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24年06月17日
尚学,涟水既古朴又时尚的教育名片
刘伯晓
在涟水这片热土上,厚重的红色基因和诗意文化,注定成为每一个涟水人的骄傲。当然更让涟水人引以为傲的是——“尚学”这张既古朴又时尚的教育名片。“沭阳财主宿迁庙,涟水人讨饭上学校。”自古以来,涟水就是尚学之乡,“再穷也要让孩子念书”,这是深植于涟水老百姓心中的不二法则。教育兴县、教育强县,成了涟水广大干群不懈的追求。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早在1917年,涟水乡贤李揖颜,自筹资金,建校舍,办学堂,在家乡创建了鲤鱼荡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培养了许多抗日积极分子,后来学校被更名为涟水县县立初小。21世纪初,涟水籍台胞、实业家蒋志平先生兴庠序于桑梓,偿夙愿于有骸,在涟水创办了一所普通高校“炎黄职业技术学院”,涟水的教育一度成为享誉省内外的教育高地。就在21世纪,这里培养出了荣获“世界记忆大师”终身荣誉称号的“最强大脑”郑才千,培养出了几百名考取清华、北大等985高校的优秀学子。涟水中学、郑梁梅学校、滨河高中、淮文学校等,这些涟水教育的领军学校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拼搏下,成了涟水教育的龙头支柱,也成了涟水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福地。
为了打造涟水教育强县的这张名片,县委县政府以及涟水的贤达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他们站在历史的潮头,踏浪前行,为涟水的教育事业激荡起澎湃力量。
近半个世纪以来,涟水的教育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我既是见证者也是践行者。20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涟水是村村有学校,有的村不光有小学,还有初中校,那时候的孩子大都在家门口上学,因为老百姓穷,教育投入不足,孩子不可能择校到外地去。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学校开始削减,一个乡镇有一所比较好的中学和小学,农村的孩子大都集中在乡镇上学。再到世纪之交,涟水为整合教育资源,对乡镇中小学进行撤并,有些孩子就到县城读书了。2005年前后,老百姓的日子富裕了起来,家长普遍有了享受优质教育的渴望,纷纷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于是便有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学生大迁徙风潮,我们金城外国语学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2004年,县委县政府为了满足教育公平的需求、解决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决定兴办民办学校。想到办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就萌动了办学的念头,于是找了几位朋友商量,能否一起办学校,为涟水的教育做点贡献。几经商量,最终达成共识,大家各自斥资筹措经费,合资办学。当时有人说,你花那么多钱办学校,不如搞房地产来钱快。我说,办学校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和房地产有本质的区别。在政府的支持下,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2005年金城外国语学校落成,秋季开始招生,我任学校董事长。之后到了2017年6月,其他股东退出了,我执着于教育的情怀,便一个人接盘继续我的教育事业。
在办学的过程中, 我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喝涟水的盐河水长大的,必须不负众望,把家乡教育的事做好。”近二十年时间,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不断发展壮大,最高峰时超过万名教职工。在涟水,民办高中校只有金城一家,但金城学校的生源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百分之九十是农村留守儿童,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这些年来,学校累计为他们减免读书费用几千万元,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解决了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后顾之忧,这也是我——学校创办人最大的欣慰。十年前,学校就获得了“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江苏省模范民办学校”“江苏省文明校园”等诸多荣誉称号。
“办好教育,回报社会;办好学校,为党争光。”是我的办学初心。“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教育更好地惠及涟水百万人民。”是时代赋予涟水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今天想来,能为涟水的教育事业做点贡献、能为涟水的孩子们撑起一片教育的蓝天,作为残疾人的我,无比自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新一届涟水县委领导班子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发展的前沿,提出了“2233”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建设教育强县、擦亮‘教育之乡’名片”,以“再创涟水教育辉煌”目标为引领,秉承重视教育的初心、发展教育的恒心、办好教育的决心,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在这张现代化教育强县的蓝图上,我们清晰地看到县委领导振兴涟水教育的决心:以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发展教育、振兴教育,全力打造一流的校园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质量、一流的教育生态,坚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县委书记洪然多次亲自召开教育座谈会,深入学校、走近教师,这既增强了教育工作者办好教育的信心,也提振了全县人民办好教育的精气神。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国百强县新征程上,涟水教育必将立足新起点,开创“质量+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涟享学”“涟校连家”“涟尚名师”“涟心有光”等涟字号教育品牌必将成为涟水闪亮的名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涟水,这个因“水”而得名的千年古县,这个因“尚学”而扬名的文化大县,也必将迎来教育的新辉煌,必将竖起教育强县新的里程碑!
(作者系涟水金城外国语学校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