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宗师的“侠骨柔情”
——评电影《叶问3》
□ 桑云梅
以“叶问”作为主人公的电影,前后一共出了六部:《一代宗师》、《叶问前传》、《叶问:终极一战》和《叶问》三部曲,演员也有四位,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提到叶问,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甄子丹,而《叶问3》无疑是六部当中的佼佼者,令观众印象深刻。真实的叶问,他的生命或许没有电影中那样精彩,他也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故事会搬上大银幕。从《叶问1》到《叶问3》,每部片子里最喜欢的一幕,是叶问在家里练木人桩,四周空无一人,彷佛只剩他与木人桩相对。没有激烈的打斗,没有围观的喝采。这才是一代宗师最真实的一面,大部分时间静心修炼,寂静的宅子里,只有手与木桩的碰撞声,一下一下,让人心弦震动。这才是真实的叶问,云淡风轻、低调内敛。
不少香港动作电影有一个共通的坏毛病就是“为打而打”,大段大段的打斗固然养眼,但却忽视了故事的连贯性与逻辑性,大量情节与桥段设置完全奔着打斗而去。动作与功夫不能喧宾夺主,而应该为剧情服务,使二者达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结果,打斗戏不仅是塑造视觉冲击力的主要手段,也应该成为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推动、完成剧情的关键契机。《叶问3》的打斗场面,袁和平的动作设计依旧没有让人失望,连场的打斗依旧养眼,甄子丹与张晋两位科班武术名家,也是奉上了咏春拳长桥短桥,六点半棍与八斩刀的超级大战,在大银幕效果下更是令人大开眼界。片中诸多的打斗场面,不是拆招套装,而是将其融入于电影,每场打斗都推动剧情向前发展,既合情合理又自然顺畅,毫不牵强做作。来看其中两场打斗,一是“校园守卫战”,二是“船厂大战”。“校园守卫战”是非常典型的正邪之战,袁和平在这里用了咏春拳最大的优势,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招式,让他们知道咏春叶问的厉害,而张天志的武术风格一直都是“快准狠”的招式。张天志武学修为极高却只是一个拉洋车的,对颇有名望的叶问羡慕嫉妒,亦有不服。这场打斗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见义勇为,而是力图显示出自己的身份,为了功成名就。张天志这种心态,伴随着这个角色定位以及故事推动力,一直到结束。“船厂大战”同样是群战,叶问子落敌手,被迫迎战,最初只是格挡。格挡与防御战是这场战斗最大的亮点,咏春拳防守紧密、马步灵活稳健的特点在这里得到极大发挥。张天志加入战斗之后,叶问开始出招,一招制胜连拳打倒敌人,目的在于让儿子能够逃跑,袁和平根据场地特点设计了几场地形战。这场打斗之后,身为著名武术家的责任感这一个性化命题,以及身为普通人、一个丈夫、孩子的父亲的责任感这一共性化命题,发生了对冲。而张天志也明白,简单的见义勇为无法短期内达到效果,需要采取另一种方式达到效果。
在电影《叶问1》和《叶问2》当中,叶问的对手是日本将军、英国拳王,将叶问塑造成一位“超级英雄”、“民族英雄”,而《叶问3》让叶问走下神坛,回归平凡,宠辱不惊、优雅宁静,展现了叶问作为市井男人的另一面,叶问的形象瞬间立体丰满起来。电影里叶问救回儿子回家后,妻子张永成给了他一个耳光,叶问默默受了这一巴掌。他知道妻子内心的煎熬,所以他没有像一般男人一样觉得丢了颜面便和妻子争吵甚至动手,而是握着妻子的手,抱着她。与泰拳高手大战那段电梯间的打戏,可谓柔情与惊险并存。叶问将妻子护在身后,他没有她高,却像一座山,不容任何人有机会伤害自己爱的人。击退泰国高手后,叶问回到电梯,把掉在地上的药包捡起,牵着妻子缓步走出,就像刚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当身患绝症的张永成对悉心照料并且为陪她跳舞而放弃比武的叶问说道:“我很久没有听过你打木桩的声音,你可不可以再打一次给我听?”淡雅清暗的灯光下,叶问便对着木桩聚精会神一下一下打给妻子看,张永成则坐在一旁静静注视着他的侧脸和背影。叶问打到一半哽咽,一个背影,停在那里不动,此时真的是一种猝不及防的感动。最后,张永成明白:叶问不仅属于他自己,属于家庭,也属于社会,属于这个时代。她写了封信给张天志,代叶问约对方完成未竟的比武。妻子端坐在比武场地门外听他们切磋,不用看的,只用听的,谁胜谁负,凭声音就能分辨,这个场景也非常打动观众。
《叶问3》当中的情节设计,叶问把家人摆在第一位,既能为维护民族尊严而迎敌动武,也能为守护所爱之人时而屈膝忍辱、时而翩翩起舞。义,是他恪守一生的行为准则;爱,才是他最终唯一坚持的信仰。而且相比前面两部,这个点被完全放大了,让整部片放下了家国大义,彻底回到亲情当中,结尾那句“其实最重要的,应该是你身边的人。” 《叶问3》从前两部的国恨家仇、民族大义回归到寻常人家的儿女情长、温情脉脉。或许会有人说没有远见抱负,不够大气恢弘,不少观众却喜欢它的剑走偏锋、返璞归真,比起以往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脸谱化形象,我们看到了一个顾家的一代宗师的侠骨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