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 五版:教育
2020年09月01日

浦东初步实现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的跨越式发展

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人民满意的好学校

新区中小学生走进沪上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报资料图

华二浦东教育集团成立后聚焦优质资源,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本报资料图

位于临港新片区的浦东新区明珠临港小学。 □施宇萌 摄

浦东赴美研修教师在美国课堂介绍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    □本报资料图

在沪台学生科艺夏令营上,洋泾中学男生合唱团倾情演绎。    □本报资料图

浦东开发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浦东始终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长期关心下,在区委、区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浦东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规模总量与发展质量的同步提升,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面向人人、面向终身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政府、学校、社会、市场和市民“五位一体”的教育公共治理初见成效,初步实现了从教育大区迈向教育强区的跨越式发展。

 

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浦东新区历届政府牢牢把握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这个战略地位、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重要使命,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不断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取得了显著成绩。2009年11月,浦东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2014年,通过教育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称号。目前,浦东正在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

(一)教育基本情况与办学规模

近年来,浦东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不断拓展,市级“新优质学校”6所,区级新优质学校项目校69所,约占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25%。2019年,共有101所学校申请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确保到2020年全区所有中小学校依法治校达到基本要求。组建成立了26个集团(联盟)、20个学区,参与项目共470校(次),其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

(二)落实城乡一体化“五项标准”

浦东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五项标准”,努力提升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开放融合、特色创新”内涵,切实推进教育强区建设,努力为新一轮开发助力。

1.完善学校建设标准

加大基础教育学校校舍达标建设。2017-2019年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公建配套校舍25所,新增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新增班级规模742班。积极推进急需交付的18个新建住宅楼盘公建配套学校建设。积极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实施上科大配套附属学校新建、洪山路小学新建工程。同时,加大基础教育学校校舍达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对存量学校进行内部挖潜,已经完成五三中学征地改扩建、惠南二小改扩建、南汇实验学校改造、南汇三中改扩建等项目,正在实施凌兆小学改扩建项目,正在开展下沙学校征地改扩建、大团中学改扩建项目的前期工作。

加强体育卫生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功能用房配置。区文体旅游局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一方面,积极动员各类有条件的优质场馆,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提供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劳动、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综合素质教育所需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育设施补充保障,体育部门免费或低收费为周边学校提供体育训练、活动场地,为学生体育课、学校大型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对冰上项目、游泳、射箭、网球、高尔夫等需要利用社会资源、专业场地开展普及教学的项目,配合教育局指导培训单位以公益价提供服务;开设学生专场,举办各种免费技能培训班;承担三年级游泳普及教学工作;承担部分青少年体育业余训练(竞技体育)场地保障任务;优先引入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的体育俱乐部,场地租赁给予优惠,要求其对青少年开展体育技能培训实施低于市场价收费。

搞好“一场一馆一池”建设和改造,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共享。

目前全区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向社区开放的中小学共268所,其中公办学校261所、民办学校7所,公办开放学校数量占公办学校总量的96%,基本做到应开尽开。

2.优化学校教育装备配置

创新实验室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至2018年底,按照预定规划完成了所有学校的创建工作,验收一次性通过率100%。《浦东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指导意见》的出台,规范了浦东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了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效益。

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2016年10月,新区教育局成立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和指导全区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同时,教育局在对基层学校开展年度考核时,明确将图书馆工作列入考核指标。

加强安全教育共享场所建设。浦东强化安全技防,做好学校视频网络监控及联网建设,形成学校安全风险预防机制、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和安全风险化解机制。截至2019年底,符合要求的学校总数,图书馆占比100%、创新实验室占比100%、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占比97%。

3.加强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

开展中小学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2016年浦东新区启动中小学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工作,制定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中小学信息化校园网络建设具体实施方案。截至2019年底,全区实现中小学校教学和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成果——浦东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无线身份认证统一使用浦东教育云账号,实现了“一站式登录,全区跨校漫游”便捷化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完成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浦东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的教室已全部配备了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和终控设备等基本多媒体教学设备,完成了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改造工作,并为小学、初中学校统一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

