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临缺角亭
上海有座蜚声中外的古猗园。它座落于嘉定辖区南翔镇内,近挨国道沪宜公路,前去游览十分方便。
倘佯园中,除了被苍遒古树、碧翠新竹、奇异花卉、水榭楼阁、小桥流水吸引外,另一景致更令人心潮砰动,即缺角亭。
缺角亭位于占猗园中较高地势处,抬眼望去,绿阴环抱的土丘上呈现它被树枝半遮的身影,那造型似乎与见惯的亭子无甚区别。然,沿青石板坡道拾级而上,登门入亭,却别开生面。亭子不大,半膝高的石凳上座无虚席。一帮离退休翁姐手操乐器吹拉弹唱,个个神采飞扬。这是一支自娱自乐的业余乐队,时常集合亭内演奏江南丝竹,清丽悠扬的乐曲声声入耳,启人心扉。它伴随晨风飘向远方。
远方蓝天白云下,由远及近,微音阁、唐经幢、鹤阁轩、浮玉桥、戏鹅池等阁庵堂院、亭柱桥池,无不玲珑精致。它们错落参差的布局与精妙奇巧的组合,给缺角亭背景铺垫出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缺角亭外廊不算开阔,扶栏低眸,戏鹅池就在眼前,一弯碧水在日照下闪耀粼粼波光,水面上野鸭轻凫,水底下金鱼怡游。正值荷花盛开时节,更有瞧不尽的荷蓬静静地伫立池中,叶瓣肥厚硕壮,花朵红粉黄白,神韵千姿百态,煞是清洌!
转身俯瞰亭子正前,大草坪绿茵如洗,有小孩牵绳奔跑放飞风筝;小曲桥七拐八弯,有情侣相拥拍摄的身影;鸳鸯湖里涟漪微卷,有轻舟你追我逐;绿荫树下,有一队少年红领巾的载歌载舞……这搭那搭欢乐的人群历历在目,让人由衷感受到生活幸福。
晌午光景,轻松愉悦的音乐嘎然而止,蓦地奏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人人神情凝重,目光齐刷刷投视东北方天穹。
我有些纳闷。
一位老者讲,这首歌是他们的保留曲目,每当曲尽人散时,他们必唱。为啥呢?老人们不约而同指一个方向,叫我看亭楣那块石匾。见一方石匾,黑底金粉字迹,上书缺角亭简介。“缺角亭又称‘补角厅’。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本地人民为不忘这一国耻集款建成。亭子东北角故意少造一角,以示东北沦陷,其余三角均塑握拳振臂状,以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我们将吸取历史教训……”
哦,怪不得老人们情真意切,他们中许多人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啊!按图索骤,我仰头端祥亭子四周,果然,唯独亭子的东北向缺一角,像被恶魔吞噬了一个胳膊。风雨剥蚀,层层青苔仍掩不住伤茄的“血流”。而西北、西南、东南,三个角翘角飞突,状如振臂握拳,在愤懑、控诉,在呐喊、决斗!多么栩栩如生的写实,这是历史的遗照。
返回亭内,小坐,心绪平静不了。
缺角亨呀缺角亭,你在我记忆里不会消失!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