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观娱乐/
阿汤哥,头脑比身体更容易过时
文/银杏
时隔整整五年,61岁的汤姆·克鲁斯带着《碟中谍7》,重回中国内地大银幕。
坐在影院中,当经典的BGM响起,仍然会被《碟中谍7》的动作场面震撼到,只是当这股兴奋劲过去,发现这段戏怎么还没完,160多分钟的电影显得格外漫长。观影时,此类“出戏时刻”屡屡闪现,才发现阿汤哥努着劲挑战人体极限时,面部肌肉又僵了一些。
阿汤哥依然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伊森·亨特,领导着已经基本脱离美国政府管控的特工小队IMF,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只是相比前作的核武器、疯狂科学家、无政府主义恐怖分子,这次《碟中谍7》的敌人更与时俱进一些,变成了一个名叫“智体”的人工智能程序。“智体”脱离人类控制后,世界各国都想抢在对方之前掌控它,将它武器化,掌控“智体”的钥匙成了争夺的关键。
伊森·亨特是唯一的例外。他拼了命找到了这把钥匙,却是一心只想着如何能毁灭“智体”,于是他成了多方势力的眼中钉。
和前几部一样,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依然是各种各样的大场面动作戏,以及阿汤哥如何在耳顺之年继续挑战人体极限。阿汤哥为之进行了一年的跳伞训练,500多次一跃而下加上13000次摩托车飞跃,终于凝聚成了影片中完美的一跳。最后在波兰拍摄的摔火车戏,阿汤哥还要来一场垂直车厢徒手攀爬,这逃出生天的画面也是实拍,非常了不起。
如果把影片拆分开,《碟中谍7》是由几幕规模超大的动作戏拼接在一起的。但且不论观众是否对阿汤哥超人般的真人特技感到厌倦,至少从《碟中谍7》的观感上来说,这些奇观场景已经大大超过它们所该有的时长了,以至于让整部影片显得拖沓。
追车戏很棒,但是追了一条又一条街,换了一波又一波敌人,怎么还没追完,这场戏什么时候结束……总有这样的瞬间让你分心。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介入使《碟中谍7》多了一些科幻的味道,这样的设定并没什么不好,《碟中谍7》是疫情前写的本子、做的前期特效等筹备工作,两年前就拍得八九不离十了;但到了2023年的夏天,影迷们对于人工智能元素的观赏阈值已经大不一样了。
如何在大银幕上体现反人类AI的压迫感,只是在LED上加些瞳孔般的光影特效、在无线通讯里模仿真人说话,就显得有些幼稚,这部戏除了动作之外,也确实没有亮点可言。
61岁的阿汤哥不服老,身手依然矫健,亲自上阵跳崖、爬火车顶,没人不会对这样的电影人精神点个大大的赞;但掩盖在这些肉体特技和视觉奇观之下的,却是“碟中谍”的故事内核已经渐渐跟不上时代。
更难的是,他该如何靠正在拍摄中的《碟中谍8》扳回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