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卫生
2018年09月20日

东方医院筹备建设“中国脑库”

探索创建阿尔兹海默症护理新体系

■本报记者 张琪

9月9日深夜,一条寻人信息引起关注:一名家住花木街道、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76岁老人,已经走失24小时,家人正在焦急地寻找他。虽然是在深夜发布,可这条寻人微博到翌日早晨的阅读总量已过5万次,由此得到的有效信息最终让老人安全返家。值得关注的是,老人的儿子有医疗背景,他感叹:“作为一名从事疾病控制工作的专业人员,面对阿尔兹海默症,我依然深感无力。”

研发特效药

需“脑库”支持

数据显示,阿尔兹海默症正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致死性疾病——目前全国至少已有950万名患者,每年有近100万新增确诊病例,且年新增病例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峰值。

“老年痴呆的原因很复杂,但是,阿尔兹海默症是其中最残酷的一种。”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刚介绍,该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钝刀割肉”一样缓慢却残忍地侵害罹病的患者。让全球医学界和药企颇为尴尬的是,至今尚未有任何一种药物或治疗手段可以减缓其病程。即便是世界级生物医药制造巨头辉瑞公司投入上百亿美元进行研发,至今也没有找到特效药。

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实验对象。李刚指出,药物研发离不开动物实验,小白鼠、猪、猴等实验动物都是因为脏器与人类相似而成为药物研发的“功臣”。“但是,人类大脑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构造之一,还没有发现任何一种动物的大脑与人类相似。”这意味着,攻克阿尔兹海默症必须使用人类大脑进行实验配合。

“从医学伦理上来说,不可能用活人做实验。由此,捐献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成立脑库成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李刚透露,原同济大学校长裴刚院士带领了国内最早研究阿尔兹海默症的团队,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东方医院神经内科主导了一项阿尔兹海默症社区跟踪项目,这也是上海首个相关社区调查项目。此外,设在该院转化医学平台上的“中国脑库”已进入筹备阶段。

大型养老社区落地浦东

设阿尔兹海默症护理专区

今年9月初,中国太平洋保险宣布,由其投资40亿元建设的大型养老社区“梧桐人家”全部结构封顶。该社区配备了一个有900张床位的护理医院,院内设有专门的阿尔兹海默症病区。据悉,该病区正与欧洲一个著名的阿尔兹海默症护理机构洽谈托管合作。

李刚介绍,法国上市公司欧葆庭是专业的阿尔兹海默症日常护理机构,于2016年在南京建立了特别护理中心,共有140张床位,其中的22张床位特别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设置。欧葆庭还与北京和悦家国际颐养社区合作,建立了一个特殊老人养护体系。

“有效的辅助治疗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更愿意沟通,更自信,更有满足感。”李刚表示,针对该症,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照顾模式:第一种是德国模式,即将患者聚集起来,基于“患者会先忘记近期发生的事情,而久远记忆可以保留到病程的较后阶段”这一状况,为患者营造出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生活环境;第二种是日本模式,是将患者家庭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社区;第三种是美国模式,类似于中国目前以家庭照顾为主,不鼓励患者和患者家庭聚集,但是有药物治疗和社区支持。

李刚认为,中国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建立起更完善的护理体系。这一体系不仅仅指专门的全天候护理中心,还包括居家护理、日护理及短期护理中心。

“上海可以探索成立日护理中心。”李刚表示,对于居家的患者,可以白天到日护理中心,进行更多交流、互动,保持大脑的功能和活力,到晚上再由家人接回家,在最熟悉、最安心的环境中充分休息。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