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9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文化
2019年09月12日

探索戏曲文化进社区的特色之路

袅袅戏韵为“文化浦兴”添一抹重彩

浦兴戏曲文化园举办春华满园乡音浓——沪剧经曲唱段赏析活动。

浦兴戏曲文化园启用,举办“七彩梨园汇”戏曲演唱会。

“我是小小戏范儿”——浦兴戏曲文化园庆六一少年儿童戏曲体验活动。

红星美凯龙星剧场首场演出,由上海淮剧团演出都市淮剧《孔乙己》。

与上海淮剧团结对共建、主办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打造浦兴戏曲文化园……近年来,以淮剧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逐渐成为18万浦兴居民享受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较新潮、快捷的“洋快餐”,传统菜式无疑更考验着“掌勺人”的火候和功力。浦兴路街道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推进戏曲文化进社区的探索中,以引进、培育等多种形式,为戏曲文化产品设计出更加精美时尚的“摆盘”,“开发”出更加老少咸宜的“口味”,将袅袅戏韵烹调为不同人群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而戏文中的浓浓乡音、经典掌故,也如同拉近邻里关系的润滑剂,成为浦兴打造“家门口”文化特色,加强社区治理的有效助力。

 ■本版撰文 记者 曹之光

播下种子

“文化东进”开垦戏曲土壤

地处浦东北部街镇结合区域的浦兴路街道,是在上世纪末上海旧区改造、百万居民大动迁、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洪流之中诞生的。1997年,浦兴路街道挂牌成立,2001年区划调整后,增至现今6.25平方公里的管辖面积。浦兴社区是一个纯粹的居民区:60%的动迁导入户、20%的征地农民、20%的商品房居民,构成了社区居民的人口比例。万家灯火的浦兴路街道,一度只是一个让居民回家休息的“睡城”,方便的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与老百姓距离十分遥远。

面对文化活动短期内“送不来”的无奈现实,大量祖籍江淮、从浦西动迁到浦兴的居民,发挥起了“主观能动性”。苏北方言与淮剧曲调,是许多浦兴居民与祖辈连接的纽带,也是其抹不去的文化印记。乡音难改的人们,就在丝竹、管弦、锣鼓之中重拾乡愁,自娱自乐弹唱淮剧,并组建起了票友圈子。因为有众多热情的铁杆淮剧戏迷,国有市级文艺院团——上海淮剧团在20多年前便与浦兴路街道结了缘,持续来到浦兴“送戏下乡”。票友也在上淮的支持和指导之下,于2002年创建了浦兴淮剧团,此后每周都有戏曲沙龙活动。在整个上海的民间戏曲团体中,浦兴淮剧团逐步成为一块响当当的牌子。

2015年,浦兴抓住了上海“文化东进”的历史机遇,迈出社区文化大发展的脚步。当年11月,在市、区两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安排下,街道与上海淮剧团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双方将结对目标明确为:弘扬振兴淮剧艺术、传播传统戏曲文化,提高社区淮剧活动水平,提升社区文化活动品级。从此之后,上淮更多地参与到“文化浦兴”与浦兴“家门口”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浦兴路街道与上淮的合作,可归纳为“八个一”,其中就包括“办一个节庆活动”。2017年9月,双方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共同举办首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让浦兴成为长三角淮剧人的汇聚之地。来自上海、江苏两地的15家专业院团,上演包括淮剧折子戏、原创精品小戏、名家名段演唱会在内的精彩演出。同时还推出淮剧名家和新人陈德林、何双林、邱海东等主讲的淮剧普及讲座,以及由院团、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们共同参与的“戏曲进校园与戏曲传承”专题研讨会。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二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中,参演院团数量上升到17家。在活动观众人群覆盖范围上,则以浦兴路街道为基点,辐射到周边八个街镇及长三角淮剧受众区域。其中在淮剧“三进”活动的当日,就有17场文化小分队的演出在浦兴社区、学校、敬老院内举行,吸引近1100人次观演。第二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除淮剧之外,演出还加入了扬剧等剧种,营造具有淮扬风韵的文化艺术“一家亲”氛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三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将于金秋十月以新风采再启华幕,并进一步以戏剧文化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规模和参演剧种均为历届之最。包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现代题材小戏评比展演、传承弘扬戏曲艺术文化沙龙、长三角戏曲专业论坛、戏曲名家讲座、长三角文化联动——淮剧票友赛、戏曲“进家门”活动、戏曲进校园活动、文化献爱心等活动,以戏曲为载体,唱响新时代主旋律,进一步扩大淮剧在浦东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力及影响力。浦兴与上淮的结对共建工作,逐渐成为专业文化院团和群众文化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本。

