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3年09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05版:教育
2013年09月24日

莫让汉字变成“最熟悉的陌生字”

本文字数:2092

三聚氰胺”、“摩羯座”、“未雨绸缪”、“郫县豆瓣”、“萧瑟”、“殒命”、“眼花缭乱”……这些字也许你都认识,而且感觉和他们很熟,但是如果给你一张白纸让你在纸上正确地写出来,好多人估计都会“焖笔头”了。这个暑期,中央电视台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节目掀起一股收视热潮,一家老小都在电视机前开始看着选手们写字,看到选手们不会写而自己会写时,就会暗暗得意;看到选手们把正确字改错的时候,自己也抓耳挠腮;而听到自己耳熟的词汇但是就是怎么也想不出来如何书写,心里就格外着急。汉字听写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纷纷自省:认识字,提起笔却怎么也不知道如何书写。网络信息时代让文字变成了你身边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报记者

陈燕华

不理解含义就无法写出

日前,记者联系了一个初二班级,利用课间做了个小测试,让20名被测试者写出“尴尬”、“美轮美奂”、“荨麻疹”、“拨浪鼓”、“胖墩墩”、“感激涕零”、“分道扬镳”、“暴殄天物”等词汇。结果20个人中没有一人能全部正确写出:“荨麻疹”少了草字头,“奂”写成了“焕”或者“换”,“氰”写成了“青”……“翁同龢”和“分道扬镳”没人能写出。被测试者纷纷表示,有些人名根本不知道是谁,好像在书上见到过但是又记不住那个人物到底是干嘛的。

记者转而又去我市某高三补习培训机构做了测试,结果书写正确率相对比初二学生提高了很多。被测试者张晓靖对记者说:“因为高考有成语意思、拼音方面的考试,为了争取每一分,平时会背诵很多,而且连带词语意思一起看这样记得更快。好多写不出来的要么就是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要么就是没有很好理解词语意思,还有的就是记忆错误了。”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一些生僻字,一般同学们写不出来的都是自己对其含义不是很明白的词语,只要了解词语含义,基本上就能写出来。

学校书法教育难达听写要求

很多人认为是电脑和数码产品的普及让孩子们听写能力落后,但是建新中学的语文老师宋东辉则认为,现在学生的错别字概率高、不会写的很大原因不能完全归咎于电脑的使用。他说:“关键还是大家对汉字书写的不重视,现在中学开始基本对汉字的书写考核只占2到3分。中学教学侧重于阅读和写作,就算写作中出现错别字我们也只是将其改出并提醒学生,由于错字不是考试重点,汉字的正确书写永远都不会引起注意。”

练字课被征用也是学生听写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记者从我市几个小学了解到,专门开设写字课的很少,基本上都是老师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练字,或者老师布置学生临摹作业然后给予打分。一些小学高年级学生向记者反映,开设的练字课,经常会被老师“征用”,练字识字时间就更少了。

而针对书法教育贯彻相对比较好的学校,其教学的侧重点基本是放在艺术性上。字写得好不好看、有没有笔锋才是老师们最关心的。“我们很重视学生的练字,老师会在课堂一笔一划指导学生怎样写才能写得更好看,课后我们也会布置学生临摹字帖。”南苑小学的陈健副校长如实说,“至于像汉字听写那样的形式我们并没有特别关注过,可以说现在我们侧重于书写而对听写要求不高,因为临摹不需要记忆,而听写就需要记住一笔一划,花费的教学时间会更长。”

“听写大会”受欢迎,

提高听写会有效

“有些太难没学过的写不出来很正常,但是课文中教过的有时候也会‘一时糊涂’想不起来。”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崔媚婷一家最近也在看《汉字听写大会》,她的妈妈告诉记者:“看了这档节目才发现孩子很多原本认识的字在听写的时候竟然写不出来了。学校平时对听写要求不高,主要是书写,但是我认为汉字的掌握不仅要会认更要会写。希望学校也要开展类似活动,又有趣味性又能增加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实验小学杨天弈的妈妈告诉记者:“一看到《汉字听写大会》,杨天弈就会兴趣陡增,不仅在电视机前拿着白纸自测,看到生僻字还立马拿起字典去查询。”她也呼吁学校能够多给学生开展类似的学习汉字活动,学得快还学的开心!

《汉字听写大会》的确引起了大家学习的热潮,据了解,我市很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会推荐学生在课余时间收看,甚至一些单位开始有意向筹办类似的汉字听写大赛。启东某书法培训机构的老师季慧最近也一直推荐孩子们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季老师认为,从小学起要加强汉字规范书写的课程,并多举办这样生动的比赛。

只识不记,才会导致汉字变陌生

“现在很多学生都习惯于用电脑记东西,甚至老师的板书都用手机拍下来,长此以往,文字就只是一个符号,没有生命力,其内含的文化传播和历史记载功能也将会慢慢退化。”退休语文教师陆冬英做了30年的语文老师,回忆起以前的教学方法,她说:“那时,我经常布置孩子们抄好词好句,虽然比较辛苦,但能在抄写过程中记住汉字意思,肯定记得牢固!”

汇龙小学语文老师施高英针对现在学生对汉字只识不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发短信、写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进行文字沟通,遇到会听不会写的单词立马就想到输入法的联想功能,这种偷懒式的文字生活态度,就会使大家陷入这样的困境:字我都认识,但就是写起来好像比较陌生。到底是什么结构?到底有没有一点或者一撇?大家都会停留在识记阶段而不会书写。从更加深远意义来看,汉字的历史和文化记载功能就会渐渐消失,这是个严峻的问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