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 各国政策各有不同

    本文字数:1895

今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作为2017年中央推出《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配套措施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计划的人才保障和支撑,《意见》体现了“两个坚持”,即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着力提高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

3月22日,新华社已全文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的通知》,《意见》全文一共有五次提到了“工会”,在16条的政策措施落实任务分工中,人社部和全总共同牵头的一共有9项,剩下的还有7项全总作为参与单位承担任务。为推动政策落到实处,我们不妨放眼世界,看看他国是如何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

德国:有适合本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的完善体系

作为技术创新大国和制造业强国,德国不仅需要顶尖的科研和工程人才,而且对高素质技术工人也有大量需求。德国对于技术工人的培养,有着一套适合本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的完善体系。技术工人的各种待遇均可得到充分的保障。

德国小学四年之后就会按照学习能力分到不同学校,少数成绩最好的孩子进入文理中学,这也是通往大学的必经之路。其他大部分孩子则进入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普通学校,为他们将来走上技术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很多德国技术工人都是“童子功”,专业技能非常厉害。这种职业教育通常都会与相关企业挂钩,学校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后备力量。这些技术工人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很快就能学以致用,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而经过学徒及试用期,签署正式的合同后,技术工人的薪水和各种待遇,如社保、医保、休假、按步骤涨工资等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德国企业特别是家族式的中小企业对技术工人尤为重视和善待,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会享有丰厚报酬,而这些技术工人也会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将工作做到极致。

在德国,只要有一份正式工作或者相对稳定的工作,都能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因为除了有全民医保,德国公立教育全部免费,甚至包括大学。所以德国人大都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如读一所职业学校做一名技术工人,而不是都奔着大学这一条路走。

美国:人们不排斥从事蓝领工作

众所周知,美国人工费用较高,有时蓝领工人收入比白领还要高。此外,在美国职业歧视率并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受教育程度并不是特别高的人群并不排斥从事蓝领工人的工作。

美国对于技术人员薪金水平有着严格的规定。建筑类人员月收入大概在4千美元左右。从事木工一类的人员收入也在4千美元左右。做食品加工或者是农业工,每月收入大概在3千美元左右。从事电梯维修或者是屠宰技术方面的工人每月收入可能是在3千美元左右,和从事脑力工作的比如基础会计师的收入差距并不是很大。一般刚毕业的会计师收入可能月薪在4千美元左右。如果在服务行业,比如厨师助理或是酒店服务员的收入大概每月在3千美元左右。

总体而言,技术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每月3500美元,一周上班时间为40小时,每天8个小时,一周5天。40个小时以外算加班,按照平时收入标准的1.25-1.5倍计算。超过50个小时,从第51个小时开始就要支付双倍薪水。如果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支付3-5倍薪水也是正常的。如果不算加班费,合算成人民币,技术工人大概每月可以拿到2万人民币。

俄罗斯:与欧美国家待遇有较大差距

相对于欧美国家的高薪高酬,俄罗斯技术工人的待遇还有巨大差距,然而俄就业市场的技术工人却是极度短缺。看似是一个市场悖论,但成了俄罗斯难以走出的困境。

据调查显示,目前俄罗斯工业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缺口为50%,俄科学院经济预测研究所表示,一些技术人员岗位缺口高达80%。即便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俄罗斯技术工人的待遇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年轻一代甚至干脆把技术工人排除在职业规划之外。俄人文学科的毕业生超出社会需求的两倍,经济学院的毕业生甚至是社会总需求的三倍。原本用来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学校反而成了年轻人大学落榜后的无奈选择。

当然,俄政府也试图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但还仅仅停留在喊喊口号、每年举办全国性的技术工人大赛、增加职业学校奖学金名额等技术性手段,切切实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国家政策却远没有落地。在市场倒逼改革的环境下,俄罗斯大型工业企业巨头将重点放在解决技术工人流失率上。

于是,俄罗斯工业龙头纷纷开始打造企业内部技术工人激励体系。首先,必须解决住房问题。在俄罗斯高房价、高租金的环境下,只有先给技术工人解决住房问题,才能真正留得住员工。其次,在市场改革中,原本主辅分离后的企业又重新发展注重内部福利的副业,比如职工餐厅等。最后,建立职业发展体系,让每个技术工人都有可以看得见的职业发展规划,也只有培养和留住技术工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