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4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财经
2019年04月16日

全国首张轨交工程质量保险保单签发

工程质量缺陷保险承保范围进一步扩大

本报讯 (记者 张淑贤)在我国始于住宅的工程质量缺陷保险(IDI),继拓展至普通市政工程后,承保范围再次拓展至轨道交通项目。日前,总部位于浦东的中国太保成功中标“上海市轨交17号线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保险”项目,作为首席承保人正式签发了全国首张轨道交通工程质量保险保单,标志着我国IDI承保范围实现新的突破。

上海去年IDI承保约300个项目

中国太保透露,目前,太保产险在国内已承保242个IDI项目,累计保额超300亿元,保险标的以民用建筑为主。相较于普通民建工程,轨交工程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等特点,此次轨交工程质量保险方案设计前后历时两年,历经10多轮磋商,最终得以成行。

工程质量缺陷保险是始于法国的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后来逐步被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引入。具体来看,该险种是以质量潜在缺陷风险所导致的建筑物等使用期损失或维护、重修、重置费用为标的的保险,由建设单位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承保后委托风险控制机构进行全过程质量管控,一方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质量风险事故的发生。

2006年起,IDI开始在我国试点,不过推进较为缓慢。为鼓励投保,2016年,上海市住建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本市推进商品住宅和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实施意见》,要求上海保障性住宅工程和浦东商品住宅工程率先实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此举被认为是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创新实践,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现。

数据显示,上海地区2018年累计IDI保费收入已达7亿元,承保了约300个项目,平安、人保和太保为主承保单位,其他参与共保的保险公司约有10家。

我国逐步完善IDI政策和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IDI制度的实施,中国保险业协会去年11月发布《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填补了国内IDI险种的政策空白。同时,中国保险业协会发布的建筑质量管控模式,还正式引入了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作为第三方力量,共同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管控新模式。

在IDI试点走在前列的上海,早在2012年,相关部门即发布《关于推行上海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的试行意见》。同年,中国太保首席承保国内首个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项目,保单保额高达10亿元。

保险公司同样在发力IDI业务。中国太保表示,下一步将推进IDI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系统创新,梳理专项理赔流程、制定理赔服务标准规范,通过保险手段对各类工程质量全生命周期提供切实保障,进一步发挥保险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