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源:苹果花香飘古城
□ 阿真
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至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西南地区的众多族群便在此迁徙居留,在这片广袤的山岭、河谷、盆地、湖滨之间留下了踪迹。盐源山川之美、历史之久、物产之盛,让人称奇。它曾以盐铁之利而繁荣,明代诗人朱簋曾以地方官身份在此留下“金生丽水,润盐古道”的摩崖石刻。
“离太阳很近,离城市很远”。在东南亚及我国不少地方,盐源苹果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响亮名片,吃过盐源苹果的人不会忘记它的脆嫩清甜。盐源现拥有苹果园41.3万亩,年产苹果1亿多公斤,占四川苹果总产的60%以上。时至今日,千年盐源抖落历史的风尘,重新焕发出如苹果花般的鲜活生命。
雪山下的盐源县城
泸沽湖上的王妃岛(谢浩洲 摄)
苹果树下
千年笮都,因盐而得名
暮春时节,我们踏上了探访盐源的旅程。从成都出发南行五百公里,经过四季如春的西昌,再折而西行,翻越海拔两千多米的磨盘山,横渡奔腾的雅砻江,再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小高山,穿过铺天盖地的索玛花织成的锦缎,就这样进入了盐源。
车窗外是次第展开的画卷,满山遍野的苹果花开得正茂,洁白粉嫩的花朵在阳光下涂抹着盐源春天的柔情蜜意,空气里弥漫着苹果花的淡淡芬芳。我们下榻地点在县城的笮都酒店。何为“笮都”?同行的凉山州文化学者陈甫林老师说,这里曾是笮人部族聚居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置定笮县,“定笮”就是平定笮人的意思。“盐源县双河乡杨柳塘村有一个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老龙头墓群,近年来出土了大量战国到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等,对于研究笮人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陈老师的老家就在盐源,谈及千年古都的人文历史,他双眼闪亮,口若悬河。
次日清晨,我们从县城出发到杨柳塘村的老龙头墓群考古现场。在一片开满苹果花的平坝,考古发掘工作仍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考古队员在土坑里小心地清理着刀剑、陶器等;附近的民房里,专业人员戴着手套正在对文物进行编号存档和初步修复。我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陈列室的一些文物:锈迹斑斑的青铜器、样式古雅的双耳陶罐、金珠与玛瑙珠组成的项饰……
“兵器在出土的青铜器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包括剑、戈、矛、刀、钺、戟、镞、甲、盾等。”在解说员的介绍中,我们仿佛穿越历史,眼前出现了笮人的生活状态:2000多年前,在盛产盐、铜、金、铁的盐源盆地,生活着一支叫“笮”的部族,笮人以农业、畜牧业为营生,有时也打猎捕鱼。笮人抟泥制陶、冶炼铸器、纺麻织衣,将玉石、玛瑙、黄金制作成精美的装饰品。笮人是武勇剽悍的骑马民族,他们用大量武器装备自己,希图获得立足于西南诸族之林的地位……
上午炽热的阳光下,苹果树展开柔嫩的新绿,一朵一朵花瓣顾盼生辉,流出明亮的笑意,蜜蜂嗡嗡穿梭飞舞。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曾经是笮人生存繁衍的家园。
西汉以来,盐源逐步成为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藏羌彝文化走廊的重要节点,各民族交流互通,形成今天彝、汉、蒙、藏等常住民族聚居的格局。这一片地势平坦的高山盆地是一个物产丰富的聚宝盆,已发现地下矿藏40余种,其中初步探明盐储量31.8亿吨、煤矿储量5.9亿吨、铁矿石储量2.02亿吨、铜矿储量23.6万吨。
盐,是盐源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矿藏,比自贡的盐史长100年之久。汉书载“定笮出盐,步北泽在南”;《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定笮,旧出盐铁及漆,而夷缴久固自食,蜀将张嶷杀率豪狼岑、盘王舅,获盐铁。”
