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大运河
2024年09月24日

运河文化语境下的济宁餐饮民俗

本文字数:3987

高建军

运河文化,是指中国大运河这一带状区域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涵有: 漕运文化、商贸文化、城市文明、民俗文化以及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人水和谐”思想和治运科技方面表现出来的勇立潮头、鼎力革新的精神等等。

运河商贸文化,就是借助运河或在这一区域进行商贸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是运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京杭运河本身的核心价值是漕运,而运河城镇的核心价值和支撑脊梁则是擅交流、富创新的工商文明。京杭运河的贯通带来沿运河城镇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观念,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社会风尚的重大变化,加上南北方的汇融交流,在生产、贸易、饮食、服饰、礼仪、游艺等方方面面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最具特色、最具生命力就是运河商贸文化之中的餐饮民俗文化。

一、京杭运河贯通后

济宁饮食业发展的两大趋向

运河的贯通,为济宁开辟了一条对外开放的大通道。通过这条大通道,长期生活在当时这个偏僻而封闭的小城镇的济宁人,开始走出济宁,去领略外部的大千世界,去感受外界的社会文明。但更多的是,外地人纷至沓来,或驻足济宁,或务工,或经商,使运河两岸逐步热闹起来。这种“热闹”又由码头、闸口一带辐射全城,进而辐射到周边广大城乡。济宁逐步成为鲁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因为处于京杭运河的中枢地段,是元明清三代最高治运机构驻节之地,所以被誉为 “运河之都”。因此,济宁运河商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几乎运河沿线所有的商贸文化现象,在这里都有非常生动的显现,并成为运河商贸文化核心区之一。

运河贯通后的济宁饮食业因服务阶层的不同,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面向官宦富豪的融南汇北、独具特色的高档大菜;二是面向小业主和劳动者的花色纷呈、百味杂陈的坊间名吃。两种饮食习俗在济宁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各领风骚。

1、融南汇北、独具特色的高档大菜

济宁菜的宴席规格很高,旧时有燕窝席、鱼翅席、海参席之分,皆因主菜而得名。以规格最高的燕窝席为例,燕窝为主菜,四鲜盘,四干盘,四荤四素,十六道菜压桌;再上四大件:燕窝、鱼翅、鸭子、焅莲子;每大件跟两个行件;行件中必有银耳汤;最后四道点心。一桌席仅用餐盘就得78个。济宁菜在京城也很有名气。据传说,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济宁人靳云鹏,赴京上任后,为宴请宾客,把当时济宁最大的饭店万福楼的领厨马钦义带去,为宾客们做了以烧罗汉面筋为主菜的宴席,结果引起轰动。

济宁高档大菜的湖产河鲜,主要有糖醋鲤鱼、吉祥长寿、清蒸鳜鱼、生吃乌鱼丝、泥鳅钻豆腐、清炖全鸭、虾子烧玉兰棍、炸虾串、炸虾排、烹焅虾、麒麟鳜鱼、漂汤鱼丸、干贝熘黄菜、干崩虾仁等。

其中最能体现融南汇北、技艺独具的特色菜,如糖醋鲤鱼、吉祥长寿。

糖醋鲤鱼,是济宁运河沿岸一个能代表整个区域的名菜肴,俗又称“鲤鱼跳龙门”。它的始创据说是在做糖酥鱼熬糖汁时加点醋,为适应在山东运河城市的山西客商口味而产生的。后来做法几经改进,糖醋鲤鱼遂成大菜(也称大件)。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刀口泛花如层层金浪,尾巴翘起,呈欲跃之势,香酥酸甜,咸在其中。“糖酥鱼”加醋变为“糖醋鱼”以及做成头尾高翘的上挺姿态,又呼为“鲤鱼跳龙门”,皆是迎合山陕的商人进取好胜心理而已。

