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跳鱼
李志勇
跳跳鱼是黄海滩涂上一种很特别的鱼,又被渔民称之为跳跳鬼子鱼。说它特别,是因为它长得奇形怪状,浑身上下灰不溜秋,两只旋转不停的勒豹子眼长在头顶上,整日不停地转动。它的腹部还长着两双短腿,觅食时短腿与腹部一齐用力,推动着身子在泥泞的河床上滑行,身后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印痕。
跳跳鬼子鱼不仅在黄海滩涂上司空见惯,广为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山东、辽宁、上海等省市的沿海滩涂上也屡见不鲜。跳跳鬼子鱼一般都是穴居,对选择打窟的地方很是讲究。一般都是朝阳的一面,选准地方后,跳跳鱼会用尾巴像盾构机打隧道那样旋开一个略粗于身体的圆洞,然后用嘴把旋出的泥一口一口地衔出,大约也就一两个钟头的光景,它们赖以栖身的窟就会大功告成。
跳跳鱼属于杂食类动物。正常情况下,它们都是蛰伏在窟中,即便是涨潮水漫大沟它们也是蛰伏在窟中一动不动。因为它们有两片腮,所以哪怕它们栖身的窟里灌满了水,它们也不在乎,照样呼吸,照样维持身体各方面的功能。落潮了,它们便成群结队地从窟中钻出,去逮那些没能跟随潮水退出涂区的小鱼、小虾、小蟹苗。倘是这些食物仍不足以喂饱那些饿了半天的跳跳鬼子们,它们也自有它们的办法:吃青苔以及各种藻类。总之,它们有它们的特殊法子:在食物层面的竞争中不至于被饿死。
跳跳鱼的警觉性很高。在捕食的过程中,只要周围稍有异动,它们便飞也似的向它们所栖居的洞穴逃逸。到了洞穴门口,它们会戛然而止,然后敏捷地调转身子,露出脑袋以及脑袋顶上两只滴溜溜转动的眼睛,仔细地观察周边的情况,如果真的有危险临近,它们会迅速地把整个身子全部缩进窟里;如果没有危险,它们就又会慢吞吞地十分警惕地从窟中爬出,继续它们的觅食之旅。所以,要想捕捉跳跳鱼,难度很大。不过,跳跳鬼子鱼再鬼也鬼不过人,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人们发现跳跳鬼子鱼对味精很感兴趣,只要哪个地方被沾上了味精味,比方说船民洗锅刷碗倒下河的废水,里面就会有味精的成分,那倒刷锅水的地方就是跳跳鬼子鱼首选的觅食之处。发现了这个门道,人们就专门用味精诱捕跳跳鬼子鱼。落潮了,渔人们就用味精搅和成一盆一盆的味精水,倒在滩涂上,那些跳跳鬼子们闻到味精味,会不顾一切地从洞中钻出,直扑那些沾了味精味的地方,去吮吸那鲜得吊人的味精水。此时,跳跳鬼子们根本管不了这是渔人为它们设计的陷阱,直到网从天降,全部成了渔人的囊中之物,它们恐怕也不晓得是上了渔人的当。
跳跳鬼子鱼其貌不扬,奇丑无比,就不要说没有跟海洋打过交道的人对其不感兴趣,就连许多渔民对它们也是敬而远之。其实不然,跳跳鬼子也是一种很好吃的鱼,尤其在广东、福建一带,其性价比很高,当地人把捉来的跳跳鬼子鱼切洗干净后,或鲜煮、或腌食之,都是下酒的好菜。人们到饭店吃饭、招待客人,跳跳鬼子鱼是必须有的一道菜,如果没有,就似我们苏北一带的八大碗少了一碗肉圆一样,实在上不了台面。跳跳鬼子鱼还有一种吃法,就是腌制晒干然后放在饭锅头上蒸,那蒸熟了的腌跳跳鱼香味扑鼻,满屋三间都能闻到其特有的香味,端上桌子咬一口,其味道就似那刚出炉的烤山芋,香中有脆,脆中有香,甚是能吊人们的胃口,食者无不被引得口水直淌。
由于酷渔滥捕,加上环境污染,“中国雄鸡”濒海部分的滩涂跳跳鬼子鱼日渐其少,有些地方甚至有绝迹的情况发生。不要以为少了跳跳鬼子鱼对环境的影响没啥了不得。不能这样想,更不能这样做。因为任何生物都是地球大家庭的成员,少了谁,地球大家庭都不是完整的,更何况那跳跳鬼子鱼还是人们舌尖上的挚爱。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