翻阅盐源的历史沿革有这样一段凄美的传说:久远以前,一位摩梭女子经常在县城白盐井一带放牧羊群,她发现羊群经常争饮盐井流出的带有咸味的水,她把盐井的地点告诉了汉人。自那以后,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用牛车到盐井拉盐水,开始了铁锅熬盐。汉书描述当时的情景:“合井松烟火昼燃,羡她煮海白如棉;贫家妇女无生计,支锅熬出雪花盐。”后来创办盐井的汉人为她修建了庙宇,塑像纪念,烧香供奉。今天的盐源县城叫盐井镇,便是人们对摩梭女子遥远的追忆。如今的盐源县,盐业得到大力发展。加碘食盐、工业盐、牲畜营养盐成为盐业主要经营产品,盐在盐源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天造地设,公母山奇观
说到盐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泸沽湖,神往于它清澈静谧、如诗如画的旖旎风光,以及摩梭人独特的母系氏族文化风俗,披着神秘面纱的“女儿国”总能勾起外来游客的好奇心。这一次我们没有去泸沽湖,而是去参观了另一个奇特的自然景观:公母山。此山深藏于盐源境内,多年来鲜为人知,游人前往泸沽湖却忽视了公母山,亦或根本不知道距离县城五公里处还有如此神秘美丽的景点。
清风习习,鸟语蝉鸣点缀着葱翠山峦,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走进公母山,山门的牌坊上书写有“公母山”三个大字,门柱前后刻着漂亮的两幅书法对联,正面那幅是:“天公有意,飞来奇峰成奇景;造化无私,留罡佳石传佳话”;背面则是“旱莲开并蒂,阴阳造化无量;怪石耸奇峰,公母生存不息”。
一进山门,群山环抱,树木更显幽深。山上生长着大量参天的马尾松,苍翠欲滴,我们站在中间的洼地上,冷风阵阵,寒意顿生。如果夏天来这里,想必清凉无比。翻过山梁,眼前一亮,公母石赫然在目。公石、母石,其外貌酷似两具男女的生殖器官。二者相距几百米,相守相望。公石高约40米,如破土春笋,阳刚挺拔,直冲霄汉;母石高约100米,底部稍宽,中部肥硕,峰顶略呈圆形,中间有一道天然裂缝直至底部。在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的景区中,唯有这奇特的红褐色的公母石如男根与女阴,活脱脱、赤条条、坦坦荡荡地裸露于天地之间,让人匪夷所思,同时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神秘。面对如此风景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男游客指指点点,还在公母石前拍照留影,女游客却往往害羞赧颜,不敢直视,或顾左右而言他。
盐源县文广旅游局的同志介绍说,公母山古称莲花山,也称连理山,因其四周秀峰如围盘,参差合抱为连理,因此得名。同行一位老师建议是否将公母山更名,不如就叫莲花山,文雅一点;另一位老师则连连摇头,说大可不必,此名大俗大雅;本地的老陈说,公母山是传统生殖文化的活化石,生殖崇拜原本是当地先民普遍流行的风俗,它是人们追求幸福、希冀生命兴旺的愿望所在:“我们正在创建公母山国家4A景区,地域文化是景区的重要支撑。”当地人对公母山十分敬畏,视为圣地,常有人前来祈祷平安。
公母山中有始建于明代的报恩寺,此外还有玉皇殿、雷祖殿、送子殿等掩映于密林中,庙宇壮观,景致幽静。寺庙里有古老的佛像造型,眉目深远,面容隽永。也许是因为过去的人心更沉静,信仰虔信,造出的佛像才美。在晨钟暮鼓中,佛像与山中的公母石均默默无言,用慈悲的目光注视着善男信女的虔诚膜拜。
“大地展示乾坤奇景,众人崇拜阴阳平衡”,旁边有人朗声吟诵出一副对联,让人想起在距公母山一百多公里的泸沽湖,那里摩梭人“阿夏”走婚的习俗,延续至今,心下不禁慨叹,因爱之名,成就美好。难怪有学者指出,摩梭人的走婚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符合人性理想的婚姻形式,甚至可能是人类未来婚姻家庭的模式选择。冥冥之中,美丽的泸沽湖仿佛与神奇的公母山遥相呼应。山水自然,本是一种给予和滋养,盐源人有福,安居于高原盆地,河流纵横,湖泊点缀,境内泸沽湖、柏林湖、公母山、菩萨山等星罗棋布,他们坐拥奇山秀水,一代代生息繁衍,远离尘嚣,从容清静。
物产丰饶,“丑苹果”的“冰糖心”
高原的太阳,无比慷慨地把光和热赐予盐源。在盐源,你要记得每天涂抹防晒霜,多搽几次,搽厚一些。清晨六点,太阳已经放射出万丈光芒。县上的同志说,盐源的年日照时数超过2200小时,每平方米太阳年辐射量4000兆焦以上。我算术不好,低头用手机计算器做了除法,天啊,年平均日照时间6.02,与日光城拉萨的数值6.7快要接近了。
