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18年09月20日

浦东新区推进“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办好办成群众一点一滴的小事

区地区工委对居村“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情况开展体检式调研

“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一年来,经历了试点、推广、全覆盖、标准化推进等阶段,目前规定动作已经基本达标。根据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关于“家门口”服务站要一家一家抓验收、抓评估,以及当前“有没有”的问题基本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指示精神,近期,区地区工委结合大调研,以规范落实为标准,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立足全景展示,体现问题导向,对1284家居村“家门口”服务站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体检式调研。

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经过各方大力支持和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全覆盖建立了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队伍增能、智能运行的“家门口”服务体系,“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标识统一化”的理念成为思想共识,“甘作服务群众‘店小二’”的工作作风正不断强化,高品质服务效能正不断提升,“家门口”品牌优势正不断凸显。

一是在思想认识方面,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度,转变视角、转变作风,切实把群众团结凝聚了起来。

在调研中可以感受到,基层的思路在转变,思想认识高度在提升,老百姓的感受度在增强。视角在转变,从“政府视角”到“百姓视角”。过去村居委开展工作以工作日为主,现在“家门口”服务站实行错时制、延时制;过去村居委大多是“一人一桌一电脑”,甚至“一人一间大办公室”,现今相当多的“家门口”服务站做到“共享工位、共享电脑、共享空间”;过去村居委一楼大多是办公区域,现在不少“家门口”服务站腾出一楼空间让位村居民。来办事的居民表示,改造后的服务站“多了亲切感、少了距离感”,感觉更加温馨了。作风在转变,从“父母官”到“店小二”。“家门口”服务站致力于打造社区服务界的“海底捞”,提供最暖心最贴心的服务。有居民表示,以前是“干部动嘴,百姓跑腿”,现在是“百姓动嘴,干部跑腿”,觉得很暖心。由此可见,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浦东干部作风的转变,感受到浦东干部为民服务的真心。

二是在服务项目方面,充分对接广大群众日益多元的需求,注重质量、注重品牌,把服务送到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感到不少优秀的服务站不断深入打造服务品牌,力求达到服务最优,项目最优,效果最优。梳理清单,形成互动,贴近群众需求。“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的互动,改变了以往政府单向“派单”的情况,从群众中获取他们所需服务的内容和种类,让群众自己“点单”。满足需求,提升质量,选准服务项目。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项目,提供就近、便利、稳定、可预期的服务。注重反馈,深入打造,精心铸就精品。根据群众反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服务。比如,界浜村把服务项目清单上的100个项目,在首问接待室张贴公示,根据村民接受服务后的反馈情况,动态调整服务供给的频次和时间。

三是在群众参与方面,运用多种手段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热烈响应、热情投入,满足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让社区内的不同群体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各“家门口”服务站想办法、出新招,从关注点着手,找准兴奋点,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比如,东方知音居民区全方位挖掘为了照顾子女及孙辈背井离乡的“老漂族”需求,推出“‘老漂梦’、知音情”自治项目,通过平台的搭设、活动的开展,让“老漂”们在家门口就能认识上海、融入上海,鼓励他们在小区的建设中奉献自己的力量。“老漂”苏阿姨表示,“在‘家门口’的服务站,不仅享受到了服务,还能为大家做点事情,感到很开心。”

下一步,地区工委将继续对标市委“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求,以及区委“四高”战略部署,创造“高品质生活”要求,力求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举措,结合当前工作实际,通过加强党建引领、细化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功能等方式,全面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升级版。

(供稿: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地区工作委员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