悉心灌溉

从淮剧“大家听”到“大家唱”

近年来,尽管淮剧在浦兴社区演得风风火火,但是放眼整个上海,戏曲生态却并不乐观。传统戏曲市场的萎缩,观众席上的“白发苍苍”,受众人群的“青黄不接”,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而淮剧与其他剧种相比,除了同样受大环境差的影响之外,还有沪苏北籍移民的后代对自身身份的不自信原因。“很多淮二代、淮三代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苏北人,还会来看什么苏北戏。”在上海淮剧团团长龚孝雄看来,淮剧要生存与发展,必须寻求更多“发声”的机会。

淮剧渴望一个持续“发声”的固定舞台,浦兴路街道就伸出了橄榄枝。2017年初,浦兴路街道与上海淮剧团合力策划推动,将红星美凯龙金桥店“星”剧场打造为“经典与时尚的并存,成熟与青春的共享”的戏曲文化专属剧场。当年2月25日、26日,红星美凯龙淮音“星”剧场举行首演,开台大戏选择曾获“田汉戏剧奖”最佳剧目奖等多项殊荣的精品淮剧《孔乙己》。演员以声情并茂的演唱技艺,塑造出血肉丰满、灵魂鲜活的角色,为浦兴社区及周边地区观众带来一场专业级视听盛宴。

“星”剧场启用至今,定期举办淮音专场月月演活动,每年安排12至16场演出,除淮剧之外,还有沪越等各剧种的演出,目前已演出43场,观众近万人次。“星”剧场打造艺术交流、分享的社会化优质平台,使浦兴乃至周边更多社区观众有机会接触、喜爱上淮剧等戏曲,并亲自参与、融入戏剧艺术,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为“文化浦兴”助力,为浦兴百姓的品质新生活注入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有了稳定开展淮剧演出的剧场的同时,浦兴路街道着手培养淮剧演出的“后辈力量”,着力推动淮剧艺术走进校园。希望以“小手牵大手”的方法,带动老中青幼几代人对戏曲文化的认同和参与。“咚咚锵咚咚锵锵”,二胡、扁鼓激越急促,演员衣袂飘动、身段婉转,唱念做打如行云流水,孩子们阵阵惊叹:“原来淮剧这么美啊!”2016年5月12日,“淮剧校园传习实践基地”在浦东模范中学揭牌。基地建立后,浦模从2016年起与上淮合作开发淮剧艺术课程。在国家一级演员赵国辉、国家二级演员王琴等人悉心指导下,浦模学生从基本功学起,他们的身姿表情和淮剧唱段,初具一定的专业风采。目前该校淮剧社社员已熟练掌握《拣煤渣》《玉杯缘》等多个淮剧经典唱段,并在首届上海(浦兴)淮音艺术节和2018年浦东新区“戏曲进校园展演活动”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听众和专家的好评。此外在近年来的暑期,街道都会组织“开启寻根之旅 走进淮剧艺术”淮剧夏令营活动,浦东模范中学、浦兴中学、东荷小学等淮剧社的小学员前往淮剧发源地——江苏盐城参观学习。街道和学校联办的戏曲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同和赞赏。

浦兴路街道联动辖区学校优质资源,以学区化为载体,以淮剧结对为特色,今年2月,浦东模范中学、浦兴中学、东荷小学被浦东新区教育局命名为“浦东新区戏曲文化(淮剧)教育传承基地单位”,标志着淮剧表演人才的梯队建设已在浦兴起步。浦兴路街道还出资为上述学校建立了“浦模雅韵”“东荷雅韵”“戏韵浦兴”三处戏曲培训空间,从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学员队伍等要素入手,逐步形成良好机制。

