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新闻纵深
2018年09月20日

钹子声声在今朝

■本报记者 李继成 实习生 陶毅雯 通讯员 余达升

伴着仓仓响的钹子声,浦东说书从茶馆走进社区、学校,得益于国家政策和保护工作者的努力,这一几经沉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焕发新生。

 

“有6个小姑娘从小学起就跟着我学浦东说书,现在她们升入同一所中学,可以完成5年制整个课程体系的学习。”

9月3日,开学第一天,作为浦东说书的市级传承人,陈建纬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已经带了40个学生,其中不仅有女生,也有男生,不仅有本地的孩子,还有新上海娃。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浦东说书的传承基础愈加广泛。

从散落民间到形成理论研究、从普通娱乐项目到非遗项目、从书场茶馆到居民社区、从曾经面临凋敝到如今中小学传承基地建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多年来,浦东说书完成了一次次“华丽转身”,成为北蔡的特色民俗品牌,也成为浦东文化中的一张名片。

开枝散叶:

流传不只在浦东地区

浦东说书成型的历史已有200余年,它不仅在浦东地区、也在上海其他地区及江浙一带流行。

“钹子一敲仓仓响,今天上台唱开场。在上海郊区陆家浜,有个先进饲养场,养猪工作有成绩,干部社员齐赞扬。要问模范饲养员,喏——就是养猪阿奶夫妻俩……”

这是浦东说书经典曲目之一《养猪阿奶》中的一段。浦东说书又称沪书、农民书、钹子书,根据专家的考证,其起源与佛教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佛教自公元前后传入中原地区后传播很快,僧人和信徒普遍以有说有唱的方式,在民间说唱佛教故事,宣讲因果报应等教义,被称作“说唱因果”,也叫“唱导”“宣卷”。浦东地区在宋代基本成陆后,佛教随之进入,在人口繁衍经济发展的同时,“说唱因果”也在浦东地区广为流传,通俗易懂的“俗讲故事”,生动形象的比喻很受欢迎。

据北蔡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赵宏财介绍,浦东说书的早期从艺者们借用佛教宣扬教义“说唱因果”的某些曲调和形式,使用浦东方言,融入浦东民歌的一些音乐元素,借鉴了评话、评弹等曲种的某些表演手法,慢慢使浦东说书这一曲种成型。

晚清嘉庆年间(1796—1821),浦东南汇黄路人顾秀春,首开敲击单片钹子为说唱伴奏的先河,正式确立了浦东说书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作为一门独立的表演艺术基本定型,距今有200余年。

浦东说书初起时,艺人们只在浦东农村集镇演唱,这里的浦东并非局限于今天的浦东新区行政区,还包括了奉贤等地。

1950年,包括浦东说书艺人在内的上海各剧种曲种的所有艺人,都集中到大世界游乐场学习,期间浦东说书正式改名为“沪书”,并成立了“上海市沪书改进会”。之后,各区县都成立了专业的曲艺团,浦东说书成为它们最主要的演出形式之一。浦东说书走上了一条壮大发展之路。1960年,石耀亮先生代表浦东说书艺人出席全国“文代会”,浦东说书达到全盛时期。

“浦东说书不仅在现今的浦东地区,还在上海的其它地区及浙江嘉兴、平湖以及江苏海门、启东一带流传,成为上海地区有着广泛影响的重要曲种。”赵宏财告诉记者。

申遗前后:

抓紧抢救和挖掘

经过不懈的抢救和挖掘,一度濒临消失的浦东说书又迎来了春天。

“文革”中,各专业演出剧团全部瘫痪,浦东说书难以独善其身,艺人受冲击,演出停止。“文革”之后各区县纷纷恢复沪书演出团体,其中主要的有春江沪书团、原川沙县、原松江县和原南汇县等专业演出队。但在短暂的恢复之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原先的茶馆书场逐渐消失,再加上多元文化的影响,休闲方式的多样性,浦东说书不可避免地式微了。1987年,春江沪书团全体转业,从此上海专业的浦东说书演出团体不复存在。

“当时,浦东说书可以说是濒临消失。但后来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浦东说书又迎来了春天。”陈建纬说。

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我国在2004年加入这一公约之后,于2005年启动了第一次成系统、分门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国大普查,使很多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及时拯救和保护。

2005年9月,北蔡镇文广服务中心(现北蔡镇文化服务中心)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实际,以“全面普查、调查摸底,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整理保护、传承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在被确立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之前,浦东说书的生存状态非常窘迫:找不到一处像样的演出场地,演员或垂老退休或转投它业导致后继无人,以至连浦东年轻一代也少有人知道家乡还有这门乡土艺术,抢救和挖掘成了申遗最主要的任务。

由于当年很多从事浦东说书的艺人本身文化程度有限,说唱表演更多是为了谋生,作品和表演艺术采用的是师徒口口相授,容易造成人在艺存、人亡艺绝的局面,能被系统地记录下来的数量有限。而1996年的“施春年沪书艺术回顾演出”留下的录像,成为浦东说书申遗中极为重要的音像资料,这也让申遗工作团队深知系统地抢救和挖掘在保护传承中的重要性。为此,工作人员多次去市和区图书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查阅浦东说书的历史资料;去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寻找视频及音响资料;去浦东各集镇访求说书艺人们活动的足迹;组织十多位老艺人对浦东说书历史与艺术发展道路进行回顾;组织人力拍摄了申遗纪录片......