“吉祥长寿”,位微山县名吃之首。吉祥的“吉”取“鸡”的谐音,长寿,取长寿象征物“甲鱼”,原料便是鸡与甲鱼。做这道菜,一般要提前半日准备。将甲鱼置土坯上,四周围起,只留一口在坯前,放酱油、葱、姜、胡椒等佐料汤汁,然后坯下加火,坯热,甲鱼煎熬难忍,恰好有料汤可饮,以解火烫而生的体热,饮完汤后,用筷子从后伸进,一搅,将内脏掏出,再洗净甲鱼外皮备用。烹制时,把甲鱼与褪好洗净的白条鸡放在一起,加佐料入笼蒸。文火蒸熟后,长型盆子内一甲鱼一整鸡同卧,汤汁乳白,星星漂着的是出笼后撒上的蒜苗、香菜,造型别致之极。食之,掀起甲鱼盖儿,肉香扑鼻,有甲鱼的鲜美,又有鸡肉的香肥。

2、花色纷呈、百味杂陈的坊间名吃

济宁小吃历史悠久,以面食、菜肴居多,选料广而精,制作严且细,花色繁多,档次分明,制法全面,各味兼备。由于明清两代济宁城为重要漕运枢纽,舟车商贾萃集,五方人民杂处,使小吃得以汲取南北之长,形成自己的特点。小吃的经营方式有三类:

一是有常年固定的铺面,桌凳齐全,炉灶与铺面共处一室,现做热吃,经营这种饭铺的多是身怀祖传菜面点手艺的业主,经营有特色,颇有名气。如“筒子屋”的糁汤、赵克顺的甏肉干饭、陈玉洪的烫面角、刘文信的小笼蒸包、杨成仁的熬鱼汤、赵大丙的甜沫、龙振水的胡椒辣汤、刘长仁的八宝粥、孙培来的江米粥、杨印三的烧牛肉、张老会的筒子面条、冯三的豆腐脑、靳氏的黄米炸糕、“云记”的馓子等。

二是在街角空档支个临时性的席棚、布幔,露天操作,也备有简陋的小桌凳,如炸油条、 馓子、油馍、糖糕,还有粥、花生甜沫、辣汤、豆汁、豆腐脑,干的有缸贴、烧饼、水煎包、烤地瓜、糖稀地瓜以及炒五香螺蛳等。这些小吃一般是相关的两三户组合,干稀齐备,大多是早晨经营,上午八九点钟收市 。

三是挎篮、挑担沿街叫卖。这类小吃装具简单,大都面对学生儿童。如糖酥梨、绿豆面条、热马蹄(荸荠)、热豆腐、红心萝卜、红糖球、麻糖、凉粉、切糕、豌豆黄、粽子、江米球、煮棒子(玉米)等。

夜间小吃,图个热乎,冬天寒风刺骨,街头行人不绝,点点灯火在大街小巷穿行,挎篮的是层层包裹唯恐有失,有叫必应可以送至堂前;挑担的身后是柴禾,身前是锅灶,炉火熊熊,热气腾腾,香气诱人。响亮的叫卖声此伏彼起,在夜的街巷中很是温馨。

二、济宁运河餐饮民俗文化的特色

1、融南汇北特质的典型体现

京杭运河的贯通,为济宁提供了一条开放交流的大通道。船行如织,人流似潮,商人、船工、官员以及各色人等纷纷登陆济宁。他们在为运务、商务和各类公私杂务忙碌的同时,也把各地包括饮食风味、习惯、特点等在内的饮食文化自然地传播到济宁。而济宁的饮食文化与来自各地的饮食文化势必要发生摩擦,而后发生磨合,进而相互渗透与融会,最后达到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都能够接受或基本接受。

如:清朝乾隆末年苏州人戴氏在济宁开办玉堂酱园,起初所经营的都是从苏州贩来的南方酱菜。南方酱菜的甜味较重,自然地受到在济宁的喜欢食甜的南方人的欢迎,但在济宁市场上的南方人毕竟是少数,占绝大多数的是喜欢食咸的北方人,他们在对南方酱菜尝过一阵新鲜之后便很少再吃了,原因就是适应不了少盐多甜的口味。善于经营的戴氏发现这一问题后,反复琢磨,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他用南方酱菜的制作工艺和北方的原料,试制生产出了“亦咸亦甜,微咸微甜,咸甜适度”的玉堂酱菜,结果受到南、北方人的同时欢迎。玉堂酱园就此站稳了济宁市场,并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

还有上面讲过的糖醋鲤鱼及南阳镇荷叶包肉、生吃乌鱼丝等菜品形成的过程,都有着南北餐饮文化交融的印痕。济宁饮食文化既坚守了齐鲁文化的持重与豁达,又包容了江南文化的灵活与务实。

