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江阴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 2025年1月6日在江阴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阴市人民政府
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2.1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202.85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46.13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1.0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完成121.24亿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计完成情况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7.91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8.36亿元,动用以前年度结余弥补后,累计结余4.71亿元。
四、债务限额和余额情况
2024年我市政府债务限额预计为476.56亿元。2024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预计为472.88亿元。
五、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工作重点
1.强化收入组织,保障财政健康运行
一是紧盯人代会收入目标,全力以赴组织收入,定期召开收入分析会,密切关注无锡地区及周边县市收入动态,压实板块责任,通过“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财税收入平稳运行。二是强化财税协同共治,加强税源控管力度、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依法依规加强财政收入组织。逐步加强征管薄弱环节管控,完善了全流程房地产税源管理,强化了建筑项目预缴。三是充分挖掘非税收入来源。强化自然资源和规划、财政、税务等部门合力征管,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征缴进度。加大政府性资产资源资金盘活力度,壮大可用财力。挖掘停车费等特许经营权潜能,做好非税储备。
2.突出民生保障,优化结构节用裕民
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非急需、非刚性财政支出,加大民生支出保障力度。一是支持稳岗就业。二是兜牢民生底线。三是完善卫生健康。四是保障教育普惠。五是深化乡村振兴。
3.统筹财政资源,加大重点领域投入
一是坚定不移支持产业强市。安排政府投资基金预算4亿元。全面落实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充分发挥产业强市资金等作用,大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布局。二是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沪武高速扩建、第二过江通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盐泰锡常宜铁路等重点重大项目及妇幼保健院、花山地域殡葬设施一体化建设、澄江街道老旧小区改造、月城飞灰填埋场四期项目等地方急需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开拓创新投融资模式,研究类EOD、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储备,全力保障绮山湖科创谷、青山未来社区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品质和能级。
4.深化预算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结合财力情况安排2025年预算,以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为契机,严格预算执行,提升预算管理质效。二是强化政府采购监管。扎实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情况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摸清我市政府购买服务底数。三是履行财政监督职责。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推动预算单位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探索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
5.强化管理部署,提升国资综合效能
2024年,国企坚守主责主业,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大局能力,强化重点领域支撑保障、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年累计上缴财政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5亿元。一是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推进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共计96项具体改革任务,激发国有经济市场活力。二是不断优化考核。对不同功能定位的企业实行分类考核,实施“一企一策”,突出考核目标导向,促进企业担当作为。三是加强资产盘活。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全省试点工作,清仓起底五大领域、十大类型国有资产,坚持完善制度,坚持动态管理,全程打造国资监督体系。
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完成257.23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45.88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完成167.3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84.2亿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
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30.86亿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30.36亿元,当年收支结余0.5亿元,累计结余5.21亿元。
四、债务余额情况
预计2025年省转贷新增地方政府债券23.5亿元,预计2025年底全市政府债务余额为494.90亿元。
完成2025年度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一、持之以恒抓收入,保持稳定健康运行
全面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组织收入和减轻企业负担的关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努力让更多企业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同时,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的财源基础。全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全年收入预期目标,强化部门协作、序时监控。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开展税源经济分析,提高决策服务能力。优化税收征管体系,落实征管职责清单,运用信用评价、监控预警、风险应对等措施,全力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依法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实时跟进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在继续统筹财政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部门和单位各类资源的统筹盘活,增强财政保障和平衡能力。
二、积极作为惠民生,切实增强民生福祉
立足有保有压,优化调整结构,全力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坚持教育优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品质发展、职业教育创优发展。持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决落实好各项民生保障政策,全面推进和不断完善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强化惠企稳岗措施,支持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交通体系。稳步推进江阴第二过江通道、江阴靖江长江隧道南接线、沪武高速扩建工程江阴段等工程建设。全力推动盐泰锡常宜铁路、沪宁沿江高铁江阴站增建动车存车场技术改造项目开工建设。有序推进锡澄路快速化改造、新澄杨线一期等快速路网项目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力保障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支持环境监测能力提升、重点行业污染防治等。
三、集聚要素兴产业,强化经济发展支撑
把支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协调联动,推动产业发展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打造支撑江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因地制宜前瞻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数字化赋能产业发展,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实现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安排政府投资基金预算3.5亿元,积极引导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我市“345”现代产业集群。持续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优化人才引育顶层设计,持续迭代升级“1+N+X”暨阳英才计划政策体系,深化实施《江阴市人才发展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一体化推进人才引育、人才治理、人才效能、人才环境等事项改革,全面增强人才引育基底。完善人才培养成长机制,加速推进武大长三角科创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创新中心、长三角太阳能光伏创新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在海外设立创投资本、运营创新中心,共建研发基地。
四、创新举措促发展,持续深化财政改革
支持和配合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厘清市镇两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财政关系。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坚持量入为出,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预算,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通过节支控支改善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进一步明确财政支出优先方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着力构建涵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基础支撑等科学规范的现代预算制度。
五、坚持不懈强管理,构建现代治理体系
持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有企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作用。一是推动国有资产资源整合优化,国企围绕功能定位强链补链,做强产业,做精主业,聚焦主责主业,主攻核心业务,创新服务措施,推动主业经营提质增效,激发企业竞争力。二是提升国资清查利用试点工作成果,通过探索盘活路径、拓展平台功能、健全制度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实现国资管理效益最大化、制度长效化、监管信息化的管理目标。三是完善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国企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围绕人才引进、基金组建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深化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改革,全面落实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责任,普遍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