落实教师移动终端设备配备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移动终端配比达到100%。根据《浦东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综合评估指数》,建立了德育大数据库平台。在全市率先实施体育中考智能化测试系统信息化,得到市教委的高度肯定。推进学校场地资源对社区开放的全民健身运动,做到100%开放,完成了119所学校向社区开放的智能识别系统。

4.统一城乡教师基本配置标准

加大教师招聘与引进力度。浦东通过完善招聘条件与办法、重塑教师招聘流程、探索“互联网+”模式、开辟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四大举措,不断加大教师招聘与引进力度,根据学校编制标准和岗位设置要求,结合区域教育发展,配齐配足具有相应任职资格的教师。2017-2019年,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学段招聘教师分别为769人、795人、1071人。2018年出台《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的操作办法》,2019年成功引进1名高中物理正高级教师、1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1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乡村学校引进4名本市外区高级教师。

加大优质教师统筹力度。全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每所小学均有1名高级职务教师,每所初中至少有5%的高级职务教师,保证区域内校际间教师职务比例、专业结构基本合理。

完善区域内校长教师流动制度。通过做好校长大聘任、完善教师区内流动、开展教师区内支教与进修等途径,均衡配置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浦东有各学段教师专业发展学校77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40所。

5.财政投入保障发展经费

在教育投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浦东不断完善教育预算拨款制度,确保了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近两年,安排专项资金5亿元,全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建设,同时对教育信息化环境不断升级改造,推动智慧校园建设,以适应“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要求。

 

 

打造“优质均衡、开放融合、特色创新”教育品牌

(一)推进改革创新,提高管理效能

1.规划先行,任务引领

《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完善民生为先的公共服务体系”中,明确“提高教育综合发展水平”的重点任务。《浦东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浦东教育既定的战略目标是精心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和“新常态”要求的“优质均衡、开放融合、特色创新”浦东教育品牌,实现浦东教育强区;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浦东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浦东新区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确立了“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服务能级,创建生态化的教育发展环境,共建浦东美好生活,使教育的优质均衡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的改革目标。2019年9月,浦东发布《浦东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了浦东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目标定位,提出2020年,全面实现浦东教育“十三五”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全面启动“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

2.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教育管理绩效

浦东区委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成员涉及到25个委办局,根据中央、市委确定的重大原则、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在区委常委会领导下,负责浦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推进实施、督促落实。

浦东结合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了教育局内设机构,形成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各学龄段及公办教育、民办教育、托育全链条教育管理体系。根据服务的区域规模及机构所承担的职责,将四个教育署重新划定为新区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初中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和托育等5个指导中心。

2018年,“浦东新区教育督导委员会”更名为“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与新区教育局合署办公。同时,成立浦东新区教育督导事务中心,具体负责浦东教育督导事务工作。浦东逐步构建起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制,确保教育督导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依法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的权威性。

3.坚持项目引领,有序推进综合改革

新区教育局委托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以项目方式承担了《浦东新区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家校社合作促进学校治理结构完善的实践研究》《跨文化素养的实践研究》《城乡学校携手互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研究》《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实践》等改革任务,确保了综合改革理念在学校的实践推进。

(二)创新城乡教育内涵发展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与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加大区域优质教育品牌辐射示范

截至2019年11月,浦东共组建成立了26个集团(联盟),20个学区,参与项目共470校(次),其中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覆盖率达80%以上。2019年浦东研制了《浦东新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试行)》,在绩效工资区级统筹部分设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绩效奖励”项目。目前,全区有新优质学校项目校69所。

2.实施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与合作办学,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创新

2017年,浦东积极申报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区内周浦实验学校、航城实验小学等6所农村中小学分别与上海市中学创造教育研究所、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等机构和学校达成项目结对合作意向。

委托管理(合作办学)是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创新,是促进区域均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现浦东义务教育阶段有合作办学项目12项、委托管理项目2项。