2007年初,北蔡镇完成了浦东说书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同年3月,浦东说书被列入浦东新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月,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当时经过普查,北蔡镇文化服务中心共掌握了33位说书老艺人的线索。申遗工作组奔赴上海松江、闵行、南汇、奉贤、金山,以及江苏省启东市和浙江省平湖市等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登门拜访了25位老艺人。

老艺人们向抢救小组讲述浦东说书的前世今生,还纷纷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各种说唱本、照片、演出服等物件。金山区老艺人顾骏岐当时患病住院,但他为工作人员的诚意所感动,出院后捐赠了《大红袍》《铁道游击队》《现代短篇集》三部手稿。

在20多天的调查走访中,工作人员征集到钹子数个、演出服3件、脚本13册、开篇唱词60多篇等,基本摸清了浦东说书现存的家底。

2009年,在北蔡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浦东说书陈列馆建成。馆内陈列了大量从老艺人身边收集而来的服装、道具、手稿、老唱片、磁带、照片、光盘等物品。仅珍藏于陈列馆内的纸质文献就包括长篇说本27本、现代短篇话本9本、老艺人手稿21本、开篇唱词232篇,展示着浦东说书全盛时期的印迹,也为非遗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动态保护:

融入社区和学校

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北蔡镇将浦东说书带进学校和社区,让浦东说书“活”在人们的生活中。

在北蔡镇文化服务中心浦东说书书场里,台上方永欣老先生正在表演说唱《小侠闹扬州》,台下的老人则聚精会神,听得起劲。

“这里基本上每天下午都有浦东说书,曲目也是不断轮换,平日里一有空就过来听,也正好解解闷。”王老先生说。

收集曲本、谱本、服装道具、建立陈列馆……学术界把对非遗在物质、器物层面的保护称作静态保护,而开设常设书场,让浦东说书与人们生活相结合,则是一种动态保护。当然,北蔡镇在保护传承浦东说书上,不只是开设书场,还在融入社区、融入学校、理论研讨及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探索。

赵宏财告诉记者,十年来北蔡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国家非遗这项事业作为北蔡的重点工作。“如何传承发展,我们认为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所以在镇域内的一所小学、一所中学分别设立传承培训基地。浦东说书作为浦东地方的一个文脉,通过基地传承培训平台,对学校进行扶持,推动民俗的艺术走进学校,与学校的教育机制相结合,使之能够传扬光大。”

北蔡镇浦东说书传承培训基地设在北蔡镇中心小学和北蔡中学内,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挂牌。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人员编写了浦东说书的教材,改变了过去口传心授的单一传承方式。教材的内容、难度循序渐进,便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与练习。

在传承基地,老师们一方面指导学生欣赏录音和视频中的名家名作,体会浦东说书独有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对孩子耳提面命,教导他们学习钹子演奏基本方法,学习说纯粹的浦东话,学习“贯口”及“圆口”“方口”等“说”的基本功和不同风格的表演运用,学习基本唱腔,以及“手、眼、身、法、步”等形体要领,还指导孩子们排练一些短小的节目。

自建立两个传承培训基地以来,参与过浦东说书系统培训的中小学生不下千余名。基地编排的节目参加过中国国际艺术节长三角地区曲艺汇演、上海市世博故事大赛、上海市少儿曲艺大赛等一系列演出,获得过各类奖项。去年,由北蔡镇浦东说书传承培训基地创作的《野菜颂》在“唯实杯”上海少儿曲艺大赛中入围小牡丹奖。今年,北蔡镇小学、中学的参赛队伍都拿到了沪语大赛的金奖。

“不管这些孩子们将来做什么,浦东说书的学习让他们有了才艺特长。而且现在的小孩上海话已经不怎么会说了,但通过浦东说书,包括一些新上海人的小孩,几年下来他们的上海话讲得也老好了。”陈建纬说,“教小朋友学习浦东说书,我是蛮高兴的。”

在进入学校的同时,浦东说书还走入社区。2009年4月公益书场在文化服务中心大楼中正式开张,从最初的每周两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周六次,成为一个固定的非遗公益传播和观赏平台,名闻遐迩。

除了固定书场,浦东说书还通过送戏进社区的形式,走近居民身边。由镇文化服务中心组织文艺演出队带着浦东说书节目巡回进69个居村,为居民表演服务。同时,吸收社区居民参与节目的排演,将居民由观众变身为演员,消除了居民与非遗的距离,发展了许多浦东说书的拥趸,在更大范围内争取到了更多数量观众来观赏和参与。

申遗成功以来,北蔡镇通过专家论坛、研讨,加大了浦东说书的理论研究;通过“缤纷长三角·浦东北蔡杯”曲艺邀请赛,提升了浦东说书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创编新剧,丰富了浦东说书的表演内容,近年来,《分段承包》《养猪阿奶》《夸夸伲格好老师》《嫁女歌》系列剧等多个作品获长三角曲艺赛金奖。

钹子声中,浦东说书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已经十年,北蔡镇对它的保护工作也进行了十余年。

“尽管期间遇到过困难,将来也不会一帆风顺,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赵宏财认为,“未来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座城市,文化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书场内每天都有表演。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刘思弘

传承人教小学生学说书。

浦东说书陈列馆内有手稿、老唱片、磁带等。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