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视觉
2024年09月02日

志远美术馆:一座闪烁灵光的桥梁

阅读量:2807 本文字数:4173

□ 蔡小卫

 

志远美术馆位于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由美术展览馆、志远陈列馆、艺术教育基地和艺术家访问中心四个功能单位组成。它是以旅美画家丛志远命名的,在丛志远旧居的基础上改扩建,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以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形式打造。丛志远,美国新泽西州威廉帕特森大学版画系主任、终身教授,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董事长,著名画家。

美术展览馆里陈列出丛志远教授各个时期的代表作,以及与栟茶有着深厚渊源的蔡观明、康平等33位名家作品76幅。

 

 

 

版 画

 

版画是绘画艺术中主要画种之一。欣赏丛志远创作的《丝路驿踪之一》至《丝路驿踪之十二》一共12幅版画,“丝绸之路”四个字会跳出来,会认同历史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画家珍视历史的足迹,让光打在画上,把画孤立,画前的你就会忘记环境,会听到他在说:历史走过的路成为了今天的世界。

很多画的背后有你想都想不到的故事,丛志远带你穿越历史的鸿沟,漫游在一个个古老而多彩的国度之间,描述文化的兴盛与沉寂。画面上,马、船、人;骑马、日出、奔跑,气象万千都彰显着历史的复杂和多元。亦能看到画家的取舍和概括。

《生命之泉》《湖心岛》《秋韵》《飞天》《彼岸》《纸币西传,凤鸣波斯》万种风情的作品,观看之后,会认同文学上说过的一句话:偏离规范的写作是好的写作。要讲透一幅画,是没有尽头的过程,只能粗略地说,可能是艺术家出于虔诚也出于智慧,让人猜测,他似乎要为每一个细微的灵感都找一个说法。观画者的本能和直觉难以求让,这对画家来说,既是激活又是折磨。从志远让大家睁开眼睛慢慢看下来,眼界被打开。

赵笺的作品《曼哈顿印象之一》《曼哈顿印象之二》《无题》都在表达他的所得,一个纯粹的画家不会迎合读者。曼哈顿,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权力地带,这点,从画中可以体会到,画功细腻,精力过人,他在表现生活。

元代画家宋伯仁为了把梅花的种种形态都记录下来,创作出的《梅花喜神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描绘梅花的木刻版画画谱。因为他实在太喜欢梅花了,他说道:“余于是考其自甲而芳,自荣而卒,图写花之状貌,得二百余品,久而删其具体而微者,只留一百品,各各其所肖并题以古律,以梅花谱目之,其实写梅之喜神耳。如牡丹竹菊有谱,则可谓之谱。余欲与好梅之士共之,付刊诸梓,以闲工夫作闲事业,于世道何补?……雪堂岩耕田夫宋伯仁敬书。”

木板水印源于中国明朝十竹斋胡正言所创造的“饾版拱花”套印技艺。这种技艺可以复制一幅名画的精髓,逼肖原作,如果宋伯仁穿越到志远美术馆看到也会击节称奇,他们认为,这非但不是“赝品”而是美的再生。由于这项技艺始终基于手工进行,因此,中国目前把此纯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继承和发展。古代文人喜欢咏梅,也喜欢画梅,两者皆是雅事,甚至是文人间的一种“时尚”。

 

 

 

 

水墨画

 

水墨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水、墨、纸为主要材料,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自然、人物、动物等各种形象。水墨画被视为高雅艺术,她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近代画家蔡观明善书画,精教学,会行医。在1960年南通市图书馆因对古籍和地方文献加强管理,聘请当时身为省文史馆官员的蔡观明与书法家叶胥原等人进行古籍分类、排架、编目以及修补工作。他创作的《为仲膴画山水》可谓“格高而思逸,笔精而墨妙”,运用传统笔墨表现古韵情,“为仲膴”让人感受到画家与书法家留在空气中的回想,墨味儿里洋溢着默契、幸福的光彩。

