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1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A02:吴门
2021年08月20日

你不知道的街道往事之十:

桃花坞五亩园,苏州电信人才的启蒙地

文/星华

在现在的苏州地图上,已经找不到桃花坞五亩园这个地方了。而在百年前,这里是大名鼎鼎的“苏堂”,即“苏州电报传习所”,是中国早期培养电信人才的三大学校之一,另两所分设在天津、上海,影响极为深远。

而设立“苏堂”的人,叫谢家福,他的故居就位于如今的桃花坞大街西端,初为明代沈均的“废园”,谢家福在此建了“望炊楼”。

谢家福出生时,其父谢元庆已五十岁了,半百之年得子,父亲对谢家福的教育特别严格。而对于谢家福来说,命运的转折在于太平天国战乱,阊门内的桃花坞大街一带破坏严重,谢家骨肉离散,死难者竟达24人,其父不久也去世,14岁的谢家福只能随母亲避居上海。谢家福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战争结束后,回到苏州,政府方面请谢家福协理阊门地区的善后事宜。当时桃花坞一片狼藉,谢家福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令桃花坞地区元气恢复,重见安康。

而让谢家福成名的则是后来他在中国电报事业方面的贡献。

光绪六年(1880)八月十四日,朝廷批准李鸿章奏请,谕旨兴办电报,盛宣怀一手操办。光绪七年(1881年)四月,谢家福参加筹办上海电报分局的工作,同年十月调苏州电报分局,担任分局总办。

后来,母亲去世,谢家福丁忧回家。就在离故居不远处的五亩园,创建义塾“儒孤学舍”,专授“新学”。光绪十八年(1892年),闻名电报界的苏堂成立了。

传习所创办宗旨是培训电报值机生(报务员),下设儒孤、中西两个班,每班招收学生20—30名。儒孤班为初级班,学习电报收发业务、文化知识,结业后,以“报效生”资格送苏州电报分局见习。中西班为高一级的报务训练班,学习中文和英文的电报收发,毕业后,作为电报值机员保送各地电报局工作。

谢家福去世后,五亩园园产由谢家福认定的嗣孙谢安生继承。谢安生的父亲也是苏州电报局的早期负责人。清末,这里部分建筑移作昆曲传习所。民国年间,五亩园南部的房屋又作为慈善机构做寄放灵柩之用。上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此处正式移用作“城北殡仪馆”,谢安生成为殡仪馆馆长。

之后,殡仪馆撤销,原址大部分改建为民居。1958年起,五亩园残园西部部分土地曾为东风焦炭厂、拖拉机厂、盲人玻璃厂所用。1961年,整个五亩园残园被苏州林业机械厂所用。林机厂破产后,这一地块一半变成了别墅小区。而关于谢家福的传说,也渐渐淡去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