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9年09月18日

周丹:勇做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周丹(右一)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水稻生长情况。

朝霞升起,阡陌纵横的茶田里,一个年轻的身影久久伫立,他在思考怎样让村民在茶田中“淘金”;烈日当空,绿油油的稻田间,一个戴着草帽的青年眺望远方,他在思索怎样让低收入农户利用抛荒田脱贫;夜色如水,蛙声阵阵,一个行色匆匆的村干部凝望乡村,他在谋划怎样让美丽乡村欢声笑语不断、百姓幸福安康。

他就是马集镇方营村村民口中的“小书记”周丹,一名80后村党支部书记。周丹虽然到方营村时间不长,却以青春的耀动,勇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先锋,为方营村乡村振兴注入了无限活力。

■勇于创新

开辟红茶制作新天地

乡村振兴,富民为先。方营村有2000多亩茶田,200多户农民种茶,可是村民只采春茶、不采秋茶。村民的说法是秋茶不好喝,卖不出价。大片茶田只能采收一季,初到方营村就发现这个怪现象的周丹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视若无睹。他想:如果秋茶也做,村民的收入不是可以翻一番吗?带着这个思路,周丹向专家请教,想到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制作红茶。听说宜兴有位红茶制茶大师,经熟人引荐,周丹专程前往宜兴请制茶大师出山。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大师以祖上技术不外传的理由拒绝了周丹,一趟、两趟、三趟……大师始终没有松口。

在周丹也不知是第几次拜访大师时,大师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最初我以为大师是被我的诚意所打动,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大师得知我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学技术,而是为村里茶叶专业合作社谋出路、为村民谋幸福。于是,大师打破了技术不外传的禁忌,将红茶制作技术传给我们村绿盛茶叶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周丹说,第一锅红茶炒制成功时,他流下了泪水。今年,方营村已制作红茶1500公斤,收益30万元。此外,周丹针对茶农种植的茶树品种老化问题,“对症施药”,引进试种“黄金芽”。现在,方营村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共有农户279户,周丹的好点子让每亩茶田增收4500元,茶田“生金”不再是传说。

■变荒为宝

村民“口袋”鼓起来

村民视土地如生命,可是为什么会有村民抛下土地任其荒芜?对种地并不精通的周丹看着满是荒草的田地,心里堵得慌,于是他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全村的荒地纳入合作社管理。这个决定立刻遭到了村民的反对,不少村民认为,这样做,如果经营不善,将成为村集体沉重的负担,光土地租赁费用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周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坚信统一由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种植将会产生规模效应。

雷厉风行的周丹将村里1200亩左右荒地集中在一起,并与各小组组长签订管理协议,由村里统一配备机械,工厂式管理加上现代化机械的投入使用,使荒地“变荒为宝”。一年不到,村集体收入增加20万元,村民的“口袋”鼓起来了。合作社吸纳了许多低收入农户,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今年70岁的邱福英是方营村联合组村民,丈夫去世早,儿子因车祸去世,儿媳出走后,她一个人带着孙女生活,除了将田租给合作社,她还在合作社做工,一年务工收入达7000元,如今孙女考上了大学,生活有了希望。

■大胆尝试

打造美丽乡村幸福样本

“今天我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想让大家为我们村发展贡献智慧,为在谈在约项目再出点子,大家一定要畅所欲言。”日前,周丹组织村民为该村发展出谋划策,他真诚的话语中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周丹原先在镇招商办任职,来到方营村后,他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特色田园乡村的商机,确定了发展文创项目、建设文创乡村的新思路。

马集镇工业集中区麦儿乐啤酒厂总经理张家村看中方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有意租用该村50亩地,建设一个带有游乐设施的啤酒屋,契合乡村假日主题,丰富乡村度假内容,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听听音乐、喝喝地产新鲜啤酒。“乡村招商,拼的就是当项目保姆,我们要全程做好服务。”周丹一心扑在工作上。目前,啤酒屋项目稳步推进。随着啤酒屋、网络大电影拍摄基地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建设,方营村的前景更加光明。从典型的丘陵小村、全市经济薄弱村,变身为扬州市特色田园乡村,方营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塘清、路宽、灯明、村美。在周丹的带领下,方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