积极为新建公建配套学校教师配备师资。新区教育局通过完善委托管理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探索新增学校的教师招聘工作模式,通过公开招聘、区内流动等多种方式为新开办学校配置教师。

3.基于“三个立足”,推进浦东教育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浦东教育的对外开放立足教育服务发展、立足学校内涵发展、立足人的发展。目前,浦东已形成了以外语教育为载体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基于学科教育的国际理解教育等五大模块、20个课程群及100项具体内容,在“博物馆+”项目中感受跨文化的魅力,在“一带一路”之旅中掌握跨文化交流能力,以中外融合课程学习跨文化素养。同时,通过中外课程比较,实现浦东教育与国际教育的开放融合,为国际化人才培育奠基。2014年,浦东启动优秀教师赴美交流研修项目,至今已有5期131位项目学员参加。2018年5月讲习团成立,通过机制创新将一批批浦东教师多年的积淀、蜕变转化为浦东教育未来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力量。

(三)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特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推进强校工程建设,逐步建设成为“家门口的好初中”

浦东积极落实市教委意见,实施初中“强校工程”,全区共有19所公办初中阶段学校作为实施“强校工程”实验校,围绕有机融入“双名工程”、优质品牌辐射带动、专家团队全程指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激发自主办学活力、凝练办学特色品牌积极开展。同时针对实际,再遴选10所初中学校,作为区级实验校,成立浦东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联盟,围绕“顶层设计、U-G-S合作模式、个性化方案制定、过程性管理、强校联盟”五个方面,做实、做优、做强区级“强校工程”建设,从而进一步扩大“抬升底部”的受惠面。

2.创新办学模式,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浦东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具有鲜明浦东特色的10种办学模式——学区化办学、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与高校合作办学、新优质学校、新开办学校高起点发展模式、局镇合作、办学联合体、城郊结对以及百年老校集群式发展,10种办学模式的有效运用有力推动了优质资源的辐射。

3.科学优化教师继续教育支持体系,助力教师终身学习能力提升

围绕“高素质”“创新”两个关键词,以“全人教育”和“终身学习”为建设理念,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综合考虑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要素。

“十三五”期间,浦东打造和完善了具有“浦东特色”,以“开放、多元、科学、亲和”为特征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了“基于标准引领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和“基于标准引领的专业评估体系”。

4.全面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浦东坚持立德树人,以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为目标,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危机干预处置工作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实施顶层设计,构建完备体系。整体规划,分层布点。2011年4月成立了“浦东新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2018年12月又成立了“浦东新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两个中心合署办公,有效整合了工作力量和专业优势。同时,教育局组建了“浦东新区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两个“中心”常年无休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和教师、家长开展公益性心理咨询和家庭指导服务,并开通了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该中心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上海市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等称号。

在两个中心的牵头指导下,各学校均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家庭教育指导)”的两级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服务网络,确立了“机构、队伍、课程、活动、科研”五位一体的工作内容。

完善机制,惠及全体。构筑防线——一级预防:对于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引导全体学生热爱生命、珍爱健康;二级预防:对于有心理问题学生的预防性干预;三级预防:对于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医教协同服务。应急响应——设立了区域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区内中小学校各种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或者已发生的危机事件,提供高效援助。严格考核——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对各学校的考核指标,对因单位主体管理责任造成心理危机事件及学生人身伤害事件的予以一票否决。

坚持专业引领,加强队伍建设。配齐建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及培养,原则上在区内每所学校教师岗位结构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1名,凡有2个及以上校区的学校至少2名,逐步提高小学专职心理老师的比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其中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应进行不低于30学时的专业伦理、知识和技能等培训。将各学段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纳入学校教师岗位聘用,打通心理教师初、中级职称与高级职称评审的通道。职称评聘过程中,同等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优先考虑。对全区学校心理教育分管领导、心理教师进行了集中的专题培训,再由心理教师对本校全体教职工进行培训,完成三级预防的全员培训。以问题为导向做优家庭指导教师培训——开展培训前调研,了解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热点、难点和困惑,确立培训主题、制订培训计划。进行培训中管理。采取微信建群的方式,每场培训都做到课前签到、课间讨论、课后评价。实施培训后考核。