清代绘画以山水画为尊,画家周笠是栟茶女婿,他的妻子是栟茶人缪瑞英。他的《山水图》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丰富了笔墨、意境表达的技巧。清人评其作品“生意远出,神气内涵,万点当虚,千层叠起,浑厚中自露秀色”。

晚清画家缪芾的《桃花游鱼图》是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画作,桃花寓意吉祥、长寿;鱼儿寓意富有、自在。整幅画使人透过温和的春水看到了明媚的春日景象,达到了画外有画的艺术效果。

康戎创作的《写生荷花之1》与《写生荷花之2》好似孪生姐妹,是用水和墨所作之画。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产生丰富的变化,表现物象,很独到。康戎把文人笔下烂熟的荷花题材勾勒出与众不同的性格,除了具有过人的手上功夫,还具有过人的胸襟胆识。一笔一画都在诠释: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康平的《双喜图》属于水墨画中的花鸟画,画中的两位生灵与盛开的梅花都是生机,无穷的生命力吸引着你。一只喜鹊在啼叫,另一只在观望,幽静的自然界在喜鹊的啼叫声中打破了天际,这样的叫声也叫醒观众停下脚步,让内心归于宁静。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的最爱,在他们笔下有写不完的诗,画不尽的画。她是寂静之中的灵魂,是大自然中稀有的珍珠,当然,画家的心声远不止这些。

“水墨”和“设色”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它们在传统国画中,是一种常态。人们从历代画论中可以知道,水墨画并不排斥色彩,色与墨的主导原则是“墨为主、色为辅”,黑色能与任何色彩进行搭配,所以墨在画面中起着统一画面和协调形象的作用。尤文绚创作的《荷花》无论是画面的装饰性,视觉上的美感和形式感,还是笔墨和色彩的表现性,都突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制约,视觉美感成为作品的核心,终究回归到墨分五色,体现了当代水墨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

缪建平所作的《兰石图》用粗笔点写大块山石,苍润而秀逸,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笔意秀雅,一气呵成,精美传神。兰花被称为“花中君子之一”,寓意典雅、高洁,道不尽的向往。

罗永军的作品《栟茶的传说之一》《栟茶的传说之二》帮助人们重拾记忆。画作中,一群渔民,一车海货,收获满满,历来民以食为天,若得天下之鲜,便是人间好风景,好享受。《一柱楼诗集》案在乾隆年间属于发生在栟茶的四大文字狱之一,从此,让后人痛恨文祸之惨。罗永军选绘画陈述,给观者自己去了解传说。

范扬的的曾外祖是栟茶人缪篆。他的作品《红衣罗汉十二生肖图册之1-12》中“红衣罗汉”的造型来自于民间刺绣和文房把玩上的形象。他表现人物衣服褶纹时用到的高古游丝描,但又无法确定属于具体的哪门哪派,这呈现了入于古而出新的特征。他的画回旋起伏的“韵”味包孕着中国水墨特有的妙造自然之“神”,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于实秋的作品《无题》可能是在尝试一种空间的表达方式,作品和观众之间、和周围其他事物,比如窗外的松树、古井进行对话。一颗松树望着另一个松树,倚着古井,在阳光下,风声里,洗时光,擦岁月。仿佛又有一种它就展示在你面前,任由你看透的悲壮,那时,你面对的不是画,而是你自己。

赵渐明《紫藤》《葫芦》从表现手法看,一部分沿袭传统,另一部分则结合现代艺术的意味。关于紫藤,传说有个女孩向月老祈得一段情缘,结果父母阻挠,青年男女双双殉情悬崖,之后,崖下长出一棵槐树,而且缠绕着一棵紫藤花,依托槐树而生。每当春季来临,它就会绽放自己,一串串花蕊悬挂在风中,好像沉浸在无尽的牵挂中诉说自己的思念。相传在紫藤树下,诚信祈祷就得今生所爱,因此,它象征着思念和幸福。葫芦是至阳之物,能够压制邪气,象征富贵吉祥。赵渐明擅长藤本花卉,画面笔墨润泽,鲜活多姿,那丝丝藤蔓包涵现实和浪漫。