因为太阳的宠爱,才有了盐源的糖心苹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盐源苹果别称“丑苹果”,因为它长相朴素,比不得市面上其他苹果的光鲜亮丽,但当你切开一个盐源苹果,五角星状的糖心便赫然呈现,再咬下一口,呀,真好吃!浓郁的果香,清甜香脆的果肉,加上丰盈的汁水,都充盈在口腔里,直达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满足感就会 “嘣”的一下炸开来。
盐源人自豪地说“我们的苹果,离太阳很近,离城市很远!”盐源县是苹果的优生区域,拥有世界公认的符合苹果生长的7项生态指标: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全年无霜期长,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雨热同季。由于盐源独特的气候和丰富的光热资源,除了苹果,这里也盛产木瓜、樱桃、桑葚等多种水果,可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果盆地。此外,盐源还盛产核桃、花椒、辣椒、松茸、鸡枞等农特产品。
盐源苹果为什么长得丑?因为所有的苹果都不套袋,自然成熟,朝太阳的一面比较红,背太阳的一面不太红,形状不规则,所以有点丑。为什么滋味脆甜?因为它们生长在海拔2300—2700米的高山上,当地有一种说法,“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白天温度24—32度左右,晚上温度只有几度,昼夜温差悬殊,造就了盐源苹果的冰糖心。
这一次,跟随凉山州文旅资源考察组一行,我们走进了雅砻江边的大水田村。站在山顶俯瞰全村,四周是起伏的山峦,山坡上大片郁郁葱葱的核桃林,稠绿的枝叶间已经蹦出许多青果,结实饱满,在春风中轻轻摇晃。“村里的土地大部分种上了核桃,人均仅核桃一项收入就超过一万元,比种粮食实惠得多。”大水田村村支书罗其云说,盐源核桃叫“盐源早”,顾名思义,就是比其他地区的核桃成熟得早,至少早15—20天左右。
大水田村曾是盐源赫赫有名的水稻产区,村名即由此得来。“现在老百姓尝到了种核桃的甜头。核桃树下还可以发展循环经济,搞养鸡和种植都有附加收入,林下经济每亩可以增收两三千元。”说到乡村产业,老罗如数家珍,“大水田村2020年被列为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这里天蓝水清、自然环境好,农产品有核桃、板栗、青椒、烤烟、水稻、玉米,还有樱桃、桑葚等各种瓜果。目前我们村正在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下一步希望发展乡村旅游。”
村委会的坝子里,村民端出一筐筐自产的干核桃,当季的黄果、桑葚、草莓,现采的木瓜切成小块,插上牙签,邀请我们品尝。方言乡音里有热乎乎的人情味道。成熟的桑葚紫红诱人,我连吃几颗,水灵甜润。吃过水果,还没看够山野风光,热情的主人已经摆好了午餐。不必说坨坨肉、土鸡汤的鲜美,也不必说羊排、老腊肉的醇香,单单是煮土豆、烙荞粑、蒸红薯,加上豆花、狗地芽、折耳根、蒲公英、香椿芽……就足以让人食指大动。在盐源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每年春天,当令的野菜吃也吃不完。我们都高兴地笑了起来:脱贫攻坚工作酸甜苦辣,好在有机会品尝当地各种生态美食。盐源的资源确实太多太好了!
回到县城正是日落时分,一轮鲜红硕大的夕阳悬挂西天,周围是玫瑰色、蓝紫色的彩霞。这里的太阳那么大,那么近,似乎触手可及。县城沐浴在落日的余晖里,林立的楼房被镀上金色光芒。我们就在夕阳的余辉里进入了盐源县城:年轻的母亲推着婴儿车,人们悠闲地散步聊天;广场上有汉族妇女和身着彝装的阿妈,在音乐声中一起跳舞,人们说着彝语、汉语、藏语,充满了浓郁的异乡风情,这是让人安宁的生活氛围。
夜幕降临,刮起了风,气温陡降,盐源的昼夜温差极大,我们顶风疾走,冷风让人意识到这是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不是气候温和的成都平原。回想起阳光下的苹果花,它们在春风里颤动,仿佛一首爱尔兰民谣小调:“我心中怀着美好的愿望,像苹果花在树枝上摇荡。它飘落在你温柔的胸膛,把它当作我的家……”
(本文图片由盐源县文广旅局提供)
奇丽玲珑的公母山
咨询热线:电子邮箱:xwb93@126.com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