节、基本格局、人物设置等方面,也是基本相似,一脉相承。
最早是宋元话本小说《错斩崔宁》,作者佚名。收录在《京本通俗小说》中,为第15卷。主要人物为刘贵、刘大娘子、陈二姐。故事写刘贵从丈人处借来十五贯钱,夜间在家中被人偷走,刘贵被杀死。就在这天晚上,刘的妾陈二姐,因相信刘贵说的要将她休弃的戏言,偷回娘家。陈二姐途中遇一后生崔宁,二人正结伴同行,被赶来的邻居捉拿送官。崔宁身上正好有十五贯钱,于是官府就屈打成招,将陈二姐和崔宁处以斩刑。其后刘贵大娘子被山大王掳到山上,日久,山大王告知刘娘子,偷十五贯钱并杀死刘贵的是山大王自己。刘娘子告官后,将山大王处斩。
明代冯梦龙将它略改数字句,几乎原封不动的编入《醒世恒言》,为第33卷,改题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当然,其主要人物情节,与《错斩崔宁》完全一样。
明末清初有个朱,字素臣,他创作了传奇《十五贯》,上下两卷,各13出,共26出。今见该剧抄本末页有“顺治七年二月”字样,可以推知当创作于明朝末年。此剧有两个源头,一是袭用《错斩崔宁》的情节,但人物名称和关系有所改变。刘贵改为游葫芦,陈二姐改为苏戍娟,他们是父女不是夫妻。崔宁改为熊友兰。另一个源头是谢承《后汉书·李敬传》(今佚)中,李敬于鼠穴中得系珠珰珥事。原文是:“汝南李敬,为赵相奴,于鼠穴中得系珠珰珥相连,以问主簿。对曰:‘前相夫人昔亡三珠,疑子妇窃之,因去其妇。’敬乃送珠付前相,相惭,追去妇还。”据此形成另一个故事:熊友蕙、侯三姑被冤案。因此,传奇《十五贯》中实际有两个冤案。“剧中本此两事,串合为一”,成为一个完整的剧情。熊友兰、熊友蕙是亲弟兄俩,所以此剧又名《双熊梦》。两冤案皆得到平反,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十五贯》故事发生在淮安城内胯下桥
朱素臣传奇《十五贯》故事,与淮安有密切关系,第一个冤案即发生在淮安城内胯下桥。故事如下:
明代南直隶淮安府山阳县城内胯下桥头,有一姓熊的人家,父母双亡,只剩兄弟二人。哥哥叫熊友兰,字湘生,年二十一,弟弟叫友蕙,年十八。父母未留财产,极其贫困,生活无来源,势必要有一人外出挣钱养家。弟兄俩都争着要出去,把读书出头的事留给对方。经过一番讨论以后,哥哥外出到苏州商船上做舵工,弟弟在家苦读。
熊家旁边是冯家,两家一墙之隔。冯家家主冯玉吾,祖贯淮安人氏,早年出入经商,老婆死了以后,在胯下桥头开一座粮食小铺。孩儿锦郎,天生长相丑陋;有个童养媳侯氏,乳名三姑,却生得容颜娉婷,兼且资性伶俐。“眉峰淡扫鬓云偏,楚楚臻臻自可怜。”她见对象丑陋,每每长吁短叹。冯玉吾见二人都已长成,打算替他们圆房。
这侯三姑住在前屋,隔墙就是熊友蕙住的,两边说话,互相都能听到。友蕙读书声每每传到这边,三姑总是赞叹不已,认为今后必定发达。冯家怕三姑看上友蕙,让三姑搬到里屋去住。谁知友蕙听到冯家的声音以为“不雅”,也搬到里屋去住,避免嫌疑。他俩仍是一墙之隔。
一天,冯玉吾做了一笔生意,得到金环一双,宝钞十五贯,交给儿媳收藏。三姑随手将金环、宝钞放在桌上。打个盹以后,要收到箧中,发现东西不见了。她以为是锦郎收起了,也没当回事。
东西是被老鼠衔走的。老鼠衔着金环,落在友蕙的书架上。友蕙以为是感动鬼神,神人送来解决生活困难的。他认为既不是不义之财,也不是嗟来之食,即留下了。他发现老鼠叫,怕老鼠啃坏他的书,就买了鼠药,放在炊饼中,意在毒杀老鼠。
第二天,友蕙将金环拿到隔壁冯家店里,换米和钱。被冯玉吾看到,认出是他家之物。认为是三姑私赠与熊,加之熊同时换房,定有问题。准备以金环为证,告友蕙盗窃之罪。锦郎发现一块炊饼,拿起来就吃。谁知这是老鼠从熊宅衔过来的毒饼,立即被毒死。冯玉吾认定三姑与友蕙有私情,毒死亲夫。叫了地方,告到山阳县去。
山阳县知县过于执升堂,冯玉吾、熊友蕙、侯三姑和地邻余在泉等到堂。熊、侯被屈打成招,知县判定“熊友兰因奸致死人命,依律问斩;侯三姑谋弑亲夫,依律问剐。”追熊友蕙交出十五贯宝鈔结案。
现在再说发生在无锡的另一件十五贯的冤案。