丁杰创作的《漓江春色》表现漓江永远有花的形状,仿佛飘来刘三姐渺远的歌声,如百灵鸣叫,婉转动听。

 

 

 

工笔画

 

康啸涛创作的《葡萄双鸟图》在宣纸上调配色彩,通过色彩的层叠来表现出复合的高级美感。时尚界有个词叫“高级灰”,其实它不是指一种特定的灰色,而是一种色彩关系,它拥有一种柔和平静、沉稳典雅的色彩呈现。每一种颜色,它在有色彩倾向的同时,又很自然,不突兀,对比和谐,又保持了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幅画讲究色彩关系,也讲究寓意,葡萄果实多,寓意多子多福、硕果累累;色彩紫红,寓意紫气东来;容易适应环境寓意坚强、自信,等等。

康卫东所作的《幽香弥散入心脾》暗含着道理,画上雏莺,形神俱备,勾写兼施,小鸟羽蓬松,眼睛传神,墨色染足。古干虬枝弯曲自然,粉色桃花,点染自如,整体释放的意境入心脾。

 

 

 

油 画

 

从绘画材质来划分,目前,油画主要分为布面油画、木板油画及纸本油画三种。

杨国祥创作的《赶海》《海妹子》是以写实的笔触真切而自然地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体现渔民对大海的深厚情感,他把他看到和经历的黄海风土人情描绘出来,变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震撼人心、百看不厌。

叶志强的作品《人像写生之叛逆的女孩》《吐峡沟人之一》《吐峡沟人之二》《吐峡沟人之三》颇具美学价值的肖像画,他拿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吐鲁番吐峡沟大峡谷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长年四季,扯薄雾为纱,织阳光为裳,是西部最具神奇色彩的地方。托大自然造化之美、画家笔简言赅,形神兼备之功。

顾小剑所作的《云起知何处》不能用绵软甜蜜的棉花糖来解说,云层里忽现一刹那就会消逝的光,因为光,天空的蓝色浮泛着瞬息万变的明度,使人惦记。

徐苏创作的《黄海晨曦》好似尽情播放“海上迪斯科”,画中的人们肩上扛着工具,头顶晨曦,为自己的生计,为下一代的未来而辛勤劳作。太阳从头顶升起,近景的海面上,人们被照亮。天上的海鸟也在为他们歌唱。“两脚分开,晃动腰肢,均匀移动,待沙土踩活之后,脚板底下那泥乎乎的文蛤便一只只露出滩面”你见过这样的场面么?徐苏用画笔为你讲述。

大概需要成熟一点才能更好地感受油画的美,它的质感及视觉感受,其他绘画不敢相比,人们对特别美丽的女孩会感叹:美得像一副油画,或者说,美得好像油画里走出来的。在三种类别中,布面油画拥有突出的材质美感,布面纹理本身也是参与元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卷起来长期保存。

美术展览馆内除了以上按类别粗略介绍的画作之外,还陈列着多位与栟茶渊源深厚的名家们的书法、信札、印拓等宝贵资料。

志远陈列馆内陈列了丛志远的手稿、数以百计的积极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画面。

艺术教育基地内陈列出“栟情茶韵”“翰墨致远”等书画展作品。

艺术家访问中心内则陈列了海内外艺术家、嘉宾至栟茶参观、讲学和创作留影。

丛志远一直为推广中华文化不懈努力着:1997年他在担任教职的威廉帕特森大学开设了该校第一个中国水墨画课程;2001年创建海外研习项目-夏天艺术在中国;2009年创建美国高校第一个中国艺术中心;2013年组建全美华人美术教授协会等等。他先后应邀在近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博物馆举办艺术讲座,讲演绘画艺术。

志远美术馆的开馆,旨在弘扬栟茶人文精神,传承历史文脉,推广美育教育,创建艺术新星培养基地,带动乡镇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推进国际人文交流。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