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澜,最后的名士
文/银杏
消失了好久的香江名人蔡澜先生,突然出现在很多媒体上。
这是他去年摔倒后首次露面,讲述自己这一年多来的境遇:去年,相随多年的太太去世后,他自己也摔伤要坐轮椅,他变卖了家产,送掉了全部名贵收藏,住进了香港最好的海景公寓,请了八个人照顾自己,分别是:秘书、助理、护士、两个印尼外佣、司机、物理治疗师……
大家记得蔡澜,多半以为他是美食家,其实他的职业可不止于此。
蔡澜是香港几乎最出名的文化人,他是著名的电影人,著名的作家和美食评论家,曾与金庸、倪匡、黄霑并称“香江四大才子”,他是唯一在世的,今年82岁。谁能想到,82岁的蔡澜在微博上有一千万的粉丝,这相当于一个准一线明星的流量。
一般老人摔伤后,要么选择专业的护理院,要么是居家养护,而蔡澜的选择也令所有人大为惊叹:这一方面说明他经济不俗资产颇丰,另一方面则看出他的通透豁达。
这样老派高端的名士风,以后很难再有了。
他出身书香世家,前半生的主业是做电影制片人,最有名的是,曾为成龙监制了《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霹雳火》……
干了多年电影,却发现自己更喜欢写作。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江文坛人才济济,每人都有独门本事,以蔡澜的聪明,他选择了食评这个偏门又有商业前景的写作路径。
后来也有试图走这条路的人,但无一达到他的高度,有他文才的没有他那么会吃,有会吃的没有他的文才,有文才又会吃的没有他的人脉与入世,有他入世的又没有他的格调与长情。
他还做过很多电视美食节目,比如《蔡澜叹名菜》《蔡澜食尚》《蔡澜品味》等,总之,在美食家这个领域,他做到了独步天下。
至于蔡澜身上厉害的地方,他的朋友评论,“大家可能还以为蔡澜生活就是吃喝玩乐,其实不然,无论做什么,他都是一丝不苟全力以赴,并且不断在力求创新。”就说写作吧,每周两三篇专栏,30多年积累下来,出版200多本书,和李碧华、亦舒并称香港天地图书公司的三大台柱子。
这也许是香港文化人的共同点吧?他们必须要在一个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生存,而在这生存里面努力保持体面,是他们成为名士最难的一点。
因为名士最重要的一点,是优雅与体面,在虎奔狼突的生存竞争里,在弹丸之地的养家糊口中,还要显得姿态优雅轻松,这是一种气度,一种格局,也是一种风骨。
很少见他谈人生的意义,因为意义不用多谈,行动才是王道。
现在,在面对人生的辛苦关口,他让我们看到他的慷慨洒脱。——笑对人生易,笑对衰老难,笑对死亡更难,而要老得体面,尤其最难。
从这一点来说,蔡澜堪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