从淮剧大家听,到淮剧大家唱,浦兴还做得更务实。配合浦兴路街道“大爱浦兴 美丽家园”创建工作,2016年末,由上淮指导协助创作、浦兴居民出演的系列方言剧《情满人家》第六部在社区上演。演出展现了浦兴居委干部群众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建设“幸福的家门口”的事迹,非专业演员们用戏剧手法表现了身边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本色出演,清新可亲;方言说戏,通俗易懂。淮剧在浦兴,成为“戏曲源自百姓,回归百姓,服务百姓”的生动践行案例。

芬芳初现

戏曲文化园内百花齐放

随着戏曲文化进社区工作的持续推进,如今的浦兴路街道,正以淮剧为“排头兵”,打造一座“家门口”的戏曲文化园。

京、昆、沪、越、淮等剧种,都在浦兴找到了“家”——2016年,浦兴路街道在上海淮剧团、原浦东新区公园管理署等的支持下,在金桥公园内建成浦兴戏曲文化园。园内由浦兴雅韵、戏曲体验馆、戏曲教室、淮音广场等活动阵地以及戏曲长廊、戏曲灯箱、戏曲导引标志等景观构成。优雅的环境、精美的设施、浓郁的戏曲氛围和相得益彰的戏曲元素组合,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雅致、舒适的“家门口”戏曲公共文化服务特色空间。

“浦兴雅韵”设于一幢独栋小楼,每周开放六天,观众可来此感受浓浓的戏曲文化氛围,参观戏曲服装道具、上海戏曲院团介绍和戏曲文化展览,欣赏戏曲演唱、浏览戏曲图书演出说明书、品赏戏味浓郁的室内环境。截至目前,浦兴雅韵已举办京、沪、越、淮等各剧种戏曲沙龙共计700余场次,逾3万人次参与活动。

戏曲文化园还针对不同对象开展“精准服务”。其中,面向亲子家庭的“我是小小戏范儿”亲子戏曲文化体验活动,既为孩子带来戏曲文化初体验,又拉近了亲子关系。这一活动的报名海报在社区贴出后,一天内就名额爆满。“中国古诗词吟唱会”活动吸引了200多名小学生参与。雅韵课堂戏曲健美操学习班面向中青年居民,吸引了一些白领上班族也加入到戏曲学习队伍之中。戏曲舞台艺术摄影讲座则聚焦戏曲表演的拍摄技巧,提升社区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水平。元宵、端午节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戏曲文化活动,更是吸引“全员”参与。今年5月31日,第九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会60多名代表来浦兴戏曲文化园考察,文化园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戏曲特色的文化氛围,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了越来越雄厚的观众基础,越来越多的名家名团乐于来到浦兴。今年1月,上海京剧院、昆剧团、越剧院、沪剧院、评弹团、滑稽剧团和淮剧团共七个剧种的优秀青年演员为社区群众带来《智取威虎山》《牡丹亭》《珍珠塔》等经典戏曲剧目,如此多样化的剧种、高水平的演员阵容来到社区联袂演出,放眼全市都不多见。今年5月,浦兴路街道与上海越剧院在“星剧场”共建“上海越剧艺术传习所(上海越剧院)浦兴家门口文化服务基地”。根据合作协议,上海越剧院每年将为浦兴居民带来2场以上高品质基层演出、2场以上专家讲座、2场以上名家演艺指导、2场以上共建互动活动。通过与专业院团的合作,浦兴社区还在基层培养出一批拥有专业素养的文艺轻骑兵,参与到“家门口”服务的各项活动中。

经过多年的持续培育,浦兴路街道以“文化东进”结对共建为抓手,在打造“家门口”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针对坚持“民族文化、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的“三民文化”特色,呼应社区群众对戏曲文化需求、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做了大量扎实工作,走出了一条戏曲文化进社区的特色之路、创新之路。当前,形成“浦兴特色”的“三民文化”,成为社区治理、凝聚群众的有效助力。浦兴还以戏曲文化为媒,联动长三角各类戏曲,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弘扬与传承做出有益探索。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