各方协同共进,合力助推成长。推进课程全覆盖——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与学校德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相融合。构建指导体系——形成了“日读、周问、月听”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36个街镇设立了108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点,实现了街镇全覆盖。深化医教协同——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医生咨询,实行跟岗见习,开展大型义诊。发挥社会力量——组建起了一支160多人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家庭教育专家团队和家庭教育讲师团队两支团队,广泛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积极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

(四)推动城乡学校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持续自主发展

1.提升课程领导力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召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工作推进会。浦东义务教育阶段共有2所小学和4所中学(市教委教研室增补2所)确定为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学校。

2.开展学科德育深水区探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浦东在完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举措,重点围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建设、学科德育教研活动、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教师学科德育能力提升的区级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开展学科德育深水区探索。

3.探索快乐“30分”综合主题活动,赋予学生多样化的活动体验

4.规范开展课后看护服务,切实解决学生放学后“三点半”难题

2019年,浦东所有公办小学(含一贯制)全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11所民办学校也开展了此项工作。各校将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纳入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5.注重绿色指标评价,完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深化教育整体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完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注重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等科学评价的诊断,对浦东初中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形成基于浦东绿色指标测试基础数据报告,根据分析报告相关结果制订改进方案。浦东建立了学业质量监测体系,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应有的监测与反馈、激励与鞭策、矫正与导向的功能。

6.做“强”做“实”做“准”,发挥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的服务功能

做“强”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浦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了能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2017年起,浦东开始探索“与学校共谋发展的问题导向性督导”。目前,已完成了对60所初中和87所小学合计147所学校的发展性评价工作。

做“实”经常性督导。浦东从“大”教育的特点出发,把《浦东新区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作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基准,明确提出了“八个一”的工作机制和责任督学“八个一”的工作要求,形成了《浦东新区责任督学标准化督导方案》,进一步提升经常性督导的工作效能,服务于浦东教育强区建设工作。

做“准”专项督导。浦东的专项督导坚持跟进群众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升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督导评估结果在实验校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对同一实验校开展纵向比较分析,作为教育质量监测的依据,推进强校建设发展。

(五)助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性生态环境

1.不断完善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推进浦东教育信息化统筹发展

2016年浦东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8年成立了浦东新区教育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快在项目管理、日常运维等领域的相关制度规范建设,制定《浦东教育云资源使用规范》,完善《浦东教育城域网应用服务指南》,已初步形成较为全面的基于云服务的教育城域网运维体系。

2019年浦东召开教育大会,发布了《浦东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1134”浦东新区教育信息化顶层规划和发展体系,即1个统一身份认证中心,1个教育数据中心,3大区域综合平台(教育治理综合平台、教师发展支撑平台、教育对外服务平台),和智慧校园(标杆校)4类应用建设,推进浦东教育信息化统筹发展,指导浦东构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良性生态环境。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 加快实施区域学校教学变革

浦东教育信息化以“1134”体系顶层设计,建构了浦东教育大数据中心。基于统一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接人事、学籍、资产、业务活动等系统平台,集成学生、教师、学校、资产等权威数据,助推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5所市级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的全面智慧教育升级,引领全区智慧教学改革,辐射智慧教学;以39所学校“数字学习中心”一间教室的变革,集合优质资源,带来了教学的创新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实验-示范-推广”的推进策略、“培训-研修-服务”的专业支持,提升全区300多所学校三万多名教师的课程融合创新能力。

3.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确保教育网络安全平稳运行

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制度,成立教育局信息化与网络安全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加强网站安全检测频度,学校网站两个月一次、区域网站每个月一次进行全覆盖安全扫描和加固工作。实时监测教育专网,预防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实施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保障网络与网站安全运行。

 

本版文字整理 本报首席记者 符佳

本版协办 浦东新区教育局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