2、追求时尚,善于创新

济宁人并不固守旧的观念和自成的体系,相反的是总觉得自己太“土”,总想来点“洋”玩艺儿或新花样。特别是京杭运河带来的开放交流的机会和条件,外地先进文化争相传播,济宁人则抓住机遇,虚心地学习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努力发展自我。这一点,在饮食文化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饮食是最现实的人生需求。从运河的开凿到漕运的开始,济宁的饮食业便与时俱进地发展了起来,努力适应和满足各地、各阶层人士的饮食需求。至清时,济宁城区饮食业600多户,服务业 200多户。其中,饭店、菜馆逾百户,经营面食及各式小吃者500多户。济宁菜肴在色、香、味、形的调制搭配以及相关的选材配料、制作方式、口味调适、风味品位等方面,不断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与特点,融南汇北,兼收并蓄,经过长期的磨合与融会,在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山东菜系”的基础上,发展创造出重色、重味、重火工、重形态的风味特殊的“济宁菜”。

特色美味菜品,如:冷盘菜—水炝白莲藕、虾籽蒲菜、五香乌鱼肉、栗子烧芥菜;油炸菜—炸鸡塌、软炸八块、炸大扁、炸虾球、炸腰穂;甜菜—蜜蜡莲子、一品山药、蜜汁金枣、拔丝马蹄;炒菜—爆炒双脆、糟炒鱼片、糖醋鳝鱼段、海参醋熘肉片、鸭肝虾仁、糖醋鳜鱼片、干崩虾仁;汤菜—干贝熘黄菜、糟汆虾仁、冰糖煨莲籽、奶汤肠子饼、罗汉面筋、奶汤鳜鱼、酱汁鲤鱼、糟煎鲤鱼、八宝全鸭、酿鲫鱼(大个鲤鱼肚内装羊肉或猪肉馅)、虾籽烧茭白;烧烤、蒸制的菜肴—焖炉烤鸭、蒸荷叶肉、烤花鳞鱼等等。还有济宁 “汪”菜的烹饪技法,是一独创。

3、擅烹湖味河鲜

济宁城区餐馆酒楼,依托周边地区丰富的河湖资源,创制出许多特色美味菜品,是外地没有或极少有的,昔日京津宁沪客商、文人学者、军政官员品尝之后,都赞口不绝。清末民初,济宁20多家较大饭馆中,有:擅做鸭肝虾仁、炸鸡塌的宏源楼;擅做糟炒鱼片、干贝熘黄菜的温泰和;擅做凤尾虾、鳝鱼段的第一村;擅做鱼虾制品的宴月楼;擅做松子鱼、太史鸡的紫云亭;擅做氽虾仁、红烧鱼翅的春华;擅做奶汤鳜鱼、炒双脆的竹林;各酒店饭庄都有独具特色的湖味河鲜菜品。

湖味河鲜中的名菜“奶油鳜鱼”,汤似奶汁,鲜嫩可口;“八宝甲鱼”汤荤味醇,肉质鲜嫩;“菊花虾排”色泽金黄,形如凤尾,外焦内嫩;生吃乌鱼丝,味鲜、嫩、脆,食而不腥,风味独具;泥鳅钻豆腐切片食之,有豆腐和黄鱼的独特的鲜嫩;清炖全鸭,形美汤浓,原汁原味,肥而不腻;虾子烧玉兰棍,脆而不腻,清香爽口;烹焅虾,色泽鲜红,外酥内软,香甜适宜,咸中露酸,别有滋味;原色虾仁、冰糖莲子、油焖鱼、烤花鳞鱼等,都颇具特色。

三、运河餐饮民俗文化的弘扬

法国原文化部部长郎哥曾说:“文化是明天的经济。”现如今,世界经济的竞争,表面上看,似乎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再深一层是管理的竞争,而实际上更深层的是文化的竞争。可喜的是济宁餐饮业的一些志向高远的企业家,早已高擎起运河渔家文化的大旗,打造出文化主题餐饮的品牌。

这便是流动的、活着的运河民俗文化的魅力所在。

(本文略有删改)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