无锡东关住着一个叫游二的,三代祖传挑肉担卖肉。只因一世爱喝酒,人人叫他“游葫芦”。有一养女,叫苏戍娟,原系锡山名家之女,父亲早逝,随母改嫁游家。继父游二不仁,母亲怄气而死,继父对她非打即骂。一天,游二又打养女。游二姐姐游氏来劝他,并筹措十五贯给他,合伙开个肉铺。又劝导侄女苏戍娟一番。苏戍娟说游二要卖掉她,游氏说,如有此事就到我家住下。一天晚上,游二从姐姐家拿了十五贯回家。戏谓女曰:出门遇见张妈妈,说华学士女儿出嫁,要讨个陪嫁的丫头,他将她卖给华家了。苏戍娟信以为真,伺父熟睡,潜出门,到高桥姑母游氏处求援。
游家隔墙有个娄阿鼠,是个赌鬼。这天又输了个净光。天明回家,发现游二门开着,进去看到游二睡着了,身边有钱,就偷钱。游二醒了,喊了起来。娄阿鼠杀死游二,偷走了十五贯钱。紧贴邻居秦古心、娄小官等发现游二被人杀了,女儿也不在家,认为女儿与人有奸情,谋财害命,一起逃走了。四邻怕有干系,便一面报官,一面追赶逃犯。
再说熊友兰在苏州商船上作舵工,船上装了货准备到河南发卖。熊友兰心想,船过淮安可以与弟弟团聚。有个客人说,“在下前日在淮安经过,有个书生,家住胯下桥头。”与隔墙人家媳妇发生奸情杀人案件,被“问下了同谋的罪名”。山阳县“一月三限”“千箠万楚”,“立限追比宝钞十五贯”给失主。案犯叫熊友蕙。并说“山阳县的二衙,就是他的舍甥,那时进山阳县署与之相见,亲眼看不见其事。”熊友兰听到兄弟遇难,“蓦地昏倒”。有个客人叫陶复朱,原是无锡人氏,独力捐助十五贯钱给熊友兰,让他到淮安交纳官府救弟。熊友兰得钱后立即上岸回淮安。
熊友兰不觉快要走到高桥地方,忽听后面有人叫唤,原来是一位小娘子,问他到高桥如何走。熊友兰告诉与她顺道,小娘子便跟着熊友兰后面走。两人累了,熊友兰坐在草坡上,小娘子坐在树阴下歇歇。突然,被一群人赶上。原来小娘子就是苏戍娟,来人是游二四邻与公差。数了熊友兰的钱正好十五贯,便将他二人抓住送官。
此案经无锡县审理定罪,被送到常州府司理处复审。巧得很,这位司理正是过于执,他由山阳知县升到常州的。于是熊友兰的案子也到了他的手中。他认为“同谋弑父,却也不消再辩了”。十五贯既是客商所助,差人到浒墅关查对,结果未查到原商船过关的事。商船本当十九日过关,因为船主以为未开船即遇熊案,不吉利,不去河南改向南方,故未过关。过于执未查到商船,认定熊友兰抢劫杀人“真确无议”,送刑部审批。
二案人犯分别解过应天巡抚衙门,过堂后熊氏弟兄关在同一狱中,互相会面哭诉。二案定由苏州知府况锺监斩。苏戍娟、侯三姑关在吴县狱中,互相结拜姐妹。法场上熊友兰兄弟喊冤,况锺想起他在城隍庙梦见二野人衔鼠,认为野人即熊,当应在此二人身上。经追问,知有冤,遂连夜往见都堂周忱,要求重审。周以圣旨已下,不能改。况钟以太守印为质,期半月内查明两案回报。
况钟先至山阳,在胯下桥冯三姑室内,发现一个老鼠窝,从窝内取出毒饼和十五贯宝钞,认十五贯为老鼠所衔,并非被盗,友蕙如与女有私,则断无以金环至冯家易米之理,由是确信其中有冤。又亲至无锡,乔妆测字先生到城隍庙私访。那个赠友兰十五贯之陶复朱到城隍庙进香,遇娄阿鼠谈起熊友兰案,陶拟出庭向况作证,友兰所携十五贯实系他所赠。娄拟向城隍求签卜吉凶。况锺毛遂自荐为娄测字,骗娄自述真情,又劝之同船逃亡,中途捕之入狱。于是四人冤案得到申雪。
后来况锺认侯、苏二女为义女,让与熊友兰弟兄结婚。二人皆考中进士,放了官职,友蕙官南昌府理刑,友兰官靖安县知县,皆况锺的父母官。
昆曲《十五贯》因周恩来总理的赞扬而名扬全国
建国以后,《十五贯》被各种戏剧改编、移植,以昆曲《十五贯》最为典型。但它把剧中熊蕙一案删去,只留熊友兰一案。把双熊搞成一熊,双线索变成单线索。以致《十五贯》与淮安的关系变弱了,不大为人们所关注。
1956年昆曲《十五贯》在京演出获得成功,周恩来总理4月19日从外地视察回京后,自己到前门外广和剧场买票和普通观众一起看的戏。戏看完时他特意走到后台向演职员们表示祝贺,周总理当场称赞:“浙江办了一件好事情,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随后,周总理请演职员们坐在戏台底下的化妆间里,与大家整整谈了50分钟。5月17日,文化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在中南海紫光阁专门召开了200多位文艺界名家参加的《十五贯》座谈会。周总理在会上讲了1个多小时,对《十五贯》作了高度评价。他把昆曲誉为江南兰花,并盛赞《十五贯》是“改编古典剧本